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語境下語言模因特點及成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網絡語境屬于典型的非在場語境,其具有的中介性和虛擬性決定了該語境下的網絡交際語言有著獨有的特點。根據構成方式的不同,網絡語言模因則可以分為六大類,而網絡交際工具的制約、網絡空間的自由性以及交際主體的求新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新的語言模因的生成、復制和傳播。
模因(meme)這一術語最早是由Richard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SelfGene)一書中提出。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詞仿造而來。基因是傳遞生物信息的單位,生物體通過基因進行傳播而得以生存。因此,Dawkins把模因定義為文化傳播的單位,或模仿的單位,模因通過模仿和復制在人的大腦之間相互傳染而進行傳播。因此,模因是一種信息單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播。
模因作為文化信息單位,在人類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靠復制、傳播而生存,語言是它的載體之一。模因有利于語言的發展,而模因本身則靠語言得到復制和傳播。[1]由此可見,模因與語言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它們的復制和傳播為豐富人類語言寶庫提供了一條快捷、有效的途徑。
一、語境與網絡語境
語言的運用離不開語境。什么是語境?語境就是運用語言的具體環境。狹義的語言環境一般是指使用語言的時間、地點、場合、對象以及說話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語言活動的現場。廣義的語言環境可以包括使用語言的時代,社會的性質和特點,使用者的職業、性格、修養、習慣等。語境對語言模因的生成和傳播起著制約或推動的干預作用。[2]
事實上,語言信息越是能體現時代特色,符合社會潮流和時尚,反映一定的文化積累,充分滿足人們的需要就越能得到人們的模仿,語境就對該模因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廣為流傳的成語、俗語或是名言警句等就很容易被人們模仿,成為新的模因。
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就是兩個很好的典型例子。大地震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極大關注。在社會這個大的語境下,人們積極抗震救災,弘揚互助友愛的民族精神,許多與地震相關的語句,如“汶川加油!中國加油!”、“大災面前有大愛”、“不拋棄!不放棄!”等瞬時成為新的模因,為人們廣泛接受和使用。而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會的勝利召開,像“福娃”、“祥云”、“鳥巢”、“中國加油!奧林匹克運動會加油!”等也都成為家喻戶曉、朗朗上口的新模因。這些都反映出語境對語言模因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
而按照有無交際媒介來劃分,語境又可以分為在場語境和非在場語境。網絡語境就屬于典型的非在場語境。人們可以跨越空間的限制,實現一問一答的對話,但這種對話帶給交際雙方的畢竟只是一種“虛擬在場”的交流。非在場語境決定了網絡交際的特殊性。
首先是中介性。網絡交際使得現代人走向一種新的交際模式:交際主體—中介客體—交際主體,即交際主體間通過一個媒介而進行交往。這種語境造成了交際主體的非言語符合的部分缺少。
再者是虛擬性。虛擬性是網絡基本特征的一個方面。網絡世界是虛擬的實在。網絡交際打破了交流雙方面面相對時所必須遵循的社會、倫理的秩序,消除外在的交流壓力(如絕對的權威、主宰話語),使得交流的方式更加從容,交流內容更加真實。[3]
網絡作為新的交際平臺,能夠比較快捷直觀地反映出社會潮流和時代特色。因此,這一特殊的語境促使了許多新的語言模因的生成和快速傳播,網絡語境下的語言模因也呈現出其獨有的特點。
二、網絡語言中模因的六大類型
網絡語言是指與網絡內容相關的或在網絡環境中使用的語言。它的特點就是與它產生和被運用的環境密切相關。網絡語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網絡語言是指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詞語和符號。他們已經成為被大家廣泛接受和使用的語言模因,如美眉、大蝦、東東、886等。這些語言模因可以根據其構成特點,簡單地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1.圖形符號類
該類的語言模因就是將標點、數字和字母等符號組合在一起,模擬一定的形態,用來象征某種意義。例如“:)”表示笑臉,加在句尾表示開玩笑或微笑;“:(”則表示傷心或失望;“8)”表示驚奇或注目;“—D”表示大笑;“Zzzzz.....”指睡覺的樣子;等等。這類符號是一種情意符號。由于網絡的屏蔽作用,網上交流缺乏現實口語交際所依賴的非語言交流渠道,人們在交際中無法感受到對方的喜怒哀樂,只能通過表情符號構建必要的副語言因素,以期達到類似面對面交流的效果。這種符號的使用比書面的表達要更加簡便、快捷和形象。
2.縮略類
網民們運用縮略規則,創造了大批網絡版的縮略語,主要表現為拼音和英文字母的縮寫。如PMP(拍馬屁)、MM(美眉)、BB(Byebye)、gf(girlfriend)等等。
3.諧音類
在快速輸入的同時,不能保證打字的準確,因此,網民們大量使用同音或諧音。這些詞也逐漸被大家認同并成為模因流行起來。漢字諧音大部分是同音或是近音的錯別字,如稀飯(喜歡)、醬紫(這樣子)、大蝦(大俠);也可以用英語單詞的諧音,如3x(Thanks)、cu(seeyou)、B4(before);[4]還可以用數字來表示諧音,如7456(氣死我了)、56(無聊)、9494(就是就是);等等。
4.舊詞新義類
這類的詞語在網絡語境中通過比喻、夸張、借代等修辭方式被賦予新義,成為一種獨有的語言模因。例如“樓上”、“打鐵”(貼帖子,在BBS上發文章)、“灌水”(在論壇上瘋狂發帖)、“踢”、“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等。
5.詞性轉換類
網民們為了新奇效果或為了打字方便而違反語法規則,將一些詞的詞性轉換。這些也已被大家普遍理解和接受。比如:“朋友都電話我了。”、“很書本”(書生氣十足)。[5]
6.中英文混用類
由于網上聊天者大多數對英語略知一二,因此在聊天中中英文混用成了一種網絡時尚。例如:“有空E我”、“今天我有去shopping”、“今天太high了”、“幸福ing”(正幸福著呢)。[5]
三、網絡語言模因生成和傳播成因
如前所述,網絡語境具有特殊性。這也就決定了在該語境下的網絡交際語言有著不同于一般交際語言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語言模因的生成和傳播。
1.交際工具的制約
網絡交際的主要方式是鍵盤輸入。由于受鍵盤和打字速度的限制,網民們創造了大量的縮略語和諧音詞語,這些詞匯逐漸被大家所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開來,成為新的語言模因,有的甚至成為新聞報刊和文學作品中的常用語。
2.網絡空間的自由性
在網絡語境下進行交際,網民具有選擇和決定自己身份和角色的權利。交際主體在交流中呈現隱匿的狀態,性別、年齡、身份等都是可以虛擬和變化的。在網絡世界里,人們可以暫時忘卻一切的現實問題,隨意張揚個性。[6]網絡給了網民最大限度的交際自由,使得他們能夠在網絡世界里可以任意創造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語言形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各類網絡語言模因的生成。
3.網絡交際主體求新心理
據調查顯示,網民大多為15-30歲的青少年。因此年輕人是網絡交際的主力軍。這個年齡層的人正是處于思維最活躍、個性最鮮明的時期。他們往往不滿足于用規范漢字來交流,而更希望這種交流可以帶來樂趣,能夠張揚個性,能夠獲得其他網民的認可。這與年輕人追求時尚、熱愛交友的性格相符合。這是網絡語言模因能夠形成和廣泛傳播的主要動力之一。
四、結束語
語言是變化著的,每天都有新的語言模因生成或消亡,關鍵是看該模因能否適應社會和語言環境的需要,是否能夠符合時展潮流。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交際平臺,為語言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促使新的語言模因不斷生成。現在就有許多網絡語言模因已經成為新的詞匯,甚至被編入詞典當中,而那些不能跟上時展的舊的模因也會逐漸被人們淡忘,直至消失。
當然,網絡語言模因因其特有的表達方式,對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也會產生消極影響。比如有些小學生和中學生就在作文中大量使用了網絡語言中的那些語言模因,造成表達不清,理解困難。因此,對于這類特殊的語言模因,要積極地加以引導,了解其生成和傳播過程及特點,發揮積極的作用,努力消除負面影響,以便更好地使用語言。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2]曾文雄.模因語言語用特色與傳真[J].語文學刊,2005,(22).
[3]鄭燕芳.網絡言語行為分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5.
[4]高帆.網絡英語新詞語及其構詞特點[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4,(5).
[5]宋紅波,耿殿磊.語言在網絡語境中的變異[J].語言學理論與研究.2006,(2).
[6]朱萍.網上聊天語言的特殊語境和交際特色[J].電腦語文,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