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語言語法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本文從語法學的角度,對網絡語言在語音、詞匯、句法結構各層面的特點進行了分析,旨在承認其合理性和實用性。
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它幾乎滲透到世界各地和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語言生活,一種新的語言現象—網絡語言出現了。以電子郵件、BBS、網上論壇、虛擬社區、聊天室、ICQ、網絡游戲、短消息為主要載體,通過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匯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網民們創造出了大量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組合的新詞匯,催生出了現代漢語的一種變異形式。本文擬從語法學的角度,對網絡語言這種現象的產生和發展進行探討。
1語音特征
諧音法的廣泛使用是網絡語言的一個重要的語音特征。在網絡交際中,人們為了達到追求時尚、詼諧有趣、盡量滿足讀者的閱讀快感的目的,需要利用一種快速便捷的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諧音法成為最佳的選擇。其特點是利用漢語、英語或一些數字同一讀音往往有多個不同形義的特點,采取聲東擊西,偷梁換柱的手法,假借此字之聲音、而指彼字之形義,從而達到面底相扣之目的。作為世界通用語的英語也成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所追捧的時尚,用同音字母代表一個單詞或字母組合乃至句子更顯其與眾不同,應用洋涇浜英語更能表達自己的幽默風趣。具體表現有數字諧音,如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漢語諧音,如菌男—俊男,斑竹—版主。英語諧音,如b-be/bee,c-see,愛老虎油—Iloveyou,伊妹兒—Email。
2詞匯特征
與語音、句法結構相比,詞匯的變化更為突出。由于網絡的普及,作為一種非正式文體,網絡語言在構詞法方面有其獨特的方式。它偏愛使用縮寫詞、俚語等非正式詞匯,甚至還隨機杜撰某些詞語,因此具有明顯的隨意性特征。因為網絡的使用是以時間為收費基準的,這就要求網絡交際必須快捷高效。在此語境下,英漢兩種語言兼收并用,大量使用簡寫詞和各種縮略詞便成為網絡語言不斷產生的最重要的特征。另外,轉換法也被廣泛使用,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量使用縮略詞。戴煒棟認為,一個詞可以由一個詞或短語減縮而成,這種構詞法稱為縮略法。而利用一個短語中的各個詞的首字母構成的縮略語叫首字母縮略詞。在網絡語言中,縮略語的來源主要是以公認的漢語拼音或英語首字母縮寫而成,或用數字代替字母縮合而成詞。如:BT(變態),PLMM(漂亮美眉),MM(妹妹),PK(playerkill)。
(2)大量運用表情符號。現代人的思想意識有別于以往,之所以這樣,一個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其具有追新、追奇、追時尚的心理。由于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人與人之間還不能夠實現面對面的交談,所以一些字母、數字和特殊符號的組合就被用來表達喜怒哀樂等等情感和標新立異的手段。網絡語言巧妙地將這些交際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轉化成用各種數字和符號組成的表情符號,使看似冷冰冰沒有直接的感情交流的鍵盤交際變得充滿人情味和生動有趣,也充滿了刺激。由于這些符號的組合形象生動,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所以在約定俗成以后,發展成為了網絡語言中一個重要的補充體系。例如:表示肢體語言的符號有(∧)擠眉弄眼,(@@)童心未泯,等等。表示言語行為的符號有(//sigh)嘆氣的動作、(//grin)咧嘴笑。在一個詞前面加上“//”,就把該詞變成了一種言語行為。
(3)大量使用舊詞新義詞。呂叔湘、陳原先生曾明確地指出:新詞新語既包括不久之前產生,其含義、色彩和表現形式都給人們以新穎感的那種詞語,也包括舊有詞語的新義項、新用法。舊詞新義詞流行固然魚龍混雜,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或許也是對傳統語言規范中那些束縛人們語言發展的某些語言形式的一種反叛。據此,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網民們樂意使用這樣的一些詞匯。如恐龍(丑女人)、蛋白質(笨蛋+白癡+神經質)、稀飯(喜歡)等。超女大賽中出現的“玉米”、“盒飯”、“涼粉”,這無不說明舊詞新義詞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
3句法特征
網絡語言是使用因特網技術發展下人際交流的產物,是規范語言的變體。因為在虛擬的世界中進行交流和溝通,必然導致網絡語言的隨意性。網民在交流的過程中,往往不僅將漢字中的詞語信手拈來,隨意改造,或是與一些英文字母和網絡符號交織在一起,不僅形成一種新詞表新意或舊詞表新意的新詞匯,而且還隨意改變漢語固有的句法結構,以使交際更簡便、更省時、更省力。雖然這與語法規范相悖,但這種方式在某種意義上卻適應了當今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需求,它們是有生命力的。從句法的角度,網絡語言主要具有非正式性和經濟性特征。
(1)中、英語碼混用。根據格賴斯的“合作原則”,要使交際順利進行,說話者角色的轉換(話輪)應遵從方式準則(maximofmanner),即避免模糊,避免歧義,簡明,有序。但在實際的網絡交往中,其話語的形式和話語的輸出量卻違背了這種準則,其目的就是為了放縱情懷,發泄情感。這種獨特的方式,能充分地表現出網友們的思想活躍、崇尚創新、追逐時尚、不拘傳統的個性。例如:①I服了U(我服了你)。②我query(查詢)一下你,你果然不在線上。
(2)大量使用口語體的句子。網民們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運用長句子、復雜句子,而使用口語化的句子。口語化句子的特點是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結構比較松散,常出現某些不同于一般句法規則的說法,給人以自由隨意的感覺。例如:①A:CanIinviteu2dance?B:withpleasure.②urnotright.③“我走先(我先走)?”
4結語>網絡語言是在特定的人物,場合,時間,社會、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下的產物。網絡語言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自身的鮮明特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方言。它在語音,詞匯,以及句子結構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已被廣大的網民所接受,雖然世人對其褒貶不一,但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上網用戶的日益增加,它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參考文獻
[1]戴煒棟.現代英語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