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式的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學模式改革思路及“三維五化”模式的提出
如何將學生培養成既能動手,又能動腦,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改革的關鍵在于解決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考核的問題,需要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對教學內容、方法、考核方式等進行改革和建設。遼寧科技學院的教學模式改革思路是依據國家教育部高教司關于高職高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的辦學指導思路,根據國家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要求和高職學生特點,確立了“重在應用、強化能力、適應社會、促進就業”的課程建設指導思想。“三維五化”模式核心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體,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升應用能力為目的[2]。在教學團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研究,從而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協調發展的教學目標。其中的“三維”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1)知識目標:根據培養高職學生的特點,理論教學以“必須、夠用、實用、好用”為原則,突出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3]。系統掌握如下知識:計算機系統組成、原理及安全使用;WindowsXP操作系統的基本使用方法及應用;Office辦公軟件的基本特點和使用方法;多媒體、網絡和Internet的基本知識;常用軟件的應用領域。(2)能力目標:以能力為主線,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能力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體目標如下:具有較快的文字錄入能力;具有Windows文件操作及功能設置能力;具有對微機系統的基本維護能力;具備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及網站建設和圖像處理能力;具備利用因特網搜索和收發電子郵件的能力。(3)素質目標:在教學中選擇經典案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念;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理解計算機應用人員的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進行美的熏陶,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備良好的工作狀態和責任心;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協調人際關系能力;具有認識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及確立自身發展目標的能力;具有愛心、感恩心;具有熱愛生活、在平淡中發現美的能力。其中的“五化”是保證實現“三維”的具體改革內容和措施。即:授課教師團隊化、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方法案例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成績考核綜合化。“三維五化”模式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成為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相結合的具有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使其具備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基于“三維五化”模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1授課教師團隊化
要搞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必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組建一支業務精、品德好、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有敬業精神、穩定而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將保證課程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教師的觀念、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改革的成敗。首先從教學水平、學歷、年齡、職稱等因素考慮選拔優秀教師進入教師團隊;然后進行雙師培訓、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等,使教師了解國內外先進的高職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先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改革當中,從大綱的完成、案例的設計、教學的實施、課后的總結等,團隊的每位成員都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教學改革。
2教學內容模塊化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點之一是:“教什么”。教育內容的改革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升應用能力為目標,以任務驅動和實現技巧傳授知識為重點,以結合專業為特色的指導思想,采用逆向思維方式構建課程內容。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作者依據“三維”定位,優化各種教材的經典內容、搜集各種典型案例,本著因為應用,所以學習的思路,課程內容突出“應用”,理論聯系實際,編輯整理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并將教學內容設計成模塊化、模塊內容項目化、項目內容案例化。教學內容共分成四大模塊,即:基本內容(A模塊)、技能訓練(B模塊)、延伸項目(C模塊)、專項實訓(D模塊)。教學內容面向應用,打破知識體系,按實際應用講授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學內容見表1所示。(1)基本內容(A模塊):以基礎知識為主,主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操作方法。內容有Windows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Word、電子表格軟件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操作、Internet應用、計算機日常維護等。(2)技能訓練(B模塊):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將各個部分知識通過典型案例的訓練,提高學生計算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延伸項目(C模塊):本模塊是在B模塊基礎上,學生通過完成案例延伸提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4)專項實訓(D模塊):以提高學生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為主。設計型案例,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在案例設計中將素質教育融入到所設計的案例中,主要有兩方面:①美的熏陶:在案例的形式上注重三個層面,合適→協調→美。即案例的整體結構合理,主題與內容相吻合,布局、構圖、色彩搭配協調,給人以美的享受。②愛的教育:在案例的內容上體現三個原則,知識→情趣→愛。素材的選取不僅是為了學習計算機操作技能,更注重了內容本身的知識性,將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豐富的情感融合在案例中,將愛的教育貫穿在教學中,愛生活、愛大自然、愛家人、愛朋友、愛美好的一切,使學生學會“愛”,學會“表達愛”。
3教學方法“案例化”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第二個關鍵點是:“怎么教”。因材施教是解決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的有效辦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4],探索出強化能力培養的三種“案例化”教學方法。其核心是教師引導,學生實踐,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實現“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由被動學到主動學。教師在教學中針對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1)“案例任務驅動”法:圍繞案例任務展開教學,即“演示案例→布置任務→課堂討論→成果演示→總結評價”[5]。(2)“案例分層”法:根據學生基礎水平的不同,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案例,分層次教學,即“演示案例→分類指導”。以電子表格軟件Excel教學為例,課堂上將給學生簡單、中等、較難三個層次的案例,如:案例1(簡單)“創建職工檔案信息表”、案例2(中等)“職工檔案信息表的數據分析”、案例3(較難)“統計職工檔案各段信息并繪制圖表”。教師將分別對三個案例進行講解和指導,學生將根據自己的水平挑選其中的案例學習操作。(3)“案例導學”法:為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意識,提供給學生案例的參考操作步驟和運行結果,讓學生在導學案例引導下自行完成操作。即“演示案例→導學自學→展示交流→合作探究→達標拓展”[6]。
4教學手段現代化
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至關重要地位,現代教學手段是變傳統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為研究學生、研究學情、研究學法,是變傳統的教師課堂為學生課堂[7]。教學手段一,作者將傳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全程都在網絡機房上課。利用自主研發的網絡教學平臺,采用“典型案例+基礎知識”組織教學教材。在機房上課,每人一臺計算機,實現教師和學生同步操作,這樣老師講課有針對性,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內容的真實性、過程可操作性、結果可驗證性。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及時得到老師的指導,邊學邊問,學習有目的性。下課之前讓學生上傳電子作業,督促學生學習的同時,學生也有成就感。機房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單位時間課堂教學的容量,還因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生動,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全程網絡機房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教學手段二,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網絡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校園網絡課堂上建立課程導學信息專欄,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盲目性。網絡課堂上提供多種學習形式,如閱讀文字教材、觀看視頻、與教師互動學習、完成操作練習、網上自測、瀏覽知識庫等。無論是在全程網絡機房上課還是利用學校的校園網絡課堂教學,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最終使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8]。
5過程考核,成績綜合化
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習,傳統的期末集中考試方式,一次考試成績定“終身”,考核不出學生全面知識的掌握程度,已經不符合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考什么?怎么考?”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又一個關鍵點。根據本課程的性質與特點,以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計算機基礎綜合能力為考核目標。建立過程考核方式、單項淘汰、綜合評定成績的考核評價體系,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透明度高,易于操作。考核最終總成績由“過程評價考核”和“綜合技能評價考核”兩個項目的考核成績綜合評定。
(1)過程評價考核
過程評價考核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專項技能等方面的考核。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采取的主要評價方式為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打分。專項技能:采取課堂上專項實踐技能操作考核(例如用文字處理軟件Word制作會議通知)、提交單元電子作業;課后學生在校園網的計算機基礎網絡課堂上進行在線測試等。過程評價考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平時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平時更加認真學習,改變以往那種單純為了考試而突擊復習的被動學習局面。過程評價考核占學生最終總成績的40%,具體考核評價標準見表2考核評價表。
(2)綜合技能評價考核
利用自主研發的無紙化計算機網絡考核軟件,考試內容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采取階段式、模塊式、目標式的綜合評價方式。階段式:考試分成幾個階段進行,學生可參加多次考試。模塊式:將考核內容分成若干個模塊,獨立考核。目標式:各個模塊達到合格標準,方可結束本課程的學習。具體方法是在完成一個教學模塊的學習后,組織學生進行本模塊的第一次考核。如果第一次考試沒及格,學生還有參加重考、補考的兩次考試機會(即每個人每個模塊都有考試、重考和補考三次考試機會)。學生通過總結第一次測試失敗的原因繼續練習提高水平,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隨時申請重考或補考。學生必須完成所有模塊的考核方可得到綜合技能評價考核的成績。綜合技能評價考核占學生最終總成績的60%。實行階段式、模塊式考核、單項淘汰,能促使學生認識自己、更有效地掌握各模塊各項技能和知識。各個模塊考核評價標準見表2考核評價表。“過程評價考核”加“綜合技能評價考核”的方式,能更科學、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效果。
基于“三維五化”模式教學改革的效果分析
遼寧科技學院分別在2011級和2012級共58個班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實施了“三維五化”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培養了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教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11名授課教師目前共發表教改論文12篇,立項2個省級教改課題和1個校級教改課題,并被評為2012年校級教學團隊。
2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上課時認真做作業的學生多了,問老師問題的學生多了,課外在校園網絡課堂上學習的學生多了,校園網絡課堂的網上點擊率改革前僅有幾百次,現在上升到2萬多次。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越來越濃,還體現在出勤率上,以2012年秋的會計ZG121、ZG122班的學生出勤為例,兩個班級的曠課次數為0,遲到早退次數為0。
3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水平明顯提升
在2012年遼寧科技學院舉辦的“大學生計算機辦公軟件大賽”活動中,共300余名選手參賽,改革的班級中有15名學生囊括了一、二、三等獎。另外,測量ZG114班的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為班級制作的班徽因精美有內涵而被學校采納。
4學習成績顯著提高
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師的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也越來越好,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大提高。以會計專業為例,2011年會計ZG111、ZG112班共72人,重考人次為44%;2012年會計ZG121、ZG122班共59人,重考人次為7%。
5遠期效應
“三維五化”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學生的應用技能得到提高,為就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結語
“三維五化”教學模式改革重在“能力”二字,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線,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并使其協調發展為目標。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培養了一支符合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要求的教學團隊;而過程考核、單項淘汰、綜合評定成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模塊化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的“案例化”教學方法以及豐富的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今后,遼寧科技學院還將繼續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總結和完善,不斷豐富“三維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本文作者:金東萍單位:遼寧科技學院工程實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