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共享的電子技術教程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子技術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主要圍繞著課程體系改革優化、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創新、實踐教學改革、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探索、實現資源共享等方面進行,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項目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1.優化教學體系,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
為體現電子技術“夯實基礎、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的教學理念,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便于學生理解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把傳統的經典理論和前沿的電子技術新技術新思想結合在一起,及時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引入教學中,建立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科學性的教學體系。由于17個專業分別屬于不同的學科,為滿足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分別建立電類、計算機類、非電類專業等不同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平臺。課程設置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較好地解決了內容擴張與學時減少的矛盾。在對傳統的電子技術的經典理論進行創新和整合的基礎上,引入電子技術的先進技術、新方法和新一代的電子器件等內容,充實更新教學內容。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中,及時引入可編程邏輯器件、高性能集成電路的應用等方面內容。同時及時引入EDA的教學內容,在課程體系的各個層次、各個環節貫穿EDA技術手段,并且將EDA引入課堂,靈活開展課堂演示實驗。引入電子設計與制作的教學內容和典型實例,項目組老師積極參與電子設計競賽、機器人競賽、開拓杯等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建立了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2.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重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重視探究性和研究性學習,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由于電子技術課程概念多,內容抽象,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心理,因而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項目組在電子技術教學中摸索出興趣引領等教學策略,用新穎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變死記為理解、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形式。實踐結果表明,以興趣引領的教學法幫助學生將學習內容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提高了學習興趣,對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取得積極效果。對于不同的專業,要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電子技術課程信息量大、圖例多,課程組開發和購買了電子技術多媒體CAI課件。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和EDA工具形象生動地展示傳統教學方式中存在的抽象問題,如利用多媒體把EDA仿真軟件中的虛擬元器件和儀器儀表在教學過程中實時演示,學生感覺到直觀,容易理解,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基于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增加了課堂信息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建立網絡化的自主實驗教學平臺
通過多年的研究逐步建立起的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理念,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線,依托“優化的實驗教學體系,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與網上虛擬實驗”四個平臺,采用“層次化實驗教學和開放式實驗教學”兩種方式,建設立體化的教材資料。根據基礎實驗、綜合應用、設計開發、研究創新四個層次,構建了自下而上、逐層提高的按類分層次、多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獨立設置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構建電類學科實驗大平臺。首先,為了培養學生做基本實驗的技能,融合電子技術相關課程的基礎知識,單獨開設“電路電子基礎實驗”。然后,利用現代電子技術和計算機仿真技術,開設計算機電路仿真實驗和電子線路設計實驗,并整合為“電子技術應用實驗”。最后,為提高學生解決電路系統綜合設計以及處理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新增“電子綜合設計實驗”。增加實驗教學課件,采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利用網絡資源,搭建虛擬實驗室,實驗內容包括與電子技術相關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為了使實驗能在空間和時間上得到有效延伸,項目組正著手增加遠程操作實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遠程實驗,開展與電子技術相關實驗。學生除了自學實驗理論、實驗方法,還可以通過網絡和教師進行討論交流,老師也可以在線輔導。
4.堅持考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除了要對基本理論、基本技能進行考核,還要重視綜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包括開卷閉卷相結合、平時成績與期終考試相結合,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成績。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比如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完成系統仿真、系統綜合設計并撰寫論文,以考核學生查閱資料和基本知識的綜合能力。在實驗課程考核中,為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綜合設計實驗項目,學生首先應完成實做和實驗報告,然后參加實驗老師組織的答辯,才能確定成績。為了使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構建網絡考試系統。該系統包括在線考查、課程考核資料庫兩個方面。學生自測時,根據自學的需要設定考查的章節、難度、題量、時間等,考查結束,系統自動給出考查結果,并且提供正確答案。課程考核資料庫羅列出近年來的考題和參考答案,供學生參考。網絡考試系統方便學生自學自檢,消除學生對考試的畏懼心理。
5.建設在線學習平臺,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拓寬知識面,建設在線學習平臺。該平臺除了前面提到的虛擬實驗室、網絡考試系統,還包括精品視頻、網絡答疑等模塊。教學資源中給出老師教學的大綱、教案、課件、習題例題的詳細解答。利用網絡答疑,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互相學習交流,老師也可以解答學生的問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將重點問題和常見問題及其回答及時轉入常見問題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歸納、總結。項目組堅持由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情況告訴同學們,并且把上課視頻存放在精品視頻模塊,方便同學隨時查看。通過該平臺,學生不僅可以預約實驗,還能查詢相關學科的網站,獲取最新的學科信息,可以和老師、同學們對某個學科問題進行信息交流和學術討論。教師除了遠程輔導答疑外,也可以與課程相關的通知和教學信息。
二、結束語
電子技術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通過項目組成員的努力,該課程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今后的建設打好了基礎。在今后的建設中要繼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采用各種方法提高電子技術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水平。
作者:陳鴻雁 肖蕙蕙單位:重慶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