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形象招貼設計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淮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形象招貼設計中積極從其文化特色圖像中來挖掘魅力,既是構建城市現代視覺形象的重要體現,也是增強文化認同,對傳統地域文化進行延續和發展的重要使命。淮安是古楚州所在地,楚州文化底蘊深厚,城市形象招貼設計要能夠從信息整合中塑造地域文化形象,其特色圖像如民間傳統藝術中的舞龍、舞獅、麒麟,高蹺、雜技、秧歌舞、漁鼓舞等,現代特色文化如農民畫、秧歌等藝術形式,以及洪澤縣的老子山水鄉文化等地域特色,表達城市形象的定位,從中凸顯現代設計對民族情結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宣傳價值。
一、淮安特色圖像的梳理與分析
從淮安的地域位置及文化遺存來看,特色景觀多以歷史名城而更具吸引力。古楚州的山、水、河、湖等景觀,的誕生地、故居,吳承恩的故鄉,構成了淮安名人薈萃的地域特色;在傳統美食中,淮揚菜在淮安頗具特色,如欽工肉丸、平橋豆腐、軟兜長魚、文樓湯包、楚州茶撒等等;古城風貌建筑較多,尤其是漕運歷史悠久,享有壯麗江南第一州之美譽。對于淮安特色圖像的梳理結合以下思路展開:一是從城市特性上來尋找大背景和大形象。針對淮安的歷史遺跡、歷史人物及文化底蘊,從構建淮安文化品牌上強化地域特色,如從名人故居的歷史地位和影響的延伸來體現城市招貼設計中的光環。同時,在名人故里針對吳承恩與中國名著之間的關系,從文化形象上來推進其對城市招貼設計的積極渲染力,再由羅貫中、施耐庵等也曾在楚州客居,這些史料也可以對城市形象設計提供素材。需要強調的是,對于淮安的漕運歷史,將“北有長城,南有運河,看淮安運河,覽蘇北古城風貌”融入城市招貼設計中,更能夠提升淮安的旅游產業發展。
二、特色圖像在城市形象招貼設計中的作用
城市形象的構建與營造是城市整體化精神風貌的展現,對于城市形象招貼設計來說,以具體的歷史文化遺跡和豐富的人文精神為背景,從中來展示城市形象的內涵與底蘊,在提煉與塑造中彰顯城市發展特質。淮安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這些樸實、自然、純正的特色元素將對城市人文景觀的設計進行完美的詮釋。
1.淮安特色圖像能夠增強城市的視覺辨識。一個城市就像一本書,而城市的點滴構成了書的內容及整體。對于城市形象招貼設計來說,借助于城市地域特色圖像元素,從其藝術化和概括化中來表現城市的藝術風格,增強城市的人文特色。故居作為國家級保護單位,在淮安的旅游資源中占據重要位置,以偉人的人格魅力和形象作為城市招貼設計的要素,從中來凸顯城市定位,帶動淮安旅游形象的樹立就是突破點。如北京的城墻文化、成都的茶文化,天津的瓷屋文化等等,都從人文環境要素的視覺辨識中凸顯了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了更多的宣傳感染力,也構成了城市形象招貼設計的思想命脈。
2.淮安特色圖像有助于挖掘地域文化的內涵及特質。地域文化是構成城市人文藝術的主體,任何藝術創作都要從生活中來選擇素材。淮安的傳統文化也是豐富的,楚州區博里鎮的農民畫從藝術風格上借鑒傳統剪紙、刺繡藝術,并從民間藝術文化積累中體現獨特的藝術韻味。楚州東鄉的仇橋鎮更以其雜技而名震天下。追溯其民間雜技的發展淵源,從最初的田間休息表演到雜技隊的出演,1999年獲得省級民間藝術之鄉稱號。金湖縣閔橋鎮的秧歌曲,以其濃郁的地方風格,特殊的演唱方式,受到國家文化部、國家民委的高度評價。可見,從城市形象的構建中,對于地域特色圖像的挖掘與整理,從文化的歷史性和說服力上來組合和推廣,為城市形象招貼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淮安特色圖像能夠促進城市風格的塑造。招貼設計在應用中需要激發欣賞者的情趣,要能夠從視覺傳達中吸引眼球。對于視覺心理的分析與應用有助于幫助設計者從招貼設計中融入思想和情感,以更直接的方式傳遞審美意境和藝術感染力。欣賞者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是短時間的,而特色圖像能夠在表達情感和特定含義中更具代表性,巧妙地組織和融合視覺語言,從城市風格、文化特色上進行針對呈現。城市招貼設計中地域特色化景觀圖像的融入,能夠從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構建城市的文化縮影,讓城市在前進中駐留歷史的風采。我們在淮安文化的采集與梳理中,其獨特的餐飲文化淮揚菜風格是城市獨特藝術氣息的體現,而這些元素的融入,也有助于從文化的傳承中增強地域特色。如淮安的洪澤老子山鎮的漁鼓舞,在其舞蹈形式及藝術表現上,左手握鼓,右手執槌,邊唱邊敲,再配上優美的旋律、切近民風的捕魚動作,更能表達濃郁的漁民生活氣息。
三、淮安特色圖像在城市形象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城市形象招貼設計的目的在于傳遞文化,特別是對于圖形的創新和文化的延伸上,要能夠從招貼設計中綜合地方性和民間性、傳統性元素,以提煉和再造城市新形象。
1.借助于淮安特色文化元素來挖掘與提煉藝術形象。在表現地域文化特色中,從城市形象招貼設計的取材上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圖像,并從中進行藝術創新和提煉,融入現代設計理念,開創城市文化精髓的再造。對于地理要素的挖掘,如淮安的地理景觀、古城風貌、漕運遺址等元素,從其魚米之鄉的美譽到獨特地域圖形的藝術構思,以表現城市特性。在設計中,可打破傳統要素間的結構關系,從放大或局部切割、重疊、錯位中進行重構,以形成地域特色的視覺沖擊力。如秧歌舞中的跳躍形象與歌唱形象的融合,表現出金湖秧歌的獨特風采。
2.對淮安傳統文化要素的利用與開發。城市傳統文化元素在地域人文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文化傳遞的載體,其字形、圖案、結構等藝術感染力更能從招貼設計中表露出城市的精神內涵。如借助于蘇州的“蘇”字,從“魚”與“禾”的字形變化來融入招貼設計創意,從視覺表現上借鑒甲骨文的造字之法,從而將蘇州的地域物產與古樸的自然風韻進行完美呈現。淮安的美食是其地域歷史文化的沉淀,從美食中開發出設計要素,如對淮城蒲菜、博里羊肉、平橋豆腐等淮揚名菜的藝術提煉,從中來彰顯楚州的美食感染力。
3.從淮安地域景觀、人文、古跡的色彩中借鑒要素和延伸。城市招貼設計中的色彩選擇是關鍵,也是凸顯城市歷史感、地域性的重要設計語言。如紅色代表政治經濟中心的首都,而白色在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中作為主色;古城西安以青灰色作為其城市文化的主色調。淮安作為南北交匯的文化結點城市,在文化情結中以傳統的喜慶顏色為主,輔以民族風情的青色,從湖光山水的斑斕中傳遞著水歌墨韻。楚州的禮字壩,將建筑文化與城市形象建立情感構架,從“禮”字形象的人文性上升為城市形象的文化品位,進而讓參觀者從中體味到淮安城市形象的文化精髓。城市形象招貼設計貴在從物質與精神文化的提煉中表現生命力,增強城市的視覺辨識,并能夠從文化特質的展現與升華中塑造生動的城市形象。作為設計與創意的融合體,對于淮安特色圖像的挖掘與整理是凸顯地域城市主旋律的關鍵。因此,要從服務現代城市發展,滿足城市宣傳及推廣中注重對特色圖像的滲透,為城市價值傳遞藝術魅力。
作者:浦海濤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