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形象設計細節處置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不斷推進和城市品味的不斷提升,城市形象設計已成為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以及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良好的城市形象設計對與宣傳城市文化、擴大城市影響,提升城市品位而言,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因而也在現代城市研究中受到了廣泛關注。城市形象設計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十分豐富的概念,一般來說,城市形象設計是指“從城市整體社會氛圍、文化氛圍角度,結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環境、城市布局、文化傳統、地方特色等方面對城市的物質形體空間以及形成和運作的全方位的設計[1]”。因而其規劃設計也往往比較復雜,而細節處理恰好是當中一個十分貼切的切入點,從細節入手,加強對城市形象設計中的細節處理,不僅可以拉近城市與居民的距離,更可以小中見大,將城市形象十分巧妙地融入到細節之中,顯得自然、平易近人,也更容易被人察覺。關于城市形象設計中的細節處理,我們可以從一下一些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
1加強城市文化的滲透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各個城市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沿革和文化特征,而將這些人文、歷史元素融入到城市形象設計的細節之中,對加強城市形象與文化的融合與滲透,有著十分積極地意義。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考慮從城市具有代表意義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圖騰、動植物等入手,將這些元素滲入到城市形象設計之中。我們以成都為例,成都作為天府之國,熊貓、古蜀文明等元素具有十分顯著地特征,同時三國歷史也是源遠流長,歷史文化名人更是輩出,如此豐富的文化積淀資源在成都的城市形象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滲透。首先,成都的廣場、公園、緊急避難場所等開闊地帶乃至道路、建筑的綠化景觀之中都有大量的石雕,數量之多,在全國屈指可數,這實際上是古蜀文明中“大石崇拜”文化的延伸,每當游人在景點問詢到此,導游和市民皆可講解,這對城市文化溯源的宣傳而言,有著十分積極地意義。圖1天府立交太陽神鳥圖騰西門,蜀漢立交橋組,所有的橋墩據以立體川劇臉譜覆蓋,充分彰顯了以成都為代表的川劇文化;東門,雙橋子立交橋組,橋下建有民俗公園,當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歷史圖片、資料,同時也是古玩市場所在地。不僅如此,成都的道路、橋梁和建筑都廣泛地采用古蜀圖案和熊貓等作為裝飾、護欄與四大立交橋組一起構成整個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歷于此,都可以從這些細節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對宣傳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在成都的核心區域,天府廣場,更是直接將廣場設計為太陽神鳥圖騰造型(圖2),圍繞廣場聳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歷史故事和文人騷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藝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顯地突出了古蜀聞名的特征,而天府廣場也整體作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圖1天府立交太陽神鳥圖騰再如,成都的主城區規劃為“三環一繞”,東南西北四門各有一組大型入城立交,而這些立交在細節處理上處處體現了城市文化的滲透:北門,建有熊貓基地,以此在駟馬橋立交橋組下建立了熊貓主題公園;南門,天府立交,為懸索斜拉大型立交橋組,在斜拉支撐的最上方設置了太陽神鳥這一古蜀文明的圖騰,不論進出成都,都可看到這一精致,小小的細節對彰顯成都的文化積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圖1)。西門,蜀漢立交橋組,所有的橋墩據以立體川劇臉譜覆蓋,充分彰顯了以成都為代表的川劇文化;東門,雙橋子立交橋組,橋下建有民俗公園,當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歷史圖片、資料,同時也是古玩市場所在地。不僅如此,成都的道路、橋梁和建筑都廣泛地采用古蜀圖案和熊貓等作為裝飾、護欄與四大立交橋組一起構成整個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歷于此,都可以從這些細節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對宣傳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成都的核心區域,天府廣場,更是直接將廣場設計為太陽神鳥圖騰造型(圖2),圍繞廣場聳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歷史故事和文人騷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藝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顯地突出了古蜀聞名的特征,而天府廣場也整體作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圖1天府立交太陽神鳥圖騰西門,蜀漢立交橋組,所有的橋墩據以立體川劇臉譜覆蓋,充分彰顯了以成都為代表的川劇文化;東門,雙橋子立交橋組,橋下建有民俗公園,當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歷史圖片、資料,同時也是古玩市場所在地。不僅如此,成都的道路、橋梁和建筑都廣泛地采用古蜀圖案和熊貓等作為裝飾、護欄與四大立交橋組一起構成整個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歷于此,都可以從這些細節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對宣傳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成都的核心區域,天府廣場,更是直接將廣場設計為太陽神鳥圖騰造型(圖2),圍繞廣場聳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歷史故事和文人騷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藝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顯地突出了古蜀聞名的特征,而天府廣場也整體作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圖2天府廣場的太陽神鳥圖騰造型
又如,四川北部的小城遂寧,也是從細節進行城市形象設計的成功實例。這座小城能圖2天府廣場的太陽神鳥圖騰造型又如,四川北部的小城遂寧,也是從細節進行城市形象設計的成功實例。這座小城能夠在5年之內從名不見經傳發展到國際優秀旅游城市,旅游收入增長100倍有余,加強本土文化對城市形象設計的運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遂寧民間流傳為觀音道場,觀音故里,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遂寧市深入挖掘觀音文化,將其與城市的建設、定位與長遠發展結合了起來,在許多細節處理上體現了文化的滲透。
首先,對城市新區的街道以及部分以前的街道名稱進行調整,慈航大道、東平大道、普賢路、慈悲街……各個街道都有街牌,講述相應的觀音文化典故。城內的涪江經過大規模拓寬,水域面積達西湖的五倍,取名為“觀音湖”,江中原有小島,改名為“圣蓮島”,這些細節的改造或改進,都在不經意之處很好地宣傳了城市的文化。而以觀音文化為依托,遂寧將原有的唐宋遺留的廣德寺、靈泉寺兩座規模宏大的寺廟加以修繕和擴大規模,分別作為皇家禪林和觀音道場的名片出現,3年來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百萬游客,極大地宣傳了城市文化。而城市的整體規劃方面,整座城市以擴大后的觀音湖為中心,西邊的老城區和東邊的新城區程弧狀緊緊圍繞觀音湖,整個城市形成一朵蓮花狀,而觀音湖邊建有大型摩天輪,游客可游覽觀賞到這一景色,這也是對城市文化的很好的運用與體現。
2挖掘市井生活
對于新興城市或者小城鎮而言,可能很難具備像成都、西安、背景等歷史文化名城那樣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而這時在城市形象設計中可以另辟蹊徑,從市井生活中進行挖掘。以四川閬中為例,這本是川北的一座小城,但是城市在形象設計中很巧妙的融入了市井生活的細節,在中心廣場建有一組市井百態的銅雕,而在城內20余條街道的入口處都設有地面雕塑介紹街名的來源或者縣志里記載的故事,雕塑的主人翁全是尋常百姓,這樣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在全國都頗為少見,因而這也對這座小城的城市形象提分不少。市井生活的挖掘不僅應用于小城市,對于具有豐富文化積淀的城市以及新興城市而言,也可以有很好的運用。深圳作為一座伴隨著改革春風建立起來的新興城市,在大眾眼中文化積淀十分薄弱,而在城市形象方面如何體現深圳的特征,挖掘市井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途徑,在深圳的帝王大廈、改革廣場、地鐵等標志性場所內都有大量浮雕、繪畫等,展示深圳發展以及計算機、通信、網絡等新興產業和相應環境中工作人員的工作生活場景。而在商業步行街和許多廣場,還有很多展示進城務工人員的雕塑,這和深圳的特殊地位以及大量農民工建城的歷史背景是相符合的。3城市色彩色彩是城市中處處可見的元素,而色彩又往往代表了一定的特殊含義,這其實也可以成為城市形象設計的一個細節,這方面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便是北京,作為千年古都,紅和黃是絕對的皇權代表,也是北京的代表顏色,北京的建筑,處處有紅黃兩色,這其實也是城市形象對外宣傳的一種有效途徑。以色彩為城市形象設計的細節并不罕見,除了北京的紅墻黃瓦之外,江南水鄉的白墻青瓦也是水鄉的突出色彩特征,蘇州等一大批江南城市在城市建設的用色上都大量的取用白、青、黑,使得城市在體現現代化建設一面的同時,也很好地繼承了文化傳統。城市形象設計對城市的發展意義重大,而從細節入手作為一種以小見大的設計理念,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要我們積極總結和探索,相信城市形象設計一定可以邁上更高的發展平臺。參考文獻[1]宋德萱.城市形象設計與.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涂全波.現代城市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3]汪芳,查爾斯,柯里亞.城市設計中的細節.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求其賠償、補償我方損失。所以,作為合同管理人員的我們,要不斷的總結工作經驗及教訓,提高我們的合同管理業務水平,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使我們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立于不敗之地。參考文獻[1]彭立前,等.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T50326-2006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3]劉長春,等.招標投標法釋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
3結論與討論
3.1結論
通過連續6年不間斷的研究試驗及跟蹤監測,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森林恢復實踐經驗和實驗數據。準確掌握了100多個采種母樹的物候期、60個鄉土樹種育苗技術及最佳的育苗方法,采集制作植物標本450號,分屬67科126屬230種。利用苗圃育苗出圃的50個鄉土樹種在保護區與周邊接壤的林家鋪進行退化生境植被恢復造林試驗50畝,在保護區及周邊社區進行了1540畝鄉土樹種植被恢復試驗示范。通過試驗篩選出了30個最佳的植被恢復造林骨架樹種:旱冬瓜、西南樺、山櫻花、冬櫻花、南亞含笑、五裂槭、滇潤楠、紅梗潤楠、香葉樹、猶果花楸、馬蹄荷、野柿、南酸棗等30個樹種可作為研究區植被恢復骨架樹種。該結果可為研究區及周邊地區退化生境恢復提供更多的備選樹種及相關技術咨詢。
3.2討論
森林恢復研究與試驗是一項長期的延續性項目,要實現森林恢復目標和按時開展各項活動,這需要我們工作人員長期堅持不(上接第29頁)懈的努力,在森林恢復試驗中應注意項目人員要相對固定,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細節,定期做好監測記錄,在試驗過程中要與社區結合,積極開展技術指導、科技培訓、環境意識教育等。前期只做了些基礎性工作,還沒有向更深層次邁進,森林恢復研究還需要很長時間。今后10年內的工作措施是在前期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研討會獲得的信息和專家指導意見,鞏固和提升項目成果,在繼續做好物候觀察、育苗試驗、標本采集制作的基礎上,強化對亞熱帶骨架樹種的野外調查和不同樹種組合的試驗林種植,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護區數據庫和地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加大對周邊村民進行森林恢復理念、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宣傳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