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對汽車設計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中國元素融入汽車設計的時間還比較短,中國特色在汽車設計中表現得還不夠明顯。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國內汽車行業逐步實施科學化、本土化的發展戰略,如何在汽車設計中融入中國文化已成為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共同關注的熱點。基于此,結合相關工作經驗,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汽車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
傳統文化;汽車設計;轎子文化;中庸文化
經過百余年的發展,世界各國的汽車設計均有了明顯的本土特點,比如,英國汽車在設計上較為保守,紳士特色明顯,色彩強烈;德國汽車精致、嚴謹;法國汽車符合法國人浪漫的特點,色彩絢麗;美國汽車個性張揚,符合美國人直率、張揚的個性。當前,我國汽車設計中融入的中國元素較少,并且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汽車設計都在借鑒或模仿其他國家。當然,我國的汽車設計師非常期待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我國汽車設計中。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已在汽車設計中有所體現,但是往往流于表面或僅在名稱上有所體現,比如長安龍騰。這種表層化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不但無法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容易使文化被忽視,從而對我國汽車設計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不利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1轎子文化與汽車設計
在歐洲,富康兩廂車是一種暢銷車型,但是在中國的銷量卻并不理想。雪鐵龍公司在開展市場調研后發現,中國人更鐘情于三廂車,因此,在推出三廂愛麗舍后大獲成功。在選擇轎車時,中國人有強烈的“三廂情結”。就中國人而言,三廂車更大氣、更穩重、更排場。中國人之所以鐘愛三廂車,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轎子文化”。轎子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權貴身份的象征,隆重、尊貴、排場。現在轎子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車。雖然汽車在性能、概念和功能等方面與轎子都不相同,但在人們心中,它們有著相同的作用——既是一種交通工具,又是一種身份象征。轎子講究兩頭對稱,寓意做事要善始善終,三廂車恰好迎合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市場特征。
2中庸文化與汽車設計
中庸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主張為人處事既不張揚也不平庸,講究恰到好處,避免走極端路線。在儒家文化近千年的熏陶下,中國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顏色、外形和性能較為中庸的汽車產品,體現在汽車設計上,要求汽車內部空間裝飾和布局要合理、人性化、舒適,外形設計不過于追求個性化。凡是汽車造型過于老舊或夸張的汽車,都很難在我國得到認可。中庸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積淀很深,是得到中國人廣泛認可的一種處世哲理,現在所倡導的“和諧”正是中庸思想在當代的新體現。在汽車設計中,要實現內斂和夸張的和諧統一。與外國人相比,中國人更傾向于圓滑度適中、線條圓潤、比例均衡的整體外形,不喜歡因造型過于夸張或重心偏于一方而造成整體外形失衡的設計。
3吉祥文化與汽車設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文化是一種通過象征、借喻、諧音、比擬和雙關等多種手法來表達人們希望避兇趨吉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藝術形式。當人們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產生期望時,吉祥文化就出現了。在我國,吉祥話、吉祥物無所不在,吉祥文化已經融入到中國人的生活中。這種物我相應、寄祥瑞于物的方式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通過諧音來表達吉祥的美好愿望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特點。比如,德國大眾BORA汽車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有“寶來”和“跑樂”兩個名字,因中德文化和經營理念存在差異,屬于一汽大眾的“寶來”名稱在中德雙方間產生了爭議——先取名“伯樂”,后因名稱被搶注而改選“跑樂”,可是又因諧音“跑了”而放棄,最后才確定為“寶來”。從字面看,“寶來”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寓意,從心理上容易被中國人認同,而“跑樂”諧音“跑了”,有去財之意,在中國人看來不吉利,這對產品的銷售和推廣極為不利。在中國吉祥文化中,數字吉祥非常重要,比如,中國紅旗汽車HQD概念車的格柵設計就引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梁十八柱”的吉祥寓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六、九為吉祥數字,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九為最大的單數,因此,古代將“九”看作是最高權威的標識,象征著帝王般的至高權威。在紅旗HQD概念車的格柵設計中引入“九梁十八柱”的傳統建筑元素,就是為了凸顯紅旗汽車的尊貴地位和身份。
4總結
中國人總會有意或無意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人們的觀察、消費和設計等行為都或多或少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思想產生潛移默化影響的同時,多樣化的傳統藝術也成為了現代設計的重要源泉。當人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有目的、有意識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汽車設計中時,就已經具備了創立我國本土汽車品牌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李秀華,馬幼梅.中國傳統文化在汽車外觀設計中的運用[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2]陳橙.汽車設計中的美學準則[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2(07).
[3]鐘雪.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對汽車設計的影響[J].科技風,2015(10).
[4]江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汽車造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品鑒,2015(09).
作者:牛煥 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