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設計中學習結果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學習結果的概念
1.什么是學習結果?
簡言之,學習結果(LearningOut-come)是在課程結束后學生預期所能達到的可測量的具體目標和結果。是從學生的視覺,聚焦于學生在成功完成學習后所能達到的可評估的結果,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即在認知、行為和情感方面的結果。鑒于學習結果必須是可評估的,因此在描述學習結果時往往使用具體的行為動詞,因而具有具體的、可測量的、可達到的、相關的和具有時間邊界的特點。下面舉例簡要說明下。眾所周知,在《電工學》電子技術部分,“門電路和組合邏輯電路”一章中的“邏輯函數表示和化簡”是重點和難點。在針對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設計中,我們將相應的“學習結果”這樣表述:在完成本節學習后,學生們能(beableto):①解釋邏輯函數與普通函數的區別和聯系;②舉例說明邏輯函數的四種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轉換;③運用邏輯代數運算法則或卡諾圖進行邏輯函數的化簡。
2.學習結果和教學目標的區別。
學習結果和教學目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與學習結果類似,教學目標也是對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的行為預期,但一般用寬泛的語言來描述。二者都與教學預期有關,因而經常混用,但各有側重:①教學目標以教師為主體,側重教學活動和教學預期;學習結果則以學生為主體,側重學習活動和學習預期。②教學目標較寬泛,通常不易評估;而學習結果必須是可評估的。③教學目標使用廣泛,常見于各類教學活動;學習結果一般只用于學習范式的教學活動,是衡量學習質量的一個標準。
二、關注學習結果的意義
在近年來的《電工學》教學實踐中,每一堂課的講授之前,我們一般都清晰明確地列出了“學習結果”,這樣做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有效地利用學習結果往往能帶來很多潛在的好處,現結合教學體會簡要歸納如下:
1.有助于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增進學習動機。
學習結果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較好的導向作用。表述清晰的學習結果能夠讓學生很清楚地知道學完后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有助于他們聚集于課堂學習過程,節約學習和復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表述清晰的學習結果是具體的、可評估的,就能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嚴格認真地對待可預期的學習結果,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如果僅是一個寬泛的目標或是不可評估的,則容易導致學生滿足于淺層次的學習,抱蒙混過關的心理。
2.有助于增加作業和測試的針對性。
基于學習結果的課程設計,學生明確每一節課結束后應該掌握和理解的概念,以及所能達到的目標和技能,這些學習結果是具體的、可測的,學生不用費盡心思地去揣摩授課老師的心理預期。例如,在上述學習結果的例子中,明確列出了學習結果①至③,學生就清楚“邏輯函數的表示和化簡”這一節中應該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在作業和測試中就能有的放矢。
3.有助于教師聚焦于教學過程。
采用基于學習結果理論來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的老師,能更好地規劃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學習結果一旦明晰,教師的任務就是聚集于如何實現所期望的學習結果。學習結果對教和學的過程都有直接的導向作用。通過何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評估學習結果,是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學習結果一旦創建,教師就能利用他們規劃課堂教學,學生也明確了所需學的內容,從而排除了不相關的知識和方法。這就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將目標聚集于直接有效地講授和學習,有利于整個教學過程的一致性整合。
4.有助于學習結果的正確評估。
從系統論角度來看,教學過程可以看成是個“輸入-輸出”系統。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更多的關注這個系統的輸入,即教師講授的內容,而不太關注系統的輸出,如學生的學習結果及其評估。在基于學習結果的課程設計中,學習結果必須是可評估的,有助于老師及時評估教學效果,并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從這一過程來看,它是個有反饋的閉環系統,這有助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整合和保持連貫性。
三、學習結果表述中的一些共性問題
鑒于學習結果在課程設計中的上述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清晰地表述學習結果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歸納了學習結果表述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并給出一些解決建議。
1.學習結果的表述中出現了難以評估的動詞,如“理解”“學會”“知道”“熟悉”“獲得”等。
這些動詞大多數描述“內部”的心理狀態,很難從外部觀測出來,因而難以被正確地評估。解決的方法是將它們換成可以測評的、具體的動詞。例如,在上述舉例的學習結果①表述中,如果將動詞“解釋”寫成“理解”,就難以評估,因為“理解”的程度具有主觀性,老師通常難以評估。而“解釋”通常是可以直接評估的。
2.學習結果表述中聚焦于教學方法和實現手段,而不是“結果”。
有時,教師喜歡將他們的教學過程和評估方法也寫進學習結果之中。但學習結果的含義是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能夠做什么”,而不是他們在課堂上應該怎么做。因此,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獲得預期的學習結果,而評估方法可以讓老師來判斷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要求,它們之間不能混淆和相互替代。
3.學習結果全部都是處在低水平或高水平的層次。
好的學習結果應該包含各種層次的要求。如果全是低水平的,則易讓學生覺得太簡單,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如果都是中間層次的,則可能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如果都是高水平層次的,則會讓學生覺得該課程太難。因此,理想的學習結果是各種層次的混合。例如,在前述學習結果例子中,①是一個比較低層次的要求,僅需要學生解釋邏輯函數和普通函數的區別和聯系。學習成果②大致是處于中間層次的要求,而③相對而言是比較高層次的要求。總之,在課程設計和具體教學過程中,為什么要重視學習結果和如何準確表述學習結果是兩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加深對“學習結果”概念的理解,明確其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對提升學習結果評估方法的有效性,發展以“學習為中心”的有效課堂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作者:章偉蘇圣超汪敬華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