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的設計因子及實現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相關概念闡述
學術上對于“綠色建筑”的定義可以說是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最直觀將將綠色建筑定義為基于綠色思想的人居環境的產物,設計綠色建筑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種類似于自然綠色有機體的體系,實現生態學意義上所說的投入與回報的平衡。
2、構成綠色建筑的三個要素
(1)從資源能源利用的角度考慮,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造上應該是盡可能少的、有效的利用常規不可再生資源。(2)從環境影響的角度考慮,在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里,應盡可能少的減少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3)從舒適健康的角度考慮,綠色建筑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關注業主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因子分析
1、設計應從節約資源能源與有效利用出發
從節約資源和能源出發,著力點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實施:
(1)大力實施節能的策略
該部分內容包含設計節能和使用節能兩個部分內容,前者主要指的是在進行建筑系統的設計上多采用節能設計技術,例如在設計上從節能的角度做好建筑的總體布局、外維護結構、材料選擇等等;后者的重點在于在建筑的使用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能源利用和管理,促使建筑生態化和智能化。
(2)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應用
使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節能減排的需要,同時新能源的使用能夠有效地減輕能源壓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實踐表明,節約能源與有效利用能源的設計,首先應該建立體系化的節能概念,重點應從“設計”和“使用”兩個視角全面地控制資源的消耗與污染的排放。
2、設計與自然協調設計
綠色建筑在設計上應該與自然協調共存,這正是“綠色”的內涵所在,具體在實現途徑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1)節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能源,從具體的設計上看,其設計的內容主要涉及從工程項目的實際場所出發進行設計,充分利用地方氣候特征進行建筑設計;(2)減排。建筑的設計應具有可持續性,應盡可能地減少建筑設計、建設、使用過程對自然的污染,這里包括了新型綠色健康建材的選用、新技術的應用等等。
3、人性化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考慮業主的因素,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1)從人體舒適度和人體工程學的角度對建筑設計進行思考,提供高舒適度的居住環境,包括舒適的室內、室外空間和微氣候環境。(2)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使用人群,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方面的設計與引導,確保業主在使用過程中身心愉悅、健康。(3)設計上要留有進一步調節和變更的空間,千篇一律并非能夠滿足所有用戶對居住環境的需求,為此,我們應在設計上應具有可調節性和可變更性,便于用戶來對自己的居住內部環境參數進行調節和控制,體現的正是一個重要的人性化設計。
三、建筑系統設計角度談綠色建筑的實現
1、綠色的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綠色建筑的全過程之中,涉及到建筑、土地、活動和生態環境等等的整體布局問題,包括盡量節約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綠色”組織建筑與施工場地、提高建筑布局的高效率、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小、營造舒適且健康的基地微氣侯環境等。
2、優化綠色結構系統的選擇與設計
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表明,建筑的結構設計對建筑的生態和能源消耗影響重大。事實表明,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建筑的形象能夠得到很大的改觀,同時建筑全周期成本能夠有效的降低,結構的合理化還有效地提升了建筑的穩定性和建筑的使用壽命。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建筑的發展離不開建筑結構提升,新的結構的出現與應用讓人們對建筑的認識深度有了進一步的加深,筆者認為對于綠色建筑而言,進行結構系統設計的目標在于“長壽、松散和高效”的結構形態。從目前的技術能力和發展來看可以借助于以下兩個方面來實現:
(1)對結構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總的來說從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間要求來綜合考慮科學、合理的選擇。
(2)對已經選擇的結構形式進行設計上的優化,通過優化使得結構的靈活性和耐久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基于節能和舒適要求的綠色通風設計
從綠色建筑設計的角度思考,綠色的通風設計包含以下兩個方面意義:
(1)獲得符合人體生理舒適標準的通風環境;
(2)盡可能的運用被動式通風設計,減少因通風帶來的能耗。
4、保溫隔熱的綠色設計
保溫隔熱設計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建筑用于保溫隔熱的能耗占據了建筑使用總能耗的絕大部分;另一方面,由于保溫隔熱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構成了建筑使用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綠色建筑來說,保溫隔熱有效控制,對于有效的實現能源節約和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技術處理的途徑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的建筑的體形和平立面設計。(2)利用建筑墻體、屋頂和地板構造技術處理。
5、舒適健康的光環境設計
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是建筑光環境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綠色建筑設計上對建筑光環境的控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設計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結合的方式,將室內的照度控制在贏得區間內,在設計上應盡可能地挖掘自然采光的優越性。(2)在設計過程中,對于自然采光的情況,應對光線的強度對比度進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強光刺眼強光,建立建筑采光陽光與熱量需求之間的平衡。(3)遮陽設施在設計上應根據建筑室外光線的實際情況,特征及其具體的形式,進行綜合的考慮合理地遮陽,在固定遮陽時,合理選擇水平和垂直遮陽板及其角度的布置。(4)建筑的人工照明設計上,應積極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力求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