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未來產品設計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擴大,經濟高速發展,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緊密,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僅注重使用功能,而且更多的注重生活質量,情感化設計這一名詞應運而生,其目的是以人為本,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不僅僅在功能方面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而且滿足人的心理、情感、意義、目的等心理需求。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人機界面;創新設計;模塊設計;綠色設計;系統設計;可持續發展
引言
工業設計作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正處于發展的高峰期,而未來是怎樣發展的,就需要我們去探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信息復雜度遠超以往的時代,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物質和信息都極大豐富的世界,從產品競爭的角度上來說,越來越激烈的對抗和沖擊是必然的,許多產品已經從單純的“談配置”過渡到了“談感情”的階段,情感化設計已經在不同的設計領域中嶄露頭角,甚至成為了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1情感化設計
1.1情感化設計的概述
情感化設計是指旨在抓住用戶注意、誘發情緒反應(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以提高執行特定行為的可能性的設計。情緒反應可以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例如,通過影響喚醒水平(即生理刺激),一個有著明亮色彩的按鈕能夠無意識地抓住用戶的注意。而隨后的行為可以是任何動作,比如點擊按鈕、注冊內部通訊、或進行網上購買。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設計了拉線式CD,通過仔細的觀察人們無意識的一些動作,然后通過設計來表現這個無意識的動作,讓人們能夠很自然的使用,他強調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方便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強行改變,使之強行復雜化,加重使用者適應負擔,好的設計師必須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生活細節,方便人的生活習慣。本文內容主要通過情感化設計讓用戶擁有更好的生活體驗。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的生活重復且壓抑,通過對人們之間的互動交流分析,找到人與產品之間的互動關系,這不僅有利于更好的用戶體驗,而且能緩解家庭關系與壓力。加強人機互動聯系,充分體現現代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一切以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改變枯燥的生活體驗,讓生活變成一種快樂的事。
1.2情感化設計的意義
現代生活讓許多年輕人喘不過氣,來自家庭、社會等壓力讓人們不得不適應快節奏下的都市生活,怎樣去提高效率,節省用戶的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設計也是這樣去發展的,例如:電飯煲的發展由原來的僅僅滿足煮飯要求變成了現在更加人性化的要求,采用全面加熱技術,強熱循環對流,煮出柴火飯的味道,讓用戶體驗小時候媽媽做的飯的味道,給人一種親情關懷,另外還有人工智能模糊邏輯電路,設有快煮、粥、菜飯、糯米飯、糙米飯等多種烹飪功能,自動調節,尋找記憶的味道,虎牌電飯煲還2組預約功能,預約時間長達24小時,清早起床、下班回家就能吃上噴香的米飯。在網上可以明顯的看到智能電飯煲的銷量是傳統電飯煲的十倍之多,即便價格比傳統電飯煲貴許多。未來的設計也必定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脫離人的目的而產生的產品必定沒有適合的產品語境,情感化設計也必將會提高產品銷量,讓用戶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使家庭更加和睦,朋友之間更加團結。
1.3情感的分類及產生
(1)從情緒的內容來分--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2)從情緒的狀態來分--心境、激情和應激。心境:是一種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彌漫性的情緒體驗狀態,通常叫做心情。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持續時間較短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具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和外部行為表現。應激:是在出現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險情景的情況下所出現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3)情感的產生:情感是人不同于動物的依據,人類通過認識過程來了解和認識客觀世界,通過意志過程來改造和適應客觀世界以利生存;在進行這些心理活動的同時常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這就是情感過程。在心理學上,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客觀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用通俗的話講,情緒、情感是人對接觸到的事、自己或他人行為的內心感受。
1.4流行風格的轉變—從極簡主義到情感化設計
設計風格歷來變化不斷,從19世紀20年代的維多利亞風格設計以及裝飾主義設計以滿足少部分人的需求為目標,再到工業革命引發的以滿足普通大眾為目標的以簡約設計為代表的現代設計,當現代主義設計已經橫掃建筑設計領域、工業設計領域、平面設計領域時,后現代設計主義又掙扎著破土而出,設計風格的更新迭代與周而復始始終離不開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風格的流行必然是符合當下人們的需求,不能一味的由現代人的眼光去看過去的風格,例如從我們現代的眼光去看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商業性設計,其核心是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其中包含功能廢止、合意性廢止、質量型廢止,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把設計完全看成一種商業競爭的手段,設計造型不考慮產品的功能因素或內部結構,只追求視覺上的新奇與刺激,當然從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是不同意這一設計的宗旨,大量的浪費了資源,但是從當時人們的眼中來看,它是一種走向未來的標志,給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種希望和解脫,其在情感上的價值超過了功能上的質量。情感化設計目前研究最為系統,設計實踐最為落地的還是在移動產品領域。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中的文章搜索來看,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移動互聯網或互聯網產品。情感化設計更加強調產品能夠帶給消費者心理層面的愉悅感,在產品設計中由來已久。我們經常會發現有那么一些產品,在功能和價格上并不具優勢,但是還是擁有一批鐵桿粉絲。并且該人群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比如我們來看鮮花和洋娃娃這樣的產品,實用價值并非其主要賣點,但是她們能夠提供給用戶其它產品難以復制的愉悅感,這完全就是情感化設計的代表。除了鮮花和玩具,在產品設計中,情感化設計也無處不在,mini這款車在油耗、動力、空間和價格上并沒有明顯的競爭力,但是她的外形卻獲得了女生的歡心,斯塔克設計的外星人榨汁機也是如此,該產品的目的并非是提供消費者便捷高效的榨汁體驗,而是作為一件藝術品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愉悅感[1]。
2產品設計下的人機界面
2.1人機界面的概述
人機界面(又稱用戶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系統和用戶之間進行交互和信息交換的媒介,它實現信息的內部形式與人類可以接受形式之間的轉換。凡參與人機信息交流的領域都存在著人機界面。人機界面(HumanMachineInteraction,簡稱HMI),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傳遞、交換信息的媒介和對話接口,是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和其它高科技產品的出現,使人機工程學又有了一次新的發展?!叭藱C界面”一詞具有新的、更加復雜的含義。隨著高精尖的電子科技產品不斷涌入,如何在新技術與人之間建立協調的關系,使高科技產品人性化成了人機學研究的新課題。由于圖形界面操作系統、語音軟件、手寫板、觸摸屏、鼠標器、人機鍵盤的廣泛使用,大大改善了計算機的人機交互關系,先前只能為少數專業人員使用的計算機成了人人可用的工具,從而迅速地普及開來。手機、游戲機等產品的普及,進一步促進了交互界面設計的發展,成為了今天工業設計的一項核心內容。
2.2情感化設計下的人機界面關系
人與產品之間的互動關系是當下工業設計的一大方向,如何使產品與人進行更好的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智能手機的發展日新月異,更新換代的速度快到無法想象,由最初的“大哥大”、按鍵手機、觸摸屏手機到現在的全面屏手機,其中蘋果充當領頭羊的角色,在過去10內,喬布斯設計的蘋果設計引領著全球手機產業,國內更是一度模仿蘋果。每個人對經典的定義都不一樣,但是對于很多果粉來說,iPhone4s是最經典的機型,這點毫無疑問,因為iPhone4S是喬布斯最后參與設計的一代手機。iPhone4S搭載蘋果最新的iOS5操作系統,支持iCloud云服務,最大的特色在于語音控制,基于Siri的語音系統,iPhone4S將成為更加智能的語音識別設備,可以和iPhone4S通過語音控制實現天氣、短信、地圖查找等功能的交互。語音控制(VoiceCommand)功能可接受預定的語音指令,包括中文(漢語),并可識別中文聯絡人。通過語音人工智能,加強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交流,給用戶一種愉悅的感覺。2018年可謂是國產手機揚眉吐氣的一年,自從小米開啟了全面屏的時代,各大手機廠商開始追逐屏占比,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滑蓋、雙面屏等等相繼出現,不斷滿足用戶對手機屏幕的要求,推動著手機市場的發展。只有在情感、心理、意義、目的等方面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去推動產品的銷量。
3產品設計發展趨勢
3.1基于模塊化的產品設計
未來的設計必然是朝著節約資源方向發展的,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的機制,要求均衡考慮經濟、環境、道德和社會問題,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兼顧保障子孫后代永續發展的需要[2]。所謂的模塊化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將產品的某些要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統,將這個子系統作為通用性的模塊與其他產品要素進行多種組合,構成新的系統,產生多種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產品[2]。模塊化設計是綠色設計方法之一,它已經從理念轉變為較成熟的設計方法。將綠色設計思想與模塊化設計方法結合起來,可以同時滿足產品的功能屬性和環境屬性,一方面可以縮短產品研發與制造周期,增加產品系列,提高產品質量,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或消除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方便重用、升級、維修和產品廢棄后的拆卸、回收和處理。快遞業發展快速的今天,如何節約資源顯得非常重要,中國一年大概要收發90億件快遞,截至去年11月,全國快遞業務量當年累計完成81.2億件,快遞包裝浪費非常嚴重。今年順豐舉辦“順豐杯”設計大賽目的就是解決快遞包裝浪費問題,快遞包裝是快遞運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最好的做法是做綠色設計中的可循環利用的模塊化設計,傳統生鮮快遞盒是采用泡沫盒,收件人把快遞取回家,泡沫箱就扔了,造成了重要的資源浪費,而且在運輸過程中難免有磕磕碰碰,如果泡沫箱被損壞一個小角就需要去更換泡沫箱,所以我們將泡沫箱進行標準模塊化,采用插嵌結構,整個快遞箱分為泡沫箱和內置環保塑料盒,外面的泡沫箱在快遞簽收的時候可以直接取出,直接回收進快遞公司,將內包裝環保塑料盒給用戶,這樣泡沫箱就可以回到快遞公司,重復使用,而且模塊尺寸大小相同,如有破損,或缺失,可互補,而且可以根據生鮮大小進行多模塊組裝,不需要再換大盒子,可以任意更改泡沫箱大小,這樣會更節約資源。
3.2基于系統設計下的產品設計
系統設計的基本概念以系統思維為基礎,目的在于給予紛亂的世界以秩序,將客觀事物至于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中,通過系統設計使標準化生產與多樣性的選擇結合起來,以滿足不同需求。未來的設計不僅僅是在設計“物”,更是設計一種“事”,設計不是對“物”的占有,而是對“事”的理解,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是模仿制造,見效快。很多人講究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但引進這條路是不持久的。而授人以漁,接受者在研究的基礎上創新,根基扎實。如果從“造物”的角度考慮設計,中國企業永遠不能自立,只有“謀事”才能為設計帶來良性發展。設計的思路從“造物”轉為“謀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訣竅是少用名詞思考,多用動詞思考。名字描述定型的事物,永遠是過去式,用不同的形容詞限定名詞不能改變物的本質,僅能表達它的形狀、體量、色澤等外部特征,不利于想象新的物種[3]。
3.3基于綠色設計下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設計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源于人們對于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綠色設計著眼于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意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其核心是5R,即:Reduce:減少對物質能量的消耗和有毒物質的排放。Recycle:設計中考慮產品材料的回收性。Reuse:設計時考慮產品及其零部件經過處理后,能夠繼續被使用。Research:重視企業的環境對策,如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綠色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Rescue:工業設計中的綠色設計實施時的關鍵點。首先,工業設計上采取綠色設計的過程中,通過采取資源回收或采取環保材料后進一步進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增值更多的收益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時達成這個效果也需要建立在防止影響環境的廢棄物產生與良好的材料管理這兩個目標達成基礎之上。其次,綠色設計問題是以創新為最大主題的問題。整體說是到優化工業流程,具體來說則是到每個流程細化后諸如所應用的材料類型等等。這些都是綠色設計需要發揮作用的方方面面。最后,從國家層面上看,政府作為主導,對綠色產品的制造設計進行綠色稅費的理論研究,同時制定征收優惠政策并大力支持鼓勵綠色產品的發展。這樣有利于國家“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策略,為生態和平創造益處[4]。需要指出的是,綠色設計主要還是針對物質產品而言的,所謂的“5R”目標也主要是技術層面上的;要系統的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還必須從更加廣泛、更加系統的觀念上來加以研究,可持續設計的理念應運而生。
4基于情感化設計下的產品創新設計
4.1創新設計
在現代的生產、消費體制下,物的誕生有三個原因:市場、技術與需求。如果設計被市場所驅動,就很有可能誕生“偽創新”,而技術與需求,分別代表了“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是創新設計的兩條腿,缺一不可。設計本身就是內外因素相互適應才能成功。(1)基于外部因素的創新模式。真正的創新設計,首先源于問題,其次是創造性地解決這種問題。問題來源于生活。馬扎是個很好的創新設計,來源于馬背上民族的生活方式。引用羅丹的話說生活并不缺少問題,而是缺少發現問題的眼睛。發現問題就已經解決問題的一半了。(2)基于內部因素的創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經常可以引發革命性的創造。工業革命本身就是由技術革新驅動的,盡管最初的蒸汽火車速度還比不上馬車,塑料作為一種材料進入到設計師的選擇視野也是很晚的事了,但是它極大的解放了造型和色彩。潘通、雅各布森設計的椅子就是證明,其實他們的創新是建立在對塑料的深刻研究與理解之上的。芬蘭大師阿爾瓦設計的曲木椅首先是一種新工藝的應用,它應用了木材層層粘貼然后高溫高壓下的模壓工藝。現在歐洲的設計師們有研究膜結構的,目的是為了輕頂建筑;所有這一切,都是從設計的下游出發進行創新的。3D打印技術,即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過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現正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特別是一些高價值應用(比如髖關節或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D打印技術”意味著這項技術的普及。3D打印技術可以讓用戶和設計師在產品生產之前驗證產品的結構是否合理、尺寸是否合適等,從而保證了設計的成功,這些都是基于技術引導下的設計創新。其次,沒有合適的語境,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就沒有用武之地,毫無價值,比如,激光技術就因在被發明的最初幾年因找不到應用領域而非常尷尬。新技術、新產品是沒有方向性的,只有找到需求,也就是說找到適合它的外部因素,才等于找到了土壤[5]。
4.2情感化設計與創新設計的聯系
情感化設計的趨勢越來越激烈,如何使產品在市場中永遠占據受歡迎的狀態,這一切都取決于人,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踐活動的載體,基于所有物質活動的中心。在對產品進行研究分析的過程中,對用戶進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探討,實現對產品的創新設計升華。如何引發情感,不同的人對產品的認識程度和情感態度都不一樣,由于每個人的文化程度、生活閱歷和行為習慣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識層面、審美標準的不同,對于產品的訴求、期望、衡量標準、態度也不同,因此,對于同一個產品的情感反應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態度表現也是正常的。根據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去進行相應的設計,例如國外的吃飯文化僅僅是快餐文化,只是去注重如何提高做飯效率,節省工作時間,而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民以食為天”,吃飯不僅僅是為了滿足饑餓感,更多的是家人在一起的聊天互動。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喜字。這也是中國人最熱愛的一個漢字。而吃飯是最能烘托出這種喜氣的。喜氣洋洋,東道主自然滿意。最新版本的網易云音樂在傳統播放模式隨機、單曲循環、循環外,新增了心動模式,這種播放模式只會出現在我喜歡的音樂,它的播放邏輯是:播放一首自己歌單的歌,播放一首推薦的歌曲,交叉進行。眾所周知,網易云音樂的情感化設計是比較出色的,圍繞的一切核心都是人,設計最為復雜的方面也是在于人的感情的多樣化和不確定性,這就給設計師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如果目標用戶的需求都不能確定,那再好的設計也是無用的。所以針對不同人的生活習慣要做出相應的改變,讓用戶真正感受到來自于社會的關懷,做出令用戶和社會滿意的產品,提高國內產品競爭力。
5結論
未來工業設計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如何把握時展機會,還需要我們更進一步對人—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厘清,情感化設計是大勢所趨,打造一種輕松愜意的生活,不僅用高新技術來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而且增加情感化設計,以此來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未來的主題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經濟由高速發展向質量型發展,創新是重要手段,只有基于情感化設計下的產品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一切的根本是用戶,設計人員應該注意人的心理、情感、意義、目的等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小玉愛玩的游戲.產品設計風格迭變從極簡主義到情感化設計.
[2]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柳冠中.從“造物”到“謀事”——工業設計思維方式的轉變[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1-6.
[4]張博聞.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設計[J].科技風,2018(11):197.
[5]柳冠中.設計方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劉光輝 單位:荊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