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創產品設計中小郁竹藝的應用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小郁竹藝是一種采用直徑5cm以下的剛(麻)竹為骨架、毛竹為部件加工成各種器具的民間傳統手工制作工藝。在今天“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該文通過對小郁竹藝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探析,重新挖掘小郁竹藝的文化和藝術價值,使其在新時代再次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光彩,同時也促進鄉村的經濟振興和旅游發展。
關鍵詞:文旅融合;小郁竹藝;文創產品;設計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旅融合”成為了時代的大趨勢,文化融入旅游,旅游成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在發展過程中相得益彰。如何在以旅彰文,以文促旅的時代機遇下將小郁竹藝融入智慧旅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不僅有助于增強文創產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更是活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絕佳途徑,同時有助于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設計所帶來的核心驅動作用,通過協同創新整合各方力量與資源,實現鄉村的文化保存與產業振興。
1小郁竹藝的傳承現狀
益陽小郁竹藝項目于2006年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小郁竹藝項目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益陽小郁竹藝是益陽人民六千多年來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的結晶,是我國一種優秀的傳統手工藝,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1]。但是隨著人類生活方式和審美習慣的改變,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發展,昔日輝煌的益陽小郁竹器現面臨以下兩個嚴峻的問題:一是產品的創新性不足,與當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開始逐漸脫節,已經難以滿足當代用戶的審美需求;二是生產效率比較低,傳承者仍然停留在原來的純手工生產制作上,產品的研發與營銷推廣力度不夠,產品在造型上比較老舊,功能上比較單一、附加值低,這種傳統的產業模式已遠遠滿足不了當代人們的需求。
2小郁竹藝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創新實踐與思考
2.1打破單一竹材,嘗試將不同工藝和材料相互融合
如圖1、圖2所示,是非遺傳承人危祿綿老師最新開發出來的“燈產品”。圖1的“皮影燈”,把小郁竹藝和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皮影藝術相結合,古樸雅致,光與影交融,營造出唯美的意境。造型上采用方與圓的對比,燈的基座可以機械化批量生產,基座中間裝飾小郁竹藝藝人獨創的“竹枝郁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圖2的“禪悟臺燈”把小郁、竹編、根藝、陶藝幾種工藝和材料相互融合,打破了傳統竹材的單一性,把不同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審美的多樣性和藝術的多元化,帶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既可以作為室內空間的一個臺燈,同時可以當作一件工藝藝術品,提升了單一竹工藝品的檔次和附加值。
2.2以“消費需求”為導向,以“產品創新”為核心
新時代竹藝產品必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傳統手工藝特色與用戶實際需求相結合的創新型設計模式[2]。從用戶的實用需求來思考產品的創新設計,為用戶創造出新的既有小郁竹藝文化內涵又符合現代人審美品味的文創產品。在產品的創新設計過程中,一方面充分借助地方高校師生的設計資源優勢,借鑒近幾年十分火爆的故宮文創經驗,培養專業產品設計團隊,針對性地對當地民間藝人開展培訓,提升其審美水平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對當今多元化的工藝和審美特征進行系統研究,從產品的功能、造型和裝飾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發,在把握當今消費者喜好和堅守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產品創新設計。
2.3采取分類制造,建立新型模式
益陽小郁竹藝是由三十多道工序組成,工藝比較復雜,在工業化的產品消費時代,很有必要對傳統手工技藝進行改良和創新,可以嘗試將生產制造分為手工制造與機械制造,手工制造是指產品中不能用機械替代的部分,如產品中的工藝性部件等。而機械制造是指產品中可用機械替代的部分,通過統一標準來實現成批的生產,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危祿綿老師最新創作的文創產品筆筒(見圖3),筆筒的主體部分運用了機械生產和加工,其切割、打磨、雕刻等都是采用機器來完成,這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了生產成本,而筆筒的裝飾部件,竹枝郁花則采用手工制作來完成,整個筆筒的設計造型實用簡潔美觀,同時又富有小郁竹藝的文化內涵,使得購買者產生不一樣的心靈體念和情感上的共鳴。
2.4產品品牌推廣與數字化傳播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對文創產業長遠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益陽小郁竹藝產品市場長期存在著缺乏品牌意識和同類產品趨于同質化的現象,要想形成產品獨具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必修打造自己的強勢品牌。同時,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小郁竹藝產品與電子商務結合以拓寬銷售渠道,是小郁竹藝文創產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在通過互聯網增加銷售渠道和影響力的同時,也可以在線下舉辦一系列活動,讓旅游和消費者在小郁竹藝傳承基地親自體驗和感受小郁竹藝的制作過程、工藝流程等,給予消費者更深的文化體驗。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直播、官方APP等各種新媒體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對小郁竹藝文創產業而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利用這些大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產品銷量,傳播小郁竹藝文化,提升大眾的文化保護和文化傳承意識,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3結語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重新挖掘小郁竹藝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產品創新”為核心,把機械生產和手工制造相結合,注重產品品牌構建,并通過鄉村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和數字化網絡推廣平臺的建設,把竹文化融入文旅產業發展,既帶動了鄉村經濟振興,也為小郁竹藝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危祿綿,危玉安.益陽小郁竹藝[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6.
[2]鄺思雅,吳志軍,阮子才玉.益陽小郁竹藝的發展歷程與價值鏈重構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240(2):33-35.
[3]姜欣宏.“互聯網+”背景下文創產業發展研究——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為例[J].山西農經,2019(8):48-49.
作者:劉鐵生 劉玉寒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