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大學生國家意識培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成就,也面臨巨大挑戰,加強大學生“國家意識”教育對整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全面重視國家意識教育,抓好課堂育人主渠道,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育人環境,占領網絡育人主陣地,讓國家意識扎根于大學生的頭腦。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國家意識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國家的發展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大學生對“國家”的認識也進入一個新的層次,一方面他們能夠深刻感悟到國家發展所帶來的福利,國力強大所帶來的自信,對國家產生深刻認同和認知,另一方面他們當中也仍存在詆毀國家形象、混淆國家歷史等現象。公民對國家的認同、認知,這就是“國家意識”,更具體一點,即社會個體基于對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國情等的認識和理解,而逐漸積淀而成的一種國家主人翁責任感、自豪感和歸屬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成就,也面臨巨大挑戰和挫折,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其“國家意識”教育對整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1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國家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1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要2018年5月2日,在考察北京大學時強調:“每一個青年都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廣大青年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青年是實現國家復興的生力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尤其是擁有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的青年大學生,更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強大力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備過去難以想象的良好條件,但同時也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極其需要一批擁護國家、心懷人民的青年大學生置身于國家建設和黨的偉大事業之中,否則國家發展就將失去前進的精神動力和源泉。
1.2順應新時代國際形勢的需要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并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世界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必須深刻了解認識自己的國家、民族,準確把握整個國家的現狀,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向全球分享我們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新時代背景下,西方國家仍在試圖采取各種方式加強對我國的滲透與瓦解,大學生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對象。一部分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大學生在受到西方勢力分化和蠱惑后,行為極易產生偏離,故意散布不良言論,甚至制造不良事端,引起社會混亂,破壞社會穩定、民族團結。順應新時代國際形勢的需要,加強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教育,讓大學生面對境內外不良思想的侵擾時能夠站在國家和民族的立場發出正義之聲,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極其必要。
1.3促進新時代大學生成就自我的需要“人生的第一??圩訌囊婚_始就要扣好”,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尚未完成,心理也尚未成熟,用正確的思想引領未來的道路尤顯重要。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國家的發展需要大學生們貢獻力量,然而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加強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教育,讓他們樹立為國奉獻的遠大理想目標,正確認識新時代所賦予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才能在新時展的浪潮中收獲自己美好的人生。
1.4應對網絡時代挑戰的需要2018年1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截至2017年12月,10-39歲群體占整體網民的73.0%,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0%。目前,大學生群體是網絡的主體。許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中,以自己為中心,與周圍朋友、同學、老師等交流減少,也不關心時事政治、國家大事,在沒有足夠引導的情況下,對國家的認可度、接受度自然不會提升,原有的不穩定的國家意識也將逐步被淡化。同時,網絡提供了海量信息,但也隱藏著許多良莠不齊的內容。大學生是非辨別能力較弱,個性易沖動,當在網絡上接收到一些有損國家形象和利益的言論出現時,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極易受到影響,故加強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培養極其必要。
2新時代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培養途徑
2.1全面重視國家意識教育全面充分認識到國家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對大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大學生國家意識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們要學習及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主動認識到國家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國家觀念和認知對國家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并發自內心認可自己的國家,將其身上所有具有的國家情懷傳遞給大學生們。此外,社會支持不可缺。整個社會要重視培養大學生國家意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愛國主義精神,營造濃重的愛國風氣,實現全民對國家的價值認同。
2.2抓好課堂育人主渠道從“課堂”育人層面出發,培養大學生國家意識。(1)立足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方面,思想理論課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國家意識的滲透,比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要將中國近現代史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讓大學生們全方面、多層次、寬領域認識和理解自己的國家,熱愛、尊重自己的國家。另一方面,思想理論課要及時講解世界及我國當下的新形勢和新變化,科學把握我國當展的需要,讓大學生們了解一個動態化的中國,一個與時俱進的中國,并以國為榮。(2)借助人文素質課。立足學校特色,開發愛國主義教育、國情國史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國防安全教育等人文素質專題課程,加深對國家的理解和認同,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3)抓好專業課教育。立足學科優勢,挖掘優勢資源,比如介紹學科發展史時著重講述國家在其中所做貢獻,目前所存在的優勢及不足等,引導大學生理性認識,科學分析,理智思考,而非簡單的就專業課講專業,將國家意識教育融于課堂教學當中,讓專業課也具有家國情懷,培養大學生作為國家主人翁的擔當責任意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思政理論課、人文素質課或是專業教育課,教學過程中課應滿足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情感需求,選取符合新時代大學生話語體系的教學內容,采用新時代大學生們所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將抽象化、理論化的國家意識教育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大眾化,這樣才能被他們所理解并發自內心地接受。
2.3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育人環境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多深入現實社會,更直觀了解自己的國家:一方面,強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比如社會調查、“三下鄉”等,通過實際體驗認識真實社會,了解當前國情,培養社會責任感,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參觀考察紅色旅游景點,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帶領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了解國史國情,提高對國家的認同和尊重;重視國家重要紀念日、中國傳統節日,比如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端午、中秋等,組織祭奠敬仰活動,提升對國家的情感體驗。同時,將國家意識教育融入黨團建設,依托班會、團會、團課黨課等,開展國情國史教育、時政新聞討論等活動,促進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認識。另一方面,優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借助物質環境即校園基礎設施,包括綠化設施、校園辦公設施、校園教學設施、校園生活設施等,利用好教室、辦公室、餐廳、宿舍、宣傳欄、廣播站等場所設施直觀展示國家形象,讓“國家”無處不在,讓“國家”入腦入心。
2.4占領網絡育人主陣地“誰占據了網絡制高點,誰就有了網絡話語權”,培養大學生國家意識,高校應占領網絡主陣地。首先,優化網絡平臺內容。創建校級主題網站,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國家意識方面的宣傳,通過網站內容建設引起大學生思想共鳴。改變以往枯燥單一宣傳方式,構建鮮明主題,采用貼近學生的“網言網語”傳播主流政治意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積極傳遞正能量,樹立國家光輝偉大形象。為大學生建立一個公開發言平臺,傾聽大學生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指定專人為大學生解疑答惑,實現網站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同時,網站及時將大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在課堂上再做深入解讀和分析,實現線上線下溝通,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其次,運用大數據思維。以往辛勤的思政工作者們常通過問卷調查、談話談心、觀察打探等方式了解大學生們的國家意識情況,這樣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較片面和滯后,效率也不高,但是運用大數據思維就讓這一切變得不一樣了。建立智慧校園,收集大學生在各類信息資源平臺、互聯網終端留下的關于“國家”的客觀行為痕跡,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提煉、處理信息數據,從中挖掘有效信息,客觀全面了解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并針對不同群體和個體,提供精細化和個性化“國家意識”教育方案。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收集數據,觀測大學生們思想動態,快速反映、及時疏導、有效預防,動靜結合,對大學生進行分類指導,為大學生提供更精準的服務。當涉及與國家有關的社會價值觀念出現偏差時,要及時采用技術手段進行制止,削減不良社會影響,引導大學生理性分析和看待,維護國家利益和良好形象?!爱敶嗄晔峭聲r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痹鰪娗嗄甏髮W生的國家意識,讓他們深刻認識、認同、理解自己的國家,增強國家主人翁責任感、自豪感和歸屬感,“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是一件富有價值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的講話[N].新華社.2018-5-2.
[2]張健敏.當下大學生愛國情感培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3]《十談》編寫組.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劉智利.新媒體時代增強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現實路徑[J].理論學習,2016(11).
作者:彭婷1,彭輝2 單位:1.湖南警察學院,2.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