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全科心理學特征及教學方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中醫心理學概述”主要講授中醫心理學的歷代沿革,熟悉各代醫家對心理學的貢獻及臨床應用,重點掌握明代醫家張景岳對心理疾病的論述,熟悉五志相勝法。
(2)“中醫五臟神理論”主要講授中醫五臟神理論的理論基礎以及《黃帝內經》、《類經》、《景岳全書》等中醫古醫籍中的有關記載;掌握神、魂、魄、意、志等概念及其各自的功能;熟悉五臟神與現代心理學過程的相關性;重點講授神、魂、魄的生理和病理意義以及對臨床治療的指導作用。
(3)“心理障礙”重點講授心理障礙、人格障礙的病因病理、中醫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掌握常見心理障礙的表現和特征以及認知療法、分析療法等心理治療。
(4)“精神疾病”重點講授強迫癥、焦慮癥、疑病癥、抑郁癥、躁狂癥、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病因和病理,熟悉目前西醫研究進展;掌握常見精神疾病的臨床表現以及各精神疾病的鑒別診斷方法,掌握認知力對精神疾病診斷的重要性,以及精神疾病的中醫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目前中醫藥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等。
(5)“心理障礙的治療”重點講授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等心理障礙治療方法及其理論基礎、操作流程、注意事項以及制定心理療法方案、評估、解決移情問題等手段。
(6)“精神疾病的西藥治療”重點講授抗抑郁藥、抗焦慮藥、心境穩定劑治療精神疾病的常規劑量、應用方法、適應證、禁忌癥、聯合用藥等,熟悉常見藥物如百憂解、怡諾思、黛力新、利培酮、丙戊酸鈉的作用機理、藥代動力學以及各自的臨床適用范圍。
(7)“中醫治療”重點講授中醫辨證治療癲證、狂證、郁病、不寐等心理精神相關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則治法及常用方藥加減以及五臟神理論、五志相勝療法在各疾病中的應用。
(8)“全科醫學處理”重點講授全科醫學對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處理要點、處理流程,如早期的篩訪、督促服藥、定期隨訪、預防復發、相關疾病檔案的建立等。
2《中醫全科心理學》課程教學方法與學生能力的培養
目前,《中醫全科心理學》課程以主講教師講授并配合課堂討論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開展案例式教學方法對典型病例進行討論、記錄,以提高教學效果;此外,配合教學錄像片、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一些醫學心理學理論或是經典實驗,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配合PPT、圖片、錄像片等形式。如洛倫茨(K.Lorenz)的依戀實驗、哈洛(H.F.Harlow)的關于猴子母子關系實驗、斯金納(B.F.Skineer)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Singer)的情緒認知因素與生理因素交互作用實驗及沃爾普(J.Wolpe)神經癥模型等。
上述實驗既經典又很復雜,需要將實驗過程和結果講授出來,以利于學生理解相關原理。同時,開展案例式教學方法對典型病例進行討論、記錄。其中,一些相對簡單的心理學實驗可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如觸點和痛點的確定,知覺的整體性、選擇性以及理解性,再如錯覺、注意的分配、心理定勢、念動等。在進行“注意的分配”實驗時,可以讓學生左右兩手各持一支筆,一手畫方、一手畫圓,連續做五至十遍。再如,學習人格及人格障礙等相關章節時,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簡單的人格,如能力、氣質、性格等測驗,對自己的人格特點進行概括與分析,發現影響自己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機制,以制定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案。再如,當講授中醫心理學相關內容時,如五情相勝的治法時,可以從古醫籍找到一些相關醫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即有大量此類醫案)進行講解,并請同學分析。也可根據臨床實踐,找到一個或數個典型的相關病例記錄,要求同學采用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分別進行分析并設計不同的中醫或西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這對于學生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曲淼趙艷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