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亞里士多德說:“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笨茖W本身是抽象的,而對于正處于思維形成初期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具體的,二者形成矛盾。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在激發小學生好奇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他們具體化的思維方式,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去發現、去研究、去探索,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在探究“空氣會占據空間”時,教師可組織兩輪吹氣球比賽:第一輪讓兩名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吹氣球,學生能很明顯的區分勝負。第二輪同樣讓這兩名學生把相同的兩個氣球反套在空可樂瓶內比賽吹氣球,結果學生發現不管怎么吹,就是把氣球吹不大。學生馬上會對原因產生一種強烈的想探個究竟的欲望。
二、組織探究活動,選擇探究方式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以學生主體為根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1.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自己學會探究方法,進而實現自主學習。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去發現、探究,然后進行科學的觀察、操作等,進而探索出新的科學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此時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做好觀念和角色的轉變,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引導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的同時還是學生活動的合作者,改變以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例如,在實驗“光的反射”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將所需材料如紙盒、小刀、三角板、量角器、兩面相同的鏡子等準備好,課上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如何運用我們學過的光的反射原理,并利用手中的材料去設計和制作一個潛望鏡?”讓學生自己根據原理和步驟進行動手操作。通過這樣有趣的安排能把學生吸引到自主探索活動中,同時讓學生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知識經驗。
2.合作探究。蕭伯納曾說過:“倘若你和我各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仍然各自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思想,我也有一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边@句話告訴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交流觀點、發表見解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在為學生提供充足材料的前提下,組織并引導他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有計劃的合作,形成集體式探究氛圍,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將集體的智慧集中起來。比如,在對“如何使小車運動起來”的問題進行探索時,首先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一起動手操作,這時,每個小組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如有的小組提出用橡皮筋作動力使小車運動,有的小組提出用氣球作動力,還有的小組提出用簡單的推、拉方式使小車運動。接著讓學生繼續分組進行討論,探討是依據什么原理設計出的這些驅動方式。經過上階段的討論,學生們暢所欲言,表現得十分認真和投入,將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充分表達出來。在討論的結果中,有的學生認為小車的動力來自橡皮筋的彈力;還有學生發現小車的動力是氣球噴出氣體時產生的與噴出方向相反的反沖力。總的來說,必須有外力作用于小車上才能使小車運動起來。最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繼續討論,對各自小組提出的方法、原理以及每個成員的不同看法進行歸納和概括,同時再探討出別的可以使小車運動的方法,如安裝電動機、螺旋槳等等。通過這樣合作探究的方式,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相互合作的團結意識。
3.網絡探究。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對學校中的科學教學和學習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們應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科學性、智能性,大力開發、引進先進的學習工具和渠道,為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解決問題提供豐富的資源和途徑,為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提供方便。例如,在“河流對土地的侵蝕作用”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上網搜尋關于“河流對土地的侵蝕作用”方面的自己想了解的知識。課堂上,教師可以直接分析和講解學生查找的材料。當學生發現自己的材料被教師使用時會產生更高的積極性,要比研究教師提供的材料更愿意參與到學習中。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資料,還可以利用課堂的資料查詢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及時評價鼓勵,體驗成功喜悅
教師只是激發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強烈的探求欲望還不夠,還應該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促使其更有動力進行更進一步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其向著更大的成功努力,使其持續保持對科學探究的熱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平等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同時給予其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此外,教師要正確對待每個學生間存在的差異,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評價和鼓勵,使學生體驗成功和被表揚的喜悅,進而激發其更加強烈的、更加主動的探究欲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教師要幫助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掌握和控制“學”的權利、“想”的時間、“做”的過程。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和進行科學探索的持續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星光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烏江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