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小學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探討范文

小學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探討

〔摘要〕本文淺析小學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方案設計,促進小學生涯教學的具體化和實際化,為開展有效的、貼合學生實際需求的生涯教育提供想法和依據。通過探討課程的五個維度培養學生的三力,即生涯覺察力、生涯適應力、生涯發展力,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正確認識自己,進行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個性特征;了解職業及職業環境。

〔關鍵詞〕生涯教育;小學;課程建設;職業

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蘭博士曾提出:“生涯教育是以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準備、生涯熟練構成的主要內容。”個體通過生涯教育從幼兒到成年提升了自我引導、自我完善、自主發展的能力。由此可見,生涯教育是貫穿一個人終身發展的教育,也屬于終身教育范疇。小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其職業生涯容易“被規劃”,造成對自己人生規劃的邊緣化。因此,小學生涯教育尤為重要。小學生生涯教育正處在生涯認知和生涯探索階段,應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來確定教學目標,其具體教學過程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力傾向和性格成熟度來確定。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生涯探索的過程,小學生涯教育課程應以學生的需要和問題為關注點,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協作找出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生涯教育。

一、五個課程維度助力

小學生涯教育發展小學階段,學生的基本任務是在社會群體中獲得社會交往和行為規范的能力。此階段,學生生涯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豐富個體的生涯經驗,提高個體對生涯的認知。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豐富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并試著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性格等與自己向往的生活和想從事的職業相聯系,讓自己學會規劃,學會生存和溝通。本文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五個維度思考實施生涯教育課程,幫助學生從外在的他人規劃順利過渡為內在的自我規劃。

(一)立足課堂,幸福教育——課程理念

本著“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的生涯教育理念,遵循“尊重差異、發現自我、喚醒潛能、社會適應、實踐體驗”的生涯課程核心理念,通過生涯課程幫助學生理解當下的職業發展現狀和確立未來的職業傾向,力爭做到因材施教。

(二)以生為本,關注學生——課程目標

總目標:依據生涯教育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遵循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規律,滿足學生的生涯發展需求,體現生涯教育的學科特點。具體目標:1.認知方面:認識自我、定位人生角色,了解社會與職業。2.能力方面:體驗生涯角色,開發生涯潛能。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積極、主動的生涯態度與信念,培養生涯規劃的社會適應、責任擔當意識。

(三)創設情境,入情課堂——課程內容

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生涯教育的階段首先要學生學習認識自己,再認識自己的環境,再進行生涯角色定位。將生涯課程分為三個階段,設置不同目標。

1.第一階段:自我覺察(一、二年級)——“故事中的他們”一、二年級的學生對外部世界處于懵懂狀態,通過了解探索自身的性格、能力、愛好等個人特質,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引導學生自己解答“我是誰?”“我在哪里?”。“故事中的他們”課程主要選用影視作品、新聞事件以及身邊人的案例等資源開展敘事性課程,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如:新聞報道、視頻故事、文本故事、家長講述、往屆優秀畢業生故事等,多渠道進行生涯規劃經驗交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不同工作性質,尊重和感恩每一行業的人與事,引導學生感悟,懂得體會和感悟別人走過的路是什么,他們又有什么樣的感受,通過感悟不同行業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積極樂觀有規劃性的態度,以此領悟生涯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2.第二階段:生涯覺察(三、四年級)——“故事中的我們”三、四年級的學生對外部世界已有一定了解,可通過培養交際能力,幫他們知道身邊部分職業的意義,引領他們尋找“我往何處去”問題的答案。利用小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重視學生的體驗與領悟,引導學生自己解答“我往何處去?”可以把比爾•巴里(BillBarry)“現實的系列游戲(小學階段)”課程引入課堂。“現實的系列游戲”是由加拿大研究者開發的一種生涯指導課程,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該課程由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創造性的體驗式學習活動組成,分別為六個不同年齡和年級的學生量身定制了不同的游戲。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游戲,會使生涯教育更具有靈活性、趣味性和挑戰性的特征。“學生可以在安全的教室環境下扮演一些成人角色,通過游戲,逐漸獲得對學校課程與未來生活和工作機會關系的新理解。”激發學生對社會職業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了解不同工作的社會價值,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體會團結互助的作用,學生通過自主游戲體驗角色,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角色,讓他們體悟這些不同角色對個體生涯和對社會的重要性。與“自我覺察篇”傳統的故事敘述相比,體驗性課程——“故事中的我們”將形象生動的體驗式生涯系列游戲作為教學資源,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也促進孩子們積極動腦動手的好習慣。通過學會自我分析,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培養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提升自我生涯覺察力,從而提高生涯角色期待。

3.第三階段:生涯規劃(五、六年級)——“去幫幫他們吧!”五、六年級的學生開始探索外部世界,利用角色體驗職業,著手想象和思考職業向往。引領他們為自己尋找“我如何去”問題的答案。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同伴群體效應在小學階段的影響非常大,利用同伴、群體的幫助,在助人中能深刻認識自己。利用“去幫幫他們吧!”的課程發展學生的“責任擔當”能力。根據學生相似性的生涯問題及其自發、助人的愿望,通過個案學習,引領學生觀察、分析、樂于去幫助當事人,其實質也是分析、幫助自己,從而達到了“助人自助”共同成長的目的。此外,生涯規劃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從而更好地理解生涯教育的形式和意義。

(四)優化組合,營造和諧——教學方法探索

各具特色的教學方式,如敘事教學、團體輔導、自主體驗、家長講座、情境游戲模擬、實地調研、企業實踐等教學方式。開展實地調研體驗式活動,增強生涯體驗。生涯的發展也是自我生命豐富、成長的過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發展。利用從眾心理的積極效應,幫助小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式來更好地認識自己。比如: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以設置以下環節:“我的位置在哪里?”“遇見未知的自己”“我的個性我做主——氣質類型”“為人生植一棵能力樹”“人生價值辯論會”等幫助學生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認識自我,明確自我需求,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體味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總之,這種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促進生涯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知生涯”“悟生涯”“踐生涯”。

(五)審視課堂,總結提升——評價方式

教育像一個工程系統,生涯教育具有個性化、系統化、長期化的特征。它的實施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共同努力,這也是一個生態化的系統。生涯教育課程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將學習過程的參與度與生涯規劃的實踐性結合評價,建立健全學生生涯成長檔案袋,體現學生對自己、對生涯、對未來的設想,依據生涯教育能知道自己將來適合做什么。讓孩子們有夢想,而且還有實現夢想的有效路徑。

二、生涯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三力”

教學主要圍繞能否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確定“自我覺察”“生涯覺察”“生涯規劃”三個方面內容,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發展任務及要求,培養學生的“生涯覺察力”“生涯適應力”“生涯發展力”。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及發展過程,主要培養小學生獨立、自立的意識和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通過學生參與式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生涯教育和生涯發展的目的,促進基本的社會適應和生涯決策發展能力。

(一)遇見未知的自己——生涯覺察力

小時候每個人都有好多夢想,也有渴望成為什么角色的期待。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性。而隨著時光推移,歲月洗禮后越來越多的人被定型。小學生個體的人格特質、興趣、性格、價值、能力等自身影響因素變化特別大,所以越早實施生涯教育,越能在生涯發展的關鍵期注入重要的成長要素。從而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學會自主分析自己優缺點,造就一個全新的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覺察力是洞悉徹悟事物的發展規律、方向的高度預見性的一種本領和能力,是能夠以小見大、以心見性、見微知著、敏捷獨到的一種超前的感悟能力,覺察力是自身體驗、內心關注的結果。”生涯覺察力是培養學生對職業的高預見性的能力,通過自身生涯體驗,內心關注生涯發展。學會生存,學會更好地適應社會就得提前準備,學會覺察,培養自己面對職業能具備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本領。美國著名生涯心理學家舒伯(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將生涯分為5個階段,0~14歲為成長階段,4~10歲為空想期,11~12歲為興趣期,小學階段對各種類型的職業特別好奇,開始在“幻想”自己可以做什么工作,此時老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認知。根據個人愛好、性格特質、興趣、能力,結合所學知識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覺察的關鍵,增強自我覺察能力,以此發展學生的生涯覺察力。

(二)遇見更好的自己——生涯適應力

美國生涯心理學家savickas提出的生涯適應力是“指個體對于可預測的生涯任務,所參與的生涯角色與面對生涯變化或不可預測的生涯問題的準備程度與應對能力。”生涯適應力包括“生涯關注(能夠對自己的未來生涯有所關注),生涯控制(能夠強化自己對未來生涯的掌控感),生涯好奇(能夠展現出對未來情景探索與可能自我的好奇心),生涯自信(能夠不斷增進自己對實現生涯目標的信心)。雖然生涯適應力在大學階段應用比較廣泛,但小學階段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涯適應力。明確自我的選擇,并為自己選擇規劃付出汗水和努力,做好自己的生涯角色定位。小學階段生涯教育應引導學生認識從“現實的我”到“未來的我”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獲得自己設想的角色,激發學生對自己未來的探索,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需要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三)遇見更美好的自己——生涯發展力

生涯教育是促進個體生涯發展的關鍵和有效動力。幫助學生發展,提高個體的生涯發展能力是生涯規劃的根本目的。生涯教育課程設置三個階段“故事中的他們”“故事中的我們”“去幫幫他們吧!”是為了逐步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生涯認知—生涯規劃的能力,增強學生生涯的自主性,最終達到學生自我的發展,遇見更美好的自己,促進生涯發展力的提升。

三、走向自主和實踐的小學生涯規劃教育

根據生涯發展理論,小學階段正處于生涯探索期,這是生涯發展早期階段,也是生涯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發展的順利與否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性和生涯發展特點,設計適合小學階段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能激發和調動學生自覺學習,自我成長,培養學生獨立、自立的意識和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能客觀認識社會角色,參與到社會角色的體驗中,通過學生參與式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生涯教育和生涯發展的目的。促進基本的社會適應和生涯決策能力,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發展,從而獲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李丁起.覺察力[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2]趙小云.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趙金香.從外在規劃到自我規劃——對小學生生涯教育的探索[D].曲阜師范大學,2013.

[4]朱凌云.生涯適應力:青少年生涯教育與輔導的新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9):92-100.

[5]王華.加拿大“現實的系列游戲”生涯指導課程及其啟示[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8):62-64.

[6]栗新.美國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管窺[J].教學與管理,2015(20):57-58.

[7]王紅云.終身教育視野下中小學職業生涯教育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7(5):153-155.

作者:吳清英 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小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高清不卡| 天天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看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男人j进入女人j内部免费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1区俺去了| 抱着娇妻让粗黑人人玩3p|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小莹与翁回乡下欢爱姿势|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97公开免费视频|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秋葵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激情综合五月天|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国产美女一级视频|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按摩|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波多野结衣系列无限发射| 成年男人的天堂| 国内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