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輔導員開展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文論譚》2017年第0期
摘要:人文素養教育是實現高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積極探索人文教育途徑,創新人文教育方法,實施人文精神關懷,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化的人文素養教育。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路徑
黨的報告再次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發展素質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人文素養教育是實現高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輔導員必須探索人文教育途徑,創新人文教育方法,實施人文精神關懷,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化的人文素養教育。
一、提升輔導員自身人文素養
在新時代環境下,需要輔導員構建人文情懷、提升學識修養、內化自身素養、累積人格力量、擴展知識范圍,才能在學生工作中滲透人文關懷,有效地開展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高校輔導員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可以從以下方面:1.營造校園人文環境人文環境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感染力,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可深化人文內涵,提高人文素質,對輔導員產生潛移默化影響。如通過愛國主義宣傳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文明創建活動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通過教師競賽活動豐富輔導員業余文化生活,提升輔導員的人文品質和人文精神,淮北職業技術學院修建了孔子、陶行知、愛因斯坦等名人塑像、懸掛張貼文化標語、建設文化長廊等設施;通過開辦文藝沙龍,社團文化活動,師生讀書會等建設,營造了濃郁的校園人文氛圍。同時,輔導員積極參加學院講課大賽、課件大賽、書畫展覽、文藝演出等活動,極大提升了輔導員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1]2.參加社會實踐參加社會實踐是輔導員推進自我成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以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宣傳部和人事處每年都選派兩到三名優秀輔導員到基層鍛煉,他們有的到村鎮擔任村官,有的在偏遠學校支教,有的到企業一線工作,有的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研。這些活動使輔導員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國情民情,豐富了社會經驗,增長了才干,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3.豐富人文活動高校輔導員還要自覺學習人文知識理論,完善知識體系,增強責任意識、創新管理方法,自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院學工處定期組織輔導員學習文史哲、教育學、管理學知識,由此帶動下,輔導員自發定期組織文化知識競賽、文化知識講座、文化成果展覽、管理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豐富文化知識、提升人文素養已經成為了輔導員們自發自覺的追求。
二、建立健全輔導員人文素養教育考評機制
高校應從輔導員管理的全過程入手,建立輔導員選拔任用培訓機制、績效考評競爭機制、人文素養教育獎懲機制,保證輔導員切身利益,確保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持續穩定實施和發展。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已健全激勵機制,如《輔導員選拔任用制度》《優秀輔導員評比標準》《輔導員獎勵管理辦法》《輔導員外出培訓管理條例》等制度,調動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為他們的成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在考核內容方面確定了4個一類指標、30個二類指標。在考核指標比例的確定上,經過長期的實踐與調整,輔導員的績效由75%(其中人事部門占10%,學生工作部門占30%,系部占30%,學生占30%)的基本工作和25%的例外成績構成。25%的例外成績就是指輔導員在非常規工作中取得的人文教育方面的成果。在考核方式上引入了答辯形式,輔導員的績效考核分為材料報送和現場答辯兩個階段,實現了考核結果的真實、透明、科學、公正。另外,軟件團隊編制的績效考核軟件正處在試驗調試階段,下一學年這款軟件將與學院常規的考核制度一起,形成網上與網下、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開放靈活的考評系統。
三、利用多樣化教育平臺,拓展人文素養教育途徑
1.依托校園文化活動,帶動人文素養教育校園文化在校園中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全方位的影響。長期文化精神的滲透深刻地改變著學生們的思想、心理、觀念,并進而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言行。因此,充滿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的校園文化是大學生人文素養最好的教育平臺。輔導員們應鼓勵、支持大學生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大學生精神品質和人文內涵。我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一直非常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成立了各級校園文化活動委員會組織,負責督促,指導,協調活動的開展,建立項目制的管理機制保障活動有序推進。從活動形式上來看,有節日活動,即在傳統節日和重要的紀念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如醫學系的輔導員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9月20日世界愛牙日等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開展宣傳、簽名活動;工藝美術系輔導員在端午節、重陽節組織學生進行剪紙教學、服裝展示活動;藏族班的輔導員組織學生在校園晚會上表演民族舞蹈;空中乘務班的輔導員帶領學生承擔學院重大活動的禮儀接待工作等。有社團活動,即輔導員們鼓勵學生參加攝影、書法、舞蹈、演講等社團活動。有文化交流活動,我院還經常聘請文學教授、淮北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藝術家等知名人士來學校進行交流講座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輔導員和學生們共同參與,不僅增進了師生的感情,而且極大地鍛煉了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作能力,以多種形式實現了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
2.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假期期間,輔導員在學生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社會開展服務活動,如醫學系學生開展義診、衛生知識宣傳;英語系學生幫助市政部門制作雙語市政標志;教育系的學生走進老年公寓、兒童福利院開展心理宣傳和心理輔導活動。有的輔導員引導學生回到各自家鄉對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進行社會調研。有的輔導員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制作采訪視頻、撰寫參觀心得等。這些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人生感悟和經歷,增強了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了學生們家園情懷,加深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3.兼任選修課程,開展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向大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提升人文素養,課堂教學無疑是主陣地。相比專業課教師,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從空間上來說,輔導員與大學生的聯系都更密切。因此,輔導員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通過擔任人文素質選修課程的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傳授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拓寬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我院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全院各專業二三年級均開設了人文素養教育方面的選修課程,每學期30到50學時,并規定授課教師中30%到40%,應為在職輔導員,同時建立了選修課的聽課、評課制度、工作量計算制度等配套措施。一方面激發了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大家積極投入到選修課程的申報、鉆研和備課的工作中;另一方面,這種形式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學生們反映在選修課上與自己熟悉的輔導員交流就像談心聊天一樣放松、開放、自由,課堂氣氛熱烈、輕松,非常喜歡這種學習形式。課堂上輔導員們將大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情感與傳統文化課程中的人文關懷、仁愛精神、愛國情懷、民族氣節等融為一體,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思考,教學內容新穎、豐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利用自媒體平臺,拓展人文素養教育領域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個人智能終端的普及,現代自媒體平臺包括QQ空間、微信平臺、微博、貼吧等,已經成為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休閑娛樂、個人展示的重要媒介形式。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要求輔導員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充分與自媒體平臺相融合,利用自媒體即時性、開放性、碎片化特征,延伸人文教育的領域,創新人文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將人文知識和精神滲透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我院輔導員在各自班級的微信群、QQ群中開展定期文化學習、思想交流、主題討論等活動。另外,自從“學習通”手機軟件在我院上線運行后,輔導員和學生們利用軟件中豐富的功能,交流文化資源、開展公益講座、討論思想心得,既快捷又高效,它已經成為學院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5.運用多種技巧,豐富人文素養教育方法一是心理學技巧。受到社會、家庭、網絡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大學校園的青年學生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是大學生健全人格形成、人文內涵教育的巨大障礙。因此,我院在全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立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和網絡心理咨詢平臺的同時,每學年都固定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學培訓,使他們掌握心理學相關知識和基本的心理輔導技能,采用心理學的技術方法,對學生進行輔導,使學生們擺脫不良的心境,解除心理危機,回歸正常的情緒、情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二是人文關懷技巧。輔導員通過感動教育、激勵教育,使學生認識人的價值、人的意義、人的理想、人的命運,以真情實感走進學生的心靈,以真誠鼓勵喚起學生自信實施人文關懷。我院財經系輔導員利用出差機會,將留校學生的父母帶到學校團聚;機電工程系輔導員利用家長座談會,讓學生與家長深入溝通,化解誤會和心結;建筑工程系輔導員組織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大家》等節目,感受名家成長史,激勵學生執著于人生的追求。三是分類管理技巧。分類管理要求輔導員在進行人文素養教育過程中,按照學生特點進行分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輔導員常用的分類方法是階段分類和信息分類。針對不同年級進行階段分類,對大一新生的人文教育側重于校園生活的適應和困難學生的資助,大二學生側重于學業、情感困惑的引導,大三畢業生側重于就業、升學問題的解決,幫助大學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健全的人格品質和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實現人文素養教育目標。針對學生信息進行信息分類,建立優秀學生信息庫、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特殊學生信息庫等,及時了解人文教育對象的信息,掌握人文教育的工作進展。
參考文獻:
[1]劉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路徑[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34-35
作者:王頊 單位:淮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