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城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動研究范文

城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動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城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動研究

1城市人口空間分布模型

城市人口空間分布研究較多,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有兩個模型,即克拉克和紐林模型(Geary,R.,1954;Getis,A.andOrd,J.K.,1992;高向東,2003)。

1.1克拉克模型1951年,克拉克(Clark)通過對若干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進行模擬,提出了著名的人口密度距離衰減模型:dx=d0e-bx其中dx是距離市中心的距離為x處的人口密度;d0是市中心區域的人口密度;b為常數,x為環帶距離市中心的距離。d越大,說明該環帶區域內人口密度越高,人口分布越擁擠;反之,如果d趨向減小,說明環帶區域內人口密度逐漸降低。b代表人口密度隨x的增加而衰減的速度,所以b值越大說明人口越趨向于分布在城市中心。一般來說,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郊區化趨勢日益加劇,人口分布也會發生新的變化,人口密度最高點向外移動,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缺口出現。

1.2紐林模型紐林(Mewling)于1969年提出了二次指數模型,其數學表達式為:式中,b、c為常數,其他符號含義同克拉克模型參數含義。當b為負值,c為零的時候二次指數模型就轉化成負指數模型,因此可以說負指數模型是二次指數模型的一個特例。需要指出的是,無論負指數模型還是二次指數模型,都是西方學者針對西歐、北美等國家大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空間變動分布而概括所得,對于北京城市是否適用還有待檢驗。因此本文還選擇了直線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復合曲線、等比級數曲線、指數方程等6種模型與之進行比較。

2數據來源與處理

2.1數據來源本文數據來源于北京市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990的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

2.2數據處理人口密度函數的建立基于圈層距離法來獲得距離和人口密度數據。具體來說是以北京市中心點為圓心,以不同的距離為半徑劃圈,來測量和分析不同圈層中的人口狀況。為準確獲取不同圈層的人口數據,應用ArcGIS工具進行切割。具體的步驟如下:(1)根據北京市各區縣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計算出人口密度。并將矢量數據轉換成柵格數據,柵格單元100米×100米;(2)確定市中心的位置,本研究以原中心四城區(東城、西城、崇文、宣武)的交點作為北京城市中心點;(3)建立不同半徑的緩沖區。使用命令MultipleRingBuffer輸入不同的半徑值,這里根據研究的需要,從中心區開始以3km為半徑進行切割,同時考慮到北京市區域形狀特點,此次切割到包括大興和通州的區域,共16環、48公里(3公里×16環);(4)用不同半徑的緩沖區來切割北京市的區縣政區劃圖(見圖1);(5)根據每個環帶重新切割之后的人口數量和面積,計算得到北京市四個年份人口密度與距離數據矩陣(見表1)。得到人口密度和距離關系的矩陣以后,在SPSS軟件里面通過曲線回歸分別擬合了6種常見曲線函數以及前文提到的克拉克人口密度距離衰減模型和紐林的二次指數模型,分別得到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這四年的北京市人口密度擬合函數。

3北京城市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函數模擬

3.1人口密度空間模擬通過利用8個模型對四個年份北京城市人口空間分布進行擬合,結果表明紐林二次指數模型的判定系數均在8個模型中最大。而克拉克人口密度距離衰減模型的判定系數為居于第二位,說明二次指數模型要優于一次指數模型。表2中是四個年份人口密度空間分布擬合的結果,其中b0表示模擬函數的常數項,而b1、b2、b3表示回歸系數,R2表示判定系數,F表示方差分析值。通過對四個年份各圈層人口密度的實際觀測值與指數模型的預測值作出的趨勢圖(見圖2),可以發現各年人口密度觀測值隨著環帶編號的增加急劇下降,直至下降到第4環的時候速度開始減緩,隨著環帶編號的增加人口密度幾乎不變。也就是說隨著距離x的增加,人口密度d剛開始是急劇下降,下降至6~9千米所在環帶的時候速度驟然放緩。一次指數模型(克拉克模型)和二次指數模型都對人口密度d隨距離x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作了很好的擬合,表現在圖2中就是一次指數模型和二次指數模型的預測曲線與觀測值曲線幾乎是一致的,尤其是第一環帶至第三環帶之間,而第三環帶以后則預測的有些差強人意。運用指數方程對人口密度的預測值與實際觀測值進行擬合后(見圖3),結果表明第七環帶至第十六環帶(最后一個環帶)之間,指數方程能夠很精確地模擬人口密度的空間變化?;谏鲜龅姆治觯P者認為可以采用一個分段函數來模擬人口密度的空間分布。具體講,用紐林二次指數模型來模擬第一環帶至第三環帶中人口密度的空間變化,用指數方程來模擬第四環帶至第十六環帶的人口密度空間變化,得到北京市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密度空間分布模型。

3.2人口密度空間模擬結果分析由于四個年份人口密度的空間分布呈分段函數的屬性,所以這里分別比較各年的二次指數模型預測值以及指數方程預測值。在各年的二次指數模型預測值的比較中,重點比較第一環帶至第三環帶的人口密度曲線走勢;在各年指數方程預測值的比較中,重點比較第四環帶至第十六環帶的人口密度曲線走勢。一般地,人口密度趨勢線越趨陡峭,說明城市中心區的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聚集程度越大;反之,人口密度趨勢線越趨平緩,說明人口向城市外圍轉移的越多,人口分散程度越大。據此,通過比較1982年、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四個年份的人口密度趨勢線的陡峭/平緩程度借以說明1982年至2010年期間北京市中心城區的人口分布情況。比較第一至第三環帶中人口密度趨勢變化,可以看到,從1982年至2010年間,人口密度的趨勢線由陡峭開始變得稍微平緩,說明第一至第三環帶中的人口分布隨著時間的變化趨于均勻、一致(見圖4)。

比較第四至第十六環帶中人口密度趨勢變化,可以看到,從1982年至2010年間,人口密度的趨勢線由平緩開始變得陡峭了,說明第四至第十六環帶中的人口分布隨著時間的變化趨于集中和不均衡,這一點是與第一至第三環帶剛好相反的(見圖5)。按照過去30年的人口密度變化趨勢,北京功能拓展區的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人口分布將越來越不均衡,如此,會導致功能拓展區交通擁堵越加嚴重,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公共基礎設施更加擁擠,大城市病將會愈加嚴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疏解核心區和功能拓展區人口,使之有序遷移到新城區,實現人口的合理分布勢在必行。

4促進北京城市人口合理分布的對策建議

4.1繼續實施功能區定位戰略,實現區域功能定位與人口分布相協調按照首都主體功能區規劃,核心區主要任務是加強城市管理,保護古都風貌,改善人居環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實現首都城市性質和功能做出貢獻;拓展區主要任務是拓展面向全國和世界的外向經濟服務功能;新區是北京發展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主要載體;涵養區主要任務是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從人口分布角度來看,核心區要逐步降低人口密度,涵養區也要相應控制人口過度分布的態勢,以減輕過量人口數量對資源環境的不良影響,更好的發揮生態涵養和生態屏障的功能。而拓展區和新區將承擔起人口集聚的功能,拓展區的人口承載能力有顯著提升,而新區的經濟布局和產業重心還未完全顯現,同時,還存在著人口文化程度整體較低與未來經濟重心職能不符等問題(沈金箴,2003)。因此,未來北京還要繼續實施功能區定位戰略,優化不同功能區的人口分布,實現區域功能定位與人口分布相協調。

4.2合理配置要素空間布局,促進人口空間優化以產業升級轉型帶動人口合理分布。近年來北京一直在進行產業布局的調整,在中心城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將城區的工業遷往郊區。力圖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消除中心城區的工業污染源的同時達到引導人口外遷,緩解中心城區人口壓力。但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依然較大,新城集聚人口的吸引力不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如通州區住宅建設與產業不配套,吸納人口就業的能力就受到限制,對人口的吸納必將不能起到應有作用。以城市住宅規劃引導人口合理分布。規劃城市住宅發展的重點區域將是城市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對人口的遷移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北京要合理規劃住宅分布,改造城鄉結合部住宅條件,科學選址商品房、保障房和公租房,并相應提高與住房相配套的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質量,引導人口朝著合理化方向發展。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優化人口分布。城市基礎設施對城市人口分布在經濟因素方面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基礎設施通過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于城市人口分布,從而促進城市人口分布的拓展。其中,城市交通是城市空間的血管,直接影響城市人口遷移與流動(張文新,2004)。北京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網絡的通達性,必將優化人口分布。

4.3加強城鎮一體化發展戰略,實現人口合理分布構建首都城鄉全面對接的制度安排。加強制度創新和制度安排,持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城鄉一體化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因此要逐步改變北京城鄉管理各自自成體系的管理體制,建立起統一管理的新格局。加速推進農村人口城鎮化。堅持立足市情,圍繞加快人口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戶籍、土地、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轉變城鎮發展方式,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集約緊湊的城鎮化道路,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遷移。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市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與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的矛盾凸顯,公共資源配置失衡,新城區基本公共服務不足?;痉赵诒本﹨^域間的不均衡分布影響人口遷移流動。因此,要實現人口均衡分布就必須要縮小城區之間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4.4改變單中心擴展模式,促進城市向著“多核心、均質化、相協同”的態勢延展北京是典型的單中心城市,城內8區面積只占全市總面積8.15%,但在這個中心圓中卻匯聚了全市6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7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承載了全國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幾乎全部市級以上的功能。尤其是以長安街兩側及其延長線為核心的中心城區,高度疊加著全國政治中心、市級行政管理中心、文化中心、舊城保護核心地區、金融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中央商務區、國際化大都市重要展示區等多項城市功能。中心城區的功能高度聚集,是造成北京人口過密、住房緊張、空氣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病”現象的重要原因。城市發展要摒棄“攤大餅”模式,要將原來單中心均質發展的狀況向多中心與新城發展戰略轉變,通過建設副都心和多個分中心,分散城市中心區的功能。

4.5加強與周邊市區縣的合作,增強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京津冀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金融和工業重鎮,在全國的經濟發展格局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客觀來講,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進程和步伐要稍遜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區域內發展較不均衡,經濟發展中心過于集中。人口遷移是趨利性動機的結果,必然要涌入經濟發達的地區,這客觀上造成了人口過度涌入北京。北京是京津冀區域的領跑者,必須要從區域協同發展的視角制定發展戰略,密切與周邊重要城市的合作,以自己的合理發展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北京應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功能,帶動周邊城市,大力推進構建京津冀城市圈步伐。具體來說,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天津、石家莊、秦皇島、廊坊等城市的經濟功能,增加集聚人口的吸引力,提升容納人口的能力,發揮其為北京人口“分流”的作用。

作者:張耀軍劉沁韓雪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10級研究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成人毛片|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fc2免费人成为视频| 无翼少无翼恶女漫画全彩app|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澳门a毛片免费观看|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狼群社区视频免费下载观看|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麻豆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av毛片免费看| 小婷又紧又深又滑又湿好爽|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日韩欧美国产师生制服|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伊人影视在线观看日韩区| 翁熄止痒婉艳隔壁老李头|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小视频| 国产精彩对白综合视频|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好爽好深胸好大好多水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日本年轻的妈妈|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欧美18www|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最新|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啊用力太猛了啊好深视频|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成人自拍视频网| 国产无遮挡AAA片爽爽| www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