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環保理念下社區環境建設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清華社會學評論》2017年第2期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國家“十三五”綠色經濟發展這一規劃目標的提出,積極追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成為一種潮流。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視野也越來越集中在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上,公眾對于自身生命健康密切相關的居住環境和居住品質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打造綠色低碳社會,共同建設和諧人居,在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對社區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綠色經濟;居住環境;居住品質
1“綠色居住環境”的內涵
綠色居住環境這一概念最早始于歐美地區所提出的“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所謂的“綠色建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綠色植被在住宅區中的覆蓋率,而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間,它更加注重于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具有親近自然的特性[1]。綠色居住環境旨在遵循生態學原理,體現可持續發展觀念,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打造“立體綠化”的居住環境。在綠色環保理念盛行的大背景下,打造綠色低碳的生活居住環境也成為當下的必然趨勢。
2.1社區環境綠化稀少
現在許多住宅區仍過于重視整體的外觀建設,追求高端氣派,為了使整體住宅區更具有藝術上的美觀,而建造一些沒有實用價值的設施,比如占用土地修建噴泉,或過多地建造地上停車位而簡化部分綠化的占用面積,使住區環境的綠色植被稀疏匱乏。同時,小區的植被過于單一,后期保養維護力差,從而使綠化難以維系。
2.2公眾對“綠色”的過度簡化
正因為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由原來對住宅面積、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休閑娛樂設施等逐漸轉變為對住宅區整體生態環境質量的追求。因此,也越來越多的住宅區打著“綠色環保”的旗號作為居住環境的一大賣點,吸引著購房者的目光。這也由此引發了人們對“綠色”概念的這一認知偏差—“綠色就等于環保”。而且某些住宅區僅僅是為了敷衍了事而隨意栽重一些花草樹木,便打著“綠色小區”的名號進行宣傳營銷。這都是公眾對綠色環保理念的過度簡化,打造“綠色”的居住環境,大多數人僅僅局限于“綠”字上,他們認為只要所居住的環境中植被覆蓋達到一定標準,那么就符合綠色低碳理念。這一觀念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僅在植被覆蓋上入手以實現綠色低碳和綠色經濟下的環保節能與可持續發展還相差甚遠。
2.3小區環境承載量低,能耗高
我國城鎮的住宅建設正處在發展的高潮時期[2]。現如今以大量傳統住宅小區為主,在節水、節能、節地、節財和循環利用等方面的相關設施建設不夠,同時由于小區內部人口數量較多,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也很龐大,因此,對于垃圾箱的設置和日常生活垃圾的處理也成為影響居住環境的關鍵。垃圾過多而垃圾箱過少,則會使大量垃圾滯留,若不及時清理,則會污染住宅區的生態環境。另一重要問題就是現有住宅在節能減排上的意識不足,大量使用非環保材料以及對垃圾回收再利用率低。更有部分小區夜晚為營造氣氛、追求觀賞效果而燈火通明,打造燈光秀,不僅影響低層住戶日常休息,而且大量浪費了資源,能源消耗過高。
3改善社區環境建設的對策
3.1增加綠化面積,加強實用性與觀賞性的統一
增加小區的綠化面積,豐富植被的多樣性、多元化,充分利用各種空間維度,發展住宅小區立體綠化,提高住宅區域內的植被覆蓋率,實現草坪、灌木叢及樹木等植被的多層次種植結構。加強對居住環境綠化的后續管理與維護,保證綠色植被的存活率。同時對被損壞的綠化進行及時修復,確保綠化總量不減少、綠化品質景觀面貌不降低。對小區綠地設計要以人為本,將人帶入設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相結合[3]。
3.2加強綠色環保理念的宣傳,消除認知偏差
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增強社會公眾對綠色環保理念的具體理解,消除公眾對“綠色低碳”的認知偏差,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等多元化的形式積極向人們傳達綠色理念,加強綠色生態居住環境的宣傳和普及,讓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作為公眾居住環境的營造者,應該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不能只是對“綠色”的字面含義的盲目追求,還應該為住戶的居住環境著想,積極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將其落到實處,建設一個滿足公眾需求的綠色、低碳、環保、節能的綠色建筑[4]。
3.3推進節能減排建設,降低能耗
政府可以積極鼓勵開發商由建造傳統住宅向綠色環保建筑的轉變,在建設時,應著重考慮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與居住區域的人工建設相互結合,使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營造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居住環境,做好住宅區的規劃。物業合理分配垃圾桶等基礎設施,做好垃圾的分類及回收再處理,每天及時處理住戶垃圾,防止垃圾堆積影響住戶居住環境。同時,對于小區的路燈設施實施劃時間段的點亮,采用利用太陽能的新型裝置,提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張愛芳,蔣春霞.綠色建筑的發展與挑戰[J].住宅與房地產,2017(32):70+173.
[2]高拯.住區環境建設理念問題的思考[J].城市開發,2002(6):47-49.
[3]李賓.新時代背景下住宅小區綠地設計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7):91+93.
[4]朱曉琳.住宅設計與人居環境探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7(9):37-38.
作者:段嘉文;隋志純 單位: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