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的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特色資源建設是體現圖書館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以深圳市鹽田區圖書館為例,剖析該館在特色資源服務中的創新實踐,以期為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提供一條可行的工作思路。
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服務是依據所在地域的社會經濟文化及讀者群的實際需求,推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圖書館服務。文化部2017年7月7日的《文化部“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提出,資源建設要有特色。圖書館中的特色內容都可能成為特色資源,總體可分為兩大類:“軟”的特色資源包含圖書館收藏的獨特的信息,以及提供的與眾不同的服務;“硬”的特色資源包含圖書館獨有的建筑與硬件配備[1]。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2]。《深圳文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于2016年9月由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鼓勵各區創新轄區特色文化服務項目,推出特色文化服務標準。在《深圳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6-2020)》中,也提出了加強特色資源建設總體布局與協作協調;開發全媒體地方特色資源。開展多樣化、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閱讀推廣服務。因此,拓展、深化、創新特色資源服務是圖書館服務方式自身不斷進步的必然要求,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以深圳市鹽田區圖書館為例,剖析該館在特色資源服務中的創新實踐,以期為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提供參考。
1鹽田區圖書館建設背景
鹽田區圖書館是鹽田區政府按國家地市一級圖書館投資興建的中型現代文化設施,成立于2001年10月。由于鹽田區1998年才建區,行政區域面積小、轄區人口少、經濟實力不強,因此對圖書館建設投入的經費、工作人員編制也不多,故鹽田區圖書館建館的目標就是“小而精,秀而美”,努力打造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服務,使“特色”成為鹽田區圖書館最核心的競爭力。2009年開始,鹽田區積極籌劃建設新圖書館,2016年6月28日建成并正式對外服務。鹽田區圖書館新館是“智慧型海洋文獻特色圖書館”,集數字化、特色化、智慧化于一身,提供智慧圖書館服務、海洋專題服務,營造了獨特的閱讀氛圍。
2特色資源建設的創新實踐
2.1利用地域優勢,確立建館特色鹽田區地處深圳東部沿海地帶,位于南海之濱,海域面積達25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9.50千米,其中可供興建深水泊位海岸線6.70千米,是深圳乃至廣東的“黃金海岸”,具有良好的海洋地域優勢。在特色資源服務工作中,鹽田區圖書館緊緊抓住了濱海城區的海洋特色,在立館之初定位好主題方向,圍繞主題做好紙質文獻資源、電子文獻資源、特色文獻資源等資源的收集和建設工作,以資源為根本,不斷創新資源傳播與推廣的手段,使圖書館的資源服務打破傳統向讀者被動服務的形式,主動向讀者推廣圖書館的特色服務,并激發讀者自發主動獲取資源、學習的興趣,發揮出圖書館傳播知識的社會功能。
2.2完善海洋文獻資源,首創推出海洋信息資源的一站式檢索鹽田區圖書館重點收藏各類海洋文獻資源,并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征集、搜集、整理地域性的海洋歷史文獻,征集、收藏本地區的博物館、文化館、電視臺等文化單位、部門的多媒體資源[3]。現有紙質海洋文獻1萬冊左右,海洋電子圖書1萬余冊,海洋文獻電子視頻數據庫400多條。此外,重點收藏古今中外的特色珍貴海圖450幅,如中國最早繪出大海的地圖、最早繪出海上航線的地圖、最早的海運專圖等。鹽田區圖書館研發推出了全國首個海洋文獻聯合目錄庫,整合了1000多家圖書館的館藏海洋資源,匯集了100萬條海洋目錄信息等。利用目錄庫平臺,讀者和用戶可以搜索到所有海洋主題類文獻的館藏、分布情況,享受到一站式的海洋文獻檢索、閱讀、利用的服務,最終實現海洋文獻資源共建、共知、共享。鹽田區圖書館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海洋文獻資源可以借閱,如果讀者需要瀏覽未收集的館藏,也可以通過目錄庫平臺實現電子資源的下載、原文傳遞及館際互借。通過目錄庫查閱資料、館際互借等創新手段,為專業讀者等提供了一站式的海洋信息檢索、閱讀、傳遞的服務,為海洋文化研究者提供了諸多便利。
2.3深度挖掘特色文獻資源內涵,著力開發特色文獻資源的交互數字化體驗在特色數據庫建設方面,鹽田區圖書館自建了漁燈舞、疍家人風俗等鹽田本土區域海洋特色的非物質遺產數據庫等,搜集了照片、文字、錄音、視頻等數據約1300條。對于特色館藏海圖資源,鹽田區圖書館深度挖掘文獻內涵,著力將晦澀難懂的海圖通過數字化、交互式、有聲化的加工,使讀者能以多媒體趣味體驗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海圖,增強海圖知識性的傳播,提高海圖資源的服務效能。同時,圖書館研發了含資源加工、資源、資源閱讀的特色海圖平臺系統,實現特色資源從編輯制作資源到資源以及資源管理、讀者管理的一體化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讀者接收信息的渠道與方式多樣化,知識的學習不局限于傳統的閱讀。鹽田區圖書館打破傳統思維,在圖書館內打造海洋科學文化傳播空間,創新打造數字體驗式的海洋文化園。海洋文化園以“海洋探秘”為主題,將館藏海洋特色資源通過各類多媒體聲光電互動項目展示,讓讀者們在輕松的海洋文化互動體驗中了解生命的起源、探索海洋、解密海洋、體驗海洋,實現人與海洋的互動,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具有鹽田海洋特色的文化品牌。
3特色服務建設的創新實踐
3.1創新建設智慧圖書館,實現“文化+科技”的示范作用鹽田區圖書館在新館空間營建中,充分利用物聯網、三網融合等新技術構建“智慧圖書館”,充分挖掘人與信息、空間、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圖書館智慧平臺的研究與示范”項目2013年獲得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立項,2015年4月順利通過驗收。智慧圖書館實現了讀者全開放、資源全透明、服務全預知的智慧、舒適、多元的讀者服務體驗。
3.1.1實現讀者智慧化服務和館員智慧化管理在讀者服務和館員管理方面,以人為本、創新功能。讀者通過移動APP———“Touch無限”、“圖書館移動門戶”,可以便利地借書、查詢、在線預約、瀏覽電子圖書,個性化閱讀定制等,參與圖書館資源建設,隨時、隨地、隨心享受閱讀的快樂。館員通過智慧管理APP———“激活”,實時了解圖書館的業務信息,遠程管理社區圖書館等,提高了管理效率。
3.1.2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提升服務及管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及可視化等新技術來升級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功能。如:通過云計算平臺管理服務器、存儲等核心設施,有效提升了資源的統籌管理效率;利用Zigbee技術建設圖書館物聯網,實現圖書、資源、資產、人流量的實時感知、統計與跟蹤,集中管理、監控,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節約了管理成本;智能書架查找圖書定位精確,由原傳統書架5分鐘縮短為1分鐘,文獻盤點和上架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3.1.3利用大數據分析采集和各種信息通過數據系統對圖書館每天的各種服務數據進行統計、比對、分析,更深刻地了解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通過各種智慧設施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推送給讀者,讓圖書館的所有狀態、信息、資源等均可實時查詢。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數據和讀者需求,通過智慧墻等設施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推送,讓讀者和館員均可實時查詢。通過智慧技術實時監測和感知空間溫濕度、噪音、人流量等,智能調控燈光、空調等達到適宜的范圍,為讀者提供了更高品質的閱讀文化體驗。
3.2全新打造智慧、舒適、環保的特色閱讀空間鹽田區圖書館針對各功能區域的服務對象,全新打造了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第三空間。新館整體空間及功能布局,以“海洋之書”為設計理念,融入“書的海”“海的書”等文化主題元素,突出了現代海洋文化多功能綜合圖書館定位。圖書館的整體形象、擺設、布局、導示系統等色彩簡潔、明亮、柔和,為讀者營造了舒適的閱讀氛圍。開放了可體驗數字閱讀、3D打印等技術的耳機森林、創客空間等區域;創新“圖書館+書吧”服務模式,為讀者開放了24小時讀海書吧、中庭書之城堡等休閑、閱讀、活動場所;利用多媒體聲光電互動技術,打造了數字體驗式的海洋文化園。
3.3推出特色品牌閱讀活動,多渠道推廣特色資源為了推廣海洋特色資源,讓廣大讀者到圖書館享受特色資源、了解海洋、認識海洋,自2007年以來,鹽田區圖書館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海洋主題讀書活動,包括:海洋文化論壇、海圖展覽、海洋文化系列活動等共700余場,參與讀者約22萬余人次,其中海洋文化論壇已連續舉辦了11屆,成為海洋學界的知名品牌,在國內海洋文化界具有很大影響力,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和文化名人都曾擔任論壇嘉賓。始于2009年的中國航海日的海圖展覽連續3年受中國航海日組委會邀請在泉州、舟山和南京展出,同時配合《中國古代海洋文獻導讀》等活動,創新了展覽與導讀相結合的活動方式。海洋文化系列活動還有海洋故事坊、海洋知識競賽、海洋詩歌嘉年華等,以創新的形式,豐富的活動內容,打響了海洋文化品牌。通過品牌閱讀活動的推廣,一方面是全方位、多渠道的推廣特色資源,另一方面又可豐富圖書館的特色成果資源,一舉兩得。
3.4與社會、媒體緊密合作,擴大特色資源服務的影響力為了激活、盤活社區圖書館的服務,與社會企業創新打造了首個“圖書館+書吧”模式———習學國學書吧分館,同時成立了首家民間讀書組織“聽濤讀書會”。“圖書館+書吧”這種創新模式得到國家文化部政法司領導的認可。依靠媒體推廣宣傳活動品牌,長期與深圳晚報社合作創辦“海洋文化副刊”專版,每周一期,內容包括海洋相關的文章與資源,提高了鹽田區海洋文化資源建設和品牌活動的知名度。
4特色服務手段的創新實踐
4.1“云悅讀”———“你看書我買單”特色服務“云悅讀”———“你看書我買單”打造了“圖書館+云”的服務模式,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實現了圖書館、網上書店、線下書店的文獻資源整合,將傳統的“為書找人”轉變為快捷的“為人找書”。線上服務依托京東海量圖書庫,通過微信即可網上選書,“即選即借”,“送書上門”。創新改革了圖書采訪模式,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的免費服務,是圖書館追求個性化服務、主動服務的創新性舉措,充分調動了公眾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讓讀者隨時、隨心、隨地享受閱讀的便利。
4.2“碳幣”閱讀消費計劃創新推進“文化+環保”———以家庭、學校、企業和社區為基礎單元,開展“碳幣”閱讀消費計劃。讀者可通過網上碳幣兌換,優惠購買讀海書吧圖書等。
4.3升級門戶網站,提供微平臺的移動服務圖書館網站于2016年進行了改版,增加了英文界面,對信息資源整合、讀者互動交流、查詢與檢索等功能進行了提升。網站內容不僅包括本館資源檢索,還延伸至“圖書館之城”“深圳文獻港”以及我館自建的全國首個“海洋文獻聯合目錄庫”等資源的導航檢索。鹽田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注冊于2014年7月,通過微信將最新閱讀推廣活動、精品書籍等推送給讀者,讀者可實現網上預約、續借圖書、館藏查詢等。目前參與活動的讀者95%以上是通過微信報名方式參加,微信號的運營取得了良好的服務效果。
5結束語
打造特色資源服務是提升圖書館自我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特色資源服務的實踐與創新考驗著圖書館如何在人、財有限的條件下,根據自身條件,結合現有資源優勢和最新的服務技術,從空間環境、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向讀者有效推薦自己的特色資源服務。深圳市鹽田區圖書館在建館之初就定位于努力打造特色資源服務,經過多年來不斷的努力,在特色資源服務方面有一定創新實踐經驗,從文獻資源的建設、挖掘,技術與服務手段的創新,新空間的打造,推廣方式的提升等方面深化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未來如何做好特色服務,包括如何在品牌延續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如何加快對時代變化和讀者需求變化的響應、如何創新拓展服務方式、如何以營銷方式進一步推廣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等方面需進一步地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曹德玉.對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若干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8):236-240.
[2]李小甘.以文化創新發展推動文化強市建設//深圳文化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3]尹麗棠.基于海洋經濟文化的圖書館服務工作探析———以深圳市鹽田區圖書館海洋特色文獻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7):85-86.
作者:劉俏 單位:深圳市鹽田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