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氣象災害在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一直以來農業都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糧食作物,是人們得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保障。開展農業生產活動主要就是為了確保農作物產量,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但是農業活動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很多因素的音響,尤其是來自氣象災害的破壞面積與程度更嚴重,會造成農作物產量的波動,需要在生產中有針對性的做好相應的防御與治理措施。本文主要從農業氣象災害的相關概念出發,分析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探究如何有效減輕其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關鍵詞:氣象災害;農作物;產量;影響
近年來,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人們除了種植傳統農作物外,還大量引進各種經濟作物,大規模進行種植。而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加劇,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難以恢復,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日益嚴重,很多過去并不常見的極端天氣以及氣象災害頻繁出現,給農作物產量造成嚴重的破壞性影響,帶來減產甚至無收,給農業從事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一般來說,我國農業生產活動中常見的氣象災害主要可以分為冷凍霜凍災害、洪澇干旱災害、臺風暴雨災害、冰雹等不同的類型,每一種對農作物的影響程度都不同,分析農業氣象災害對保護農作物產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農業氣象災害概述
一般的天氣氣象并不能稱之為氣象災害,農業氣象災害指的是而受到氣候急劇變化的影響而對農作物正常生產造成破壞性影響,并引起作物減產甚至絕收的氣象情況。無論是從影響范圍還是影響形式來看,氣象災害都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不管是出現干旱,暴雨,又或者是臺風、洪澇,都會影響到當地農業生產活動的進行,而農作物的生長發展是受到自然溫度變化、濕度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的,氣象災害會造成這些因素發生變化,損害農作物正常生長。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農作物都會收到氣象災害的影響出現減產問題,由此可見,農業氣象災害并不是簡單地氣候異常變化,而是指會對農作物產量產生影響的自然變化。我國國土面積龐大,涉及到不同的地理狀況,因此存在著比較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而氣候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在不同的地理維度上氣候天劍也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化,因此,在我國不同區域范圍內開展農業活動所面臨的氣象災害問題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我國發生農業氣象災害往往表現出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1季節性明顯氣象災害的出現往往會伴隨著大幅度的溫度變化,因此在溫度變化明顯的季節里,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氣象災害,比如春季期間,北方常常會出現大面積干旱問題,這都和季節性氣候變化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1.2局部性發生分析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可以發現,不同區域內常常發生的氣象災害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在降雨稀少的區域常常爆發干旱問題,在雨水充足的區域常常出現洪澇災害。1.3多災害并發性雖然農業氣象災害會表現出局部性發生的特點,但并不是說在一個區域內只會出現一種氣象災害,不同的氣象災害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的聯系性,因此氣象災害常常是以并發的形式出現的,當出現一種氣象災害時,可能會同時出現或者先后出現另一種氣象災害,比如干旱與蟲災共同發生,暴雨引發洪澇等等。氣象災害并發在很大程度上會加大其造成的破壞影響,嚴重危害到農業生產,阻礙農業正常有序發展。
2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
響2.1冷凍霜凍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冷凍霜凍災害是在寒潮影響下,室外氣溫急劇降低,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溫度,一般發生時晝夜間溫差會比較大,一旦夜間溫度太低,達不到農作物在夜間生長發育的溫度條件,農作物的出苗與生長都會受到影響,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作物的出苗時間推遲,甚至死亡,迫使農民不得不重新開始種植,擾亂整體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減產很常見。冷凍霜凍災害的發生有著很明顯的區域特點,常見于我國東北地區的村秋冬季節,其中春季冷凍霜凍災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性最大。
2.2洪澇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當某個區域短時間內出現大量降水,或者發生持續性的大范圍降水,積聚在農田中的雨水無法及時排除,又或者當地河水發生暴漲,堤壩潰毀,都可能會引起洪澇災害。洪澇災害發生時農田出現積水會造成作物減產,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絕收,這是當前我國對農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之一。一般來說,洪災、澇災、濕災都屬于洪澇災害,并且洪澇災害多發生在夏季多雨季節。
2.3干旱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當降水稀少,土地出現大量失水,出現龜裂現象時,就屬于干旱災害。干旱災害發生時,農作物無法通過根系從土壤中汲取水分,無法滿足作物生長水分條件,作物生長發育無法正常進行,可能導致其死亡。干旱災害是我國對農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一種氣象災害,會引起大面積的作物檢查,甚至直接顆粒無收。
2.4強風臺風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強風災害指的是短時間的雷雨大風天氣強力迫使農作物倒伏在地,如果出現在農作物授粉季節,則農作物將無法正常授粉。臺風主要是出現在我國沿海區域,不僅會影響農作物產量,甚至會危及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從災害影響程度來看,強風臺風災害雖然不會造成大面積產量減少或者絕收現象,但是也會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并且對某些特定的經濟作物來說影響是致命的,也是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匯總不可忽視的一種。
3關于減輕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影響的措施研究
3.1做好生態環境恢復建設,提升環保意思,減少自然災害發生頻率我國各種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經濟發展,大肆破壞人類活動賴以生存的環境,因此人類社會越進步,自然生態環境所承受的自然壓力也越大,極端氣候天氣越來越常見。加上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路面硬化范圍越來越廣,相應的地面透水率也越來越低,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區域氣候環境,造成洪澇干旱等氣象問題。因此要想從根源上減少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做好防災抗災工作,關鍵在于提升人類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對現有的資源進行合理規劃與利用,在發展的同時持續開展退耕還林、還牧、還湖等工作,大力進行植樹造林工程,通過增加植被的形式來搭建起農業保護體系,改變過去農作物功能單一的情況,朝多能利用方向發展。在不斷的努力中維護升天平衡,盡可能的減少極端氣候引起的氣象災害,減少其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3.2培養防災減災意識、加強災害管理能力建設目前我國對農業氣象災害防災抗災工作中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整體上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業氣象災害帶來的危險性以及嚴重性對農業災害的危險性、嚴重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針對不同區域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開展相應的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從思想意識上引導全面充分認識農業氣象災害問題,培養防災減災意識,樹立起防災抗災就是保護農業生產的思想理念,切實加強災害管理能力建設。
3.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抗災減災能力提升農業生產抗災減災能力還需要不斷提升農作物綜合生產能力,通過開展田間工程建設、興修農田水利工程、引導農民采用節水灌溉等形式來有效保障糧農作物生產安全,切實提升最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不斷新建新的基礎設施的同時,還要做好對已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維修針對工作,對病險水庫要抓緊進行脫險整治,修復受損水利工程,加大對江河渠的改造力度。
3.4加強抗災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災害防御體系減輕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需要做好相應的氣象災害預報警報工作,借助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實時監測氣象變化,提升對氣象災害的預警準確性,科學評估可能出現農業氣象災害的區域與程度,根據當地主要種植作物的相關特點有針對性的相關的防災應急辦法,最大限度的避免農業氣象災害可能對農作物產量造成的不良影響。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來說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需要針對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進行專業深入的分析,不斷強化防災抗災意識與環境保護意識,做好相應的農業基礎防御建設,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才能夠真正減輕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破壞性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明田,張玉芳,馬均,劉娟,李金建,陳東東.四川省盆地區玉米干旱災害風險評估及區劃[J].應用生態學報,2012(10).
[2]劉永鑫,洪添勝,岳學軍,徐興,王葉夫.太陽能低功耗滴灌控制裝置的設計與實現[J].農業工程學報,2012(20).
[3]王明田,王翔,黃晚華,張玉芳,馬均.基于相對濕潤度指數的西南地區季節性干旱時空分布特征[J].農業工程學報,2012(19).
作者:趙金平1;鞠英芹2 單位:1、廬江縣氣象局,2、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湖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