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普天地》2013年第6期
摘要:科技教育中心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基地,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越來越被重視。科技教育中心將擔負起綜合實踐活動的中啊喲任務和責任,綜合實踐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本文就科技教育中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做以簡略闡述,目的在于進一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實現(xiàn)新課改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科教中心;綜合實踐;教學思考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已被高度重視,它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活動,實現(xiàn)課本上得不到的教育。
1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1.1請進來走出去:為了充分發(fā)揮基地的依托作用,開展活動時還可以邀請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了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產的神力,體驗到生活的真諦。
1.2開發(fā)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課程資源:在開發(fā)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課程資源中,依托當地的“山”“水”、“洞”、“廠”、“場”等,開發(fā)研究、調查了解當地移民生產生活情況,使學生在實踐中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更認識深刻,增強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感情。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呈現(xiàn)出多樣化,課題探究的研究性學習;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參觀的社會體驗性學習;設計制作的應用性學習,社會參與的實踐學習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得到培養(yǎng)。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的變化
1.3通過課題研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途徑,在課題研究中,通過對當地的“山”、“水”、“洞”、“廠”、“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資源的開發(fā),調查了解當地人們生產生活情況,同時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現(xiàn)代信息資源、師生經驗和人文資源。以上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既注意在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指定領域的利用,又注意在班隊活動、節(jié)日系列活動等非指定領域的利用。在開發(fā)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中,建立了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改變學生單一性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或生活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并為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態(tài)度奠定基礎。同時,在課程實施的形態(tài)上,從學校擴展到廣泛的家庭和社區(qū)社會,使學校教育的課程組織形態(tài)由封閉性走向開放性,廣泛地發(fā)揮了校內外的教育資源作用,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注意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思考
2.1加強組織管理和隊伍建設: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加強綜合實踐過程的管理,建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領導小組,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激勵教師積極開展活動。一是通過走出去,組織教師參加培訓;二是組織教師學習《活動課程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綜合實踐活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理論書籍和文件資料,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同時鼓勵支持教師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規(guī)律,提高開發(fā)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三是注意發(fā)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請專家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
2.2做好每項活動前的預設:確定開展活動的主題、設計具體的活動方案時,我們教師首先要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研究主題和方案的可行性,是否切合實際、反映時代特征、主題是否鮮明等,同時要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知識水平等,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教師對開展活動的內容所涉及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要熟悉,要首先去進行研究。在學生活動前加強這方面的知識技能學習和研究。這是開展好活動的前提。
2.3不斷完善活動方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活動方案,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處于起步階段,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開始設計的方案在實施中會發(fā)現(xiàn)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實踐中加強改進完善。在活動中我們要多給學生獨立或合作開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但由于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已習慣給予的教學模式,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較差,因此我們在設計活動過程,設計問題時不要太大、太繁、太多,讓學生摸不著邊際,活動過程、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教師在活動中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2.4要體現(xiàn)在“做中學”:“問渠哪有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創(chuàng)造活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創(chuàng)造活動就無法進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理論,實踐能力不是通過書本知識的傳遞來獲得發(fā)展,而是通過學生自主地運用多樣的活動方式和方法,嘗試性地解決問題來獲得發(fā)展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就是學生圍繞實際行動的活動任務進行方法實踐的過程,是發(fā)展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基本“學力”的內驅力。當然,放手讓學生去干,可不是讓他們去“自生自滅”,老師作為一個指導者,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有的時候作用顯著些,例如幫助解決立項后的操作上的難題;有的時候作用則顯得弱些,如當學生進人資料采集點后就是他們展示自我能力、豐富人生閱歷儲備的階段,這時的老師,則起輔助作用。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獲得了多元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學生在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一個個新的生命在實踐中生成。迎著初升的太陽,懷著收獲的渴望,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我們在實踐中點燃了學生的“聯(lián)想”風暴,我們相信雖然嘗試的過程不會一路平坦,但一定會陽光普照。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多多,只要我們多動腦,以教育為己任,科教中心將在綜合實踐活動教育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名共和國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M],北京.人名教育出版社,2010
[2]文可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
作者:曹鑫 單位: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qū)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