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簡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問題事件頻發,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探討了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思想政治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90后甚至95后大學生已經成為了高校學生主體,這一代學生成長于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信息高度發達的特殊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多元化信息的沖擊、家庭過分保護、激烈的人才競爭等,對當代大學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和沖擊。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傷害事件不斷增多,這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是以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以思想政治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基礎,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掌握和及時跟蹤、反饋;同時以學校或學院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設置心理咨詢室針對個別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助和心理疏導。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上看,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是最基礎、最廣泛的,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高校輔導員負責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他們與學生的接觸時間最長,接觸范圍最全面,涉及內容最具體,輔導員通過與學生廣泛而密切的接觸,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鑒別和早期干預,成為了當前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1]。其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學校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通過開展相關活動,例如舉辦心理講座、進行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等,一方面可有效調節學生的情感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可全方位的了解學生成長與發展需要,及時發現問題學生[2]。再次,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學校、家長、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可以整合校內外資源,既可普及學生的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又可跟學校、家長溝通,及時引導和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借助多方力量共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3,4]。
二、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不足
離開了家長的精心呵護,大學生需要有更強的獨立性和自制力,對于這種轉變的適應需要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引導和協調,但有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輔導員不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半數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輔導員與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溝通較缺乏[5]。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管理和協調著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內容,工作繁忙而雜亂,而且更加注重傳統的黨團建設、學風建設等工作,相當一部分思想政治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不足。在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以簡單說教為主,沒有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沒有更豐富的專業處理措施,工作力度不夠,工作層次較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知識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一方面他們缺乏思想教育工作經驗,依靠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另一方面他們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大部分思想政治輔導員并未接受過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理論學習。盡管在他們工作之初,大部分學校安排有心理基礎知識的短期崗前培訓,但僅靠幾天授課、幾次講座的學習很難讓輔導員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因此,輔導員在對個別有心理問題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幫助時,大多數輔導員僅僅抱有開放、尊重、共情的態度,采取傾聽、以理說服、情感教育等方式,雖然有時也能起到適當的疏導、緩解作用,但實際效果有限[1]。
(三)角色沖突
在實際工作中,思想政治輔導員既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教育管理者,又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和輔導者,二者在工作性質和工作原則上都存在沖突。作為管理者,要求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致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并且在工作中以比較明確的規章制度為標準,有明確的價值取向,遵循公開性的管理教育原則;作為心理輔導者時,需要師生雙方相互配合,地位平等,心理輔導者需要尊重來訪者的個人選擇,不以自己的價值取向要求學生,遵循保密性原則。思想政治輔導員的雙重角色沖突增加了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難度,也影響了其工作效果。
三、思想政治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一)端正態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新聞媒體時常報道大學生因心理問題發生輟學、自殺、自殘、他殺等極端事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與校園的穩定、教學秩序的維護、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密切聯系。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一線工作人員,首先應在思想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自己工作優勢,端正對待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態度,切實負起責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使他們能健康成長[6]。
(二)完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素質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不具有心理咨詢的專業素質,所以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常感到工作難以推進,因此,不斷完善自身知識準備,提高專業素質成為了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必然選擇。輔導員可采取定期培訓、業務進修和專家講座相結合的方式,自主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了解、掌握教育及心理規律,豐富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發現學生心理問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工作中順利、有效的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5,6]。
(三)協調角色,發揮優勢
盡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工作中存在著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角色沖突,但輔導員可利用自身的優勢,協調角色沖突,使二角色發揮“1+1>2”的效果。那么如何處理好兩種角色的沖突呢?一方面,輔導員作為教育管理工作者,學生對其有著天然的尊敬,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引導、勸說等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另一方面,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心理工作者的溝通原則,關心學生,與之共情,能更輕易的獲得學生的信任,這對進一步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具備心理學專業素質的輔導員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心理狀態和心理需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工作兩種角色結合起來,相互輔助,相互滲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運用心理學理論,在心理輔導時發揮輔導員優勢,這是輔導員發現和干預學生心理危機的基礎,也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1]。
(四)開拓渠道,發揮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心理問題的預防,而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開拓多種渠道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的心理調整能力和適應力,積極發揮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的作用。首先,輔導員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組織心理學教師為學生開設心理學講座或交流會,普及心理知識、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調節和疏導的方法,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其次,輔導員可利用班會、例會等形式,如定期舉行與心理有關的主題班會、心理沙龍活動等,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貼近、了解學生內心,與學生達到心靈的溝通;再次,輔導員可通過多種網絡媒體工具,建立新型溝通平臺,主動占領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陣地,如公開專門的郵箱、微博、微信等平臺,讓同學們能夠方便快捷地向輔導員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有助于輔導員隨時掌控學生的思想動態,敏銳的發現學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隱患,同時有助于實現與學生的良性互動[5]。
四、結束語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一線力量,應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徑,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實效性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趙鵬,施永紅,于志超.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53-55.
[2]裴鑫,李波.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著力點[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8):78-80.
[3]馮祥.淺談高校輔導員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7(26):144.
[4]周雯.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7(34):163.
[5]樊瑞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輔導員工作中應用的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24-25.
[6]賈艷麗.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心得[J].科教文匯,2007(9):19,25.
作者:何文婷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