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國時期童子軍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湖南社會科學雜志》2015年第三期
湖南童子軍教育的發展與軍國民教育思潮在湖南的發展緊密相連。清末民初,中華民族遭遇內憂外患,危機重重。有識之士希圖通過軍國民教育達到人人皆兵的目的,以此來挽救局勢。因為黃興、宋教仁、蔡鍔、陳天華、楊度等人的推動,湖南成為軍國民教育最積極的省份之一。1914年,一戰爆發,湖南教育界更加重視軍國民教育,同年,武昌文華書院的童子軍團應邀來到湖南,在省教育會進行表演,得到在場觀眾的贊賞,從此湖南教育界開始關注童子軍教育,童子軍的字眼不時的出現在報紙上,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經過兩年的醞釀,為了更加系統的了解童子軍的組織創設,1916年下半年,省教育廳派黃醒、袁榮省、彭澤沛、李圣彰等十余人,赴上海學習進修,1917年春返回湖南。[2]嗣后,省教育會成立了童子軍教練所,招收40余名學員,進行專門訓練,學員經訓后,赴各開辦童子軍教育的學校任教。經過幾個月的籌備發起工作,各地童子軍頗具規模,為了規范指導童子軍的日常訓練與行為規范,黃醒、李圣彰等童子軍的發起人商議成立湖南童子軍總會,并成立了童子軍總籌備會。1917年5月12日,湖南童子軍總會宣告成立,譚延闿與陳潤霖分別任正副會長。在長沙教育界名流的積極推動下,童子軍教育快速發展。童子軍總會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成了童子軍研究會,童子軍教員練習所,各地童子軍團紛紛成立,截止到同年10月,長沙城區共有童子軍團9團,團員有264人。各團的主辦人,大都是長沙教育界的名流,在長沙教育界,甚至全省,都擁有廣泛的號召力。具體情況見下表1。正當童子軍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蓬勃發展的時候,1918年底一戰結束,以軍國民教育為代表的德國在戰爭中慘敗,同時教育界開始掀起了和平主義、世界主義的思潮,軍國民主義因此一蹶不振,逐漸式微。在軍國民教育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湖南童子軍教育也因此而逐漸冷淡下來,再加上童子軍教育宗旨中本身存在的“技能”與“道德”孰輕孰重的矛盾,使得湖南童子軍教育一度沉寂。直到1922年暑假,童子軍教育又在湖南再度興起,湖南省教育廳在長沙舉辦各學科講習會,其中包括童子軍訓練見習,并聘請江浙名流袁宗澤、張信高任講師,此后,湘潭成智、益陽信義、長沙益湘、楚怡、周南等學校都開辦了童子軍。[4]1924年1月,湖南省教育會第三屆常委大會上童子軍組通過決議,請政府規定童子軍為初中一、二年級的必修課,其余年級為選修課。[5]湖南童子軍教育愈加受到重視。1927年北伐成功后,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在全國中小學正式建立中國童子軍,實施童子軍訓練。1928年,國民黨在南京創辦了童子軍教練人員培訓班,通令各省派員赴南京受訓,湖南省派遣胡國春、吳敬誠、雷迅、張國鈞、江以南五人赴南京受訓,接受組織、技能等方面的培訓。1929年國民黨湖南省黨部設指導員1人,指導全省童子軍的訓練工作。首任指導員為胡國春,不久由江以南接任。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將童子軍訓練工作由國民黨移交到教育部,并重新舉辦了童子軍教練員訓練班。湖南省參加訓練班的有胡國春、江以南等三十余人,隨著基層干部的增加,湖南童子軍教育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適時,湖南省童子軍團有四十余個,童子軍教練二百余人,童子軍約五萬,較大規模的檢閱有十余次。[6]1936年,湖南省童子軍理事會成立,負責和領導全省童子軍的組織與訓練工作,訓練內容由著重軍事技能變為灌輸擁蔣思想。規定初中生全部進行童子軍訓練,加強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信念培養。同年湖南全省分縣舉行童子軍大檢閱,由省童子軍理事會派員檢閱。同時,湖南省童子軍理事會還選送優秀學員赴南京參加全國童子軍大檢閱、大露營,湖南童子軍優秀代表,私立明德中學初中學生謝燕生還代表中國童子軍參加了在荷蘭舉行的世界童子軍爬山運動及聯合大露營。1937年抗戰爆發后,湖南省童子軍理事會成立戰時服務團,發動童子軍進行慰勞、遣散、宣傳、募集、偵查等戰時服務工作。截至1941年12月,湖南省登記的童子軍有八萬余人,其中男童子軍七萬,女童子軍一萬。湖南省童子軍下轄的戰時服務團,在戰時做了大量服務工作,并發動了其他學校的童子軍軍團參加戰時服務。1945年抗戰勝利,湖南童子軍戰時服務團宣告停止。1946年,國民黨頒布新的童子軍組織法,童子軍理事會由三民主義青年團接管。湖南省童子軍理事會常務理事由湖南警務處長李樹森兼任,童子軍教育在湖南更進一步推廣,各地童子軍教練員和學員人數都有增加,隨著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童子軍教育也在湖南宣告結束。
二、湖南童子軍教育的宗旨與章程
湖南童子軍教育的宗旨與章程從初創到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早期的宗旨是把童子軍教育當作國民教育,目的是培養合格國民,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童子軍教育的宗旨變為一切服從三民主義,成為國民黨進行黨化教育的重要工具。
(一)湖南童子軍教育的宗旨1912年童子軍教育制度引入中國,我國早期的童子軍教育宗旨主要是“補助家庭教育,補助學校教育,補助社會教育,補助國家教育。”[7]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以期改良社會。湖南的童子軍教育是軍國民教育思潮在湖南風行的背景下產生的,童子軍教育是軍國民教育的具體表現形式。1917年,湖南成立童子軍,楚怡學校教員黃醒闡明了湖南創辦童子軍的主旨:“補助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所不及,發揮軍國主義之精神,實行社會主義之事業,養成一種高尚優美之少年。”[8]加入童子軍的宣誓詞是:一,盡忠于國家元首,二、服務公眾,三、準備自己為一個完善的國民。[9]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童子軍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國民教育轉變為思想政治教育。國民黨批評北洋時期的童子軍教育“無非造就一般青年兒童,將來在社會上成為一個馴善的良好公民,僅把博愛公德誠實整潔等公民信條作為訓練的最高準則,反把國家需要的政治意識,完全避棄,不加訓練,無怪中國過去所組織的童子軍,于國家和社會,沒有多大貢獻。”同時,國民黨又規定“一切訓練,以三民主義為最高原則”。“在國民黨指導之下,從事國民革命之工作。”“以三民主義為信仰之中心,使青年兒童不為反動思想所誘惑。”[10]1931年,湖南童子軍進行首次大檢閱,在檢閱獻詞中指出:“吾國童子軍之特殊使命,在切實作三民主義革命的繼承人,以三民主義為訓練童子軍之體,而以童子軍為實施三民主義之用也,舍此一要義,中國童子軍之設立實無意義之可言。”[11]可見,國民黨上臺后,對童子軍教育進行了嚴密的控制,童子軍教育的性質隨之發生了改變,由國民教育轉變為了黨化教育。
(二)湖南童子軍教育的章程1917年湖南童子軍創設之后,便制定了《湖南童子軍總會章程》和《湖南童子軍章程》,《湖南童子軍總會章程》共有十章,從定名、宗旨、會員、職權、組織、選舉及任期、經費、會所及會期、分會、附則十個方面對童子軍教育進行詳細規劃。總會章程明確規定了童子軍總會的宗旨,對入會會員的資格提出明確的要求,凡是破壞童子軍紀律,利用童子軍謀私利,職業不當,私德有虧的人,一律不得入會。章程還對童子軍總會的職權、組織加以詳細規定,并指出童子軍總會經費的來源與募集,還在執行、選舉、評議等方面都作了詳細規定。[12]《湖南童子軍章程》從定名、宗旨、設立、編制、團長副團長隊長之資格及其任免、分級、規律、誓詞、人軍要件、課程、訓練大要、成績考察、徽章及旗幟、服裝、經費十五個方面,來對童子軍進行規劃指導。《湖南童子軍章程》規定湖南童子軍的宗旨是“利用少年活潑之天性,訓練其人格智能,導之服務社會。”[13]目的是培養童子軍作為合格的國民。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黨接管了各省的童子軍訓練工作。修改了童子軍的相關章程,增強三民主義思想觀念灌輸,并把遵從總理遺教寫進童子軍誓詞。1929年,國民黨中央黨部訓練科頒布童子軍組織法,要求各省設立童子軍訓練委員會,受國民黨中央黨部訓練科直接管轄,并確定經費來源。1931年,國民黨又將童子軍主辦權移交給國民政府教育部,教育部接管童子軍訓練后,對組織規章均有修改。1935年中國童子軍章程重新規定,在南京中央成立童子軍總會,會長由擔任,各省成立理事會,理事人必須由會長核定。此后,湖南省理事會在南京中央總會的授意下開展工作,直到1946年童子軍新組織法頒布,各省童子軍理事會并入三民主義青年團。
三、湖南童子軍的訓練與主要活動
早期湖南童子軍訓練主要側重于生活技能與軍事技能的培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童子軍訓練的內容大體不變,軍事技能培訓逐漸弱化,而思想觀念的訓練不斷加強。湖南童子軍的主要活動是參加社會服務工作,在抗戰時期,童子軍也積極投身戰時服務工作。
(一)湖南童子軍的訓練早期童子軍教育目的是培養合格有益的社會公民,童子軍訓練首先側重生活技能、社會服務技能的培養,其次是軍事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湖南童子軍訓練的初級課程是:國旗常識、向導初步、禮節、結繩,中級課程是:童子軍操、旗語、記憶訓練、警探步法、生火法、炊事、羅盤用法、普通救濟法、交際,優級課程是:游泳、各種信號、筆記練習、急救傷、烹飪、方位學、簡易木工或金工、技擊,此外還包括電氣、機械、消防、電報、露營、飛行、救護、翻譯等等多種特別課程。[14]童子軍的訓練是在學校與家庭共同督促下完成,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訓練,由童子軍團長和副團長負責,團長和副團長親自進行訓練,或者聘請教練員進行訓練,通過訓練,培養合格的國民,服務家庭、社會。1927年后,國民黨掌管童子軍教育,極其重視對童子軍的思想控制和政治信仰的培養,國民黨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童子軍管理機構,制定了統一的管理制度,在訓練方面,除了原有的國民訓練、軍事技能培訓之外,加強了黨化教育。國民黨除制定了相應的軍事訓練課程,還制定了政治訓練課程,在各省實施。其中政治訓練的初級課程是:童子軍之組織系統、總理事略、革命淺釋、國旗、國恥事略、誓詞規律。中級課程是:國民黨概論、三民主義淺說、黨史、不平等條約、各法團組織法、建國方略。高級課程是:帝國主義侵略史、中華民族革命史、各國革命史、孫文主義大綱、政治概論、國民黨最近政綱。[15]1935年后,國民黨在童子軍訓練中增加了擁蔣思想的灌輸,所有初中學生一律參加童子軍訓練,加強一個主義一個黨一個領袖的思想教育,湖南童子軍的理事會在國民黨的指導下,開展相應的黨化訓練和軍事訓練。
(二)湖南童子軍的主要活動1917年5月湖南童子軍總會及童子軍團成立后,就積極開展活動,以提高童子軍的知名度。童子軍利用周末、寒暑假進行各種訓練。如練習升旗、煮飯、跳水、操練旗語,同年10月,長沙童子軍已經發展到9團200余人,適時舉行了長沙童子軍團的首次檢閱,團員精神抖擻,步伐整齊,博得了觀眾的好評,此后,童子軍還進行了游泳、消防、露營等訓練,學校急救法、救火法等社會服務技能。[16]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國民黨控制了童子軍教育,對童子軍的活動提出了具體規范,包括公民的活動,職業的活動,健康的活動,言語的活動,在此思想指導之下,各地童子軍開展廣泛的活動,主要是服務家庭、服務社會,宣傳國民黨思想。并且,在國民黨組織下,湖南省多次開展檢閱活動,首先是湖南各地童子軍檢閱,然后是湖南全省童子軍大檢閱,最后在南京舉行全國童子軍大檢閱,甚至派代表赴國外參加世界童子軍大檢閱,這些聲勢浩大的檢閱活動,擴大了童子軍的影響。抗戰爆發后,湖南童子軍理事會成立了戰時服務團,開展慰勞、遣散、宣傳、偵查等戰時服務工作。此外,戰時服務團還發動童子軍舉辦寒假服務隊,去農村進行宣傳慰問工作,寒假結束后,利用周末進行服務工作。[17]另外,戰時服務團還舉辦“日行一善”的活動,要求童子軍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不居功,不受酬,并且把服務工作分為個人服務、小隊服務、團體服務三種,通過服務工作的數量和質量來進行評比,促進童子軍戰時服務工作的積極性。[18]通過這些戰時服務活動,既樹立了童子軍的良好形象,也使得童子軍為抗戰的勝利作了積極的貢獻,實現了童子軍自身的價值。
四、評價
童子軍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制度引入中國,既有時代背景,又有現實需要。清末民初,中華民族危機重重,內憂外患如傾盆大雨而至,中華民族危在旦夕,國內有識之士試圖用各種手段挽救危亡之中的中國。童子軍教育的初衷是在兒童所喜歡的活動中,以潛移默化的形式,來培養兒童的高尚品格,增加兒童各方面的技能,以期成為合格公民,進而服務社會。但是,童子軍教育制度引進中國后,性質即發生了轉變。在民族危機的時代背景下,軍國民主義思潮盛行,湖南是在此種思潮之下,開創童子軍教育,早期的湖南童子軍教育也不過是軍國民教育的具體表現形式。軍國民教育思潮沒落之后,湖南的童子軍教育開始回歸國民教育,以社會服務為宗旨,但是好景不長。1927年國民黨上臺后,童子軍教育逐漸三民主義化,國民黨有意識的加強思想觀念灌輸,童子軍教育淪為國民黨黨化教育的工具,湖南省童子軍不得不迎合國民黨的指導政策,開展童子軍教育工作。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哪個時期的童子軍教育,童子軍在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生存技能的提升、愛國思想的塑造、個人品質的修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抗戰時期,童子軍為抗戰救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總之,湖南童子軍教育在湖南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影子,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隨著國民黨的垮臺,童子軍教育也在大陸地區宣告結束,但是,童子軍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形式,還是值得當今教育界思考與借鑒。
作者: 梁劍宏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