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傳播學下的廣場文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廣場文化的特點
1、學習娛樂“兩不誤”
娛樂性是廣場文化最顯著的特征,中老年人參加廣場活動一是為了鍛煉身體,二是為了娛樂身心,筆者在媽媽的帶領下走出家門跟著大叔大媽們跳起了廣場舞,和筆者一起跳舞的叔叔阿姨們可能沒有年輕人曼妙的身材,也沒有專業舞蹈演員優美的舞姿,可是笑容常掛在叔叔阿姨的臉上。有阿姨告訴筆者,“只要不下雨,我都會來跳舞,如果不跳舞的話就感覺渾身不自在”,阿姨樸實的言語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廣場文化在潛移默化之中深入人心。雖然廣場文化活動最吸引人的特點是它的娛樂性,但是廣場文化活動不單純是為了娛樂,廣場文化活動的形式繁多,既可以有業余、通俗藝術,又可以有專業、高雅藝術;既可以有傳統和現代的舞臺演出,也可以有鄉風民俗、民間藝術的廣場群眾表演;既可以是音樂、舞蹈、戲劇,又可以是武術、體操、演講等,總之,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大眾文化與高雅文化在廣場中融合,廣場文化不斷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同時也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傳播先進文化,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培養市民的審美情趣。
2、自發性與規范性“相結合”
隨著城市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市民們紛紛走出家門,聚集在廣場參加健身活動。在廣場文化活動中,人們是具有能動性的主體,本著自愿的原則可以來,也可以不來;可以參加廣場文化活動,也可以不參加任何活動;可以是活動的參與者,也可以是活動的欣賞者或是旁觀者。“傳播學中,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與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稱為‘意見領袖’”③在廣場文化中同樣存在“意見領袖”,人們參加的各種文化活動雖然是群眾自發組織的,但是總有一位信息全面、精通某個領域的人指引著大家,就拿廣場舞來說,廣場舞老師起到了“意見領袖”中間橋梁的作用,她通過網上視頻學習,將舞蹈傳授給普通市民,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舞蹈由大眾傳播→意見領袖(廣場舞蹈老師)→一般受眾(普通市民),傳播學中的“兩級傳播”概念得到深刻體現,總之人們以自己最喜愛的方式參與其中,娛樂身心。廣場文化雖然是開放式的、自發組織的,但絕不是無原則、無組織、無紀律的。“由于廣場文化是一種新型載體,在我國發展發展的時間還不長,對于建設廣場文化沒有相關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在我國目前的廣場文化建設中,由于廣場文化的運行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對于廣場文化的內涵不能夠很好的認識,因而導致市民公眾的互動性、參與性低,不能很好滿足公眾需求”,④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規范廣場文化活動,確保廣場文化的內容和質量,讓廣場文化健康、有序發展。
3、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雅俗共賞”
鑒于廣場文化的審美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因此,廣場文化來不得“陽春白雪”,恰恰需要“下里巴人”的大眾口味,“陽春白雪”固然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由于他的“和者寡”,而與廣場文化的需求“和者眾”大相徑庭,自然不能成為廣場文化的審美客體,⑤但筆者認為,廣場文化既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陽春白雪”,在如今的廣場文化活動中,既有市民們自發組織參加的群眾表演,如廣場舞、扭秧歌、大聯唱等娛樂活動,也有比較高雅的藝術活動如廣場交響樂、專業的文藝晚會。在大眾傳媒的時代,以往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各自形成的條件和區分的界限開始打破,隨著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正確處理兩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交融的關系成為重中之重,總之不論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文化,我們都應秉承和諧包容的理念,雅俗共賞。
二、廣場文化的功能
王浩在《“以人為本”視域下城市廣場文化的功能》一文中指出,廣場文化具有提高人們審美鑒賞能力;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廣場文化充滿人文關懷,促進人的情感溝通等功能⑥,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訊息和媒介》一書中,從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一般社會功能對大眾傳播社會功能進行概括,廣場文化也類屬大眾文化傳播。筆者試從“施拉姆的社會功能說”角度對廣場文化功能談談自己的認識:
1、政治功能
政府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在廣場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宣傳國家路線、方針政策。廣場不僅是一個聚會活動之地,也是一個良好的大規模宣傳教育中心。“如今,越來越多的黨政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利用廣場這一平臺,將文化活動與宣傳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運用歌舞、小品、快板等各種文藝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使之成為與群眾聯系的紐帶”,⑦政府將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融進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中,市民們在喜聞樂見中接受政府傳遞的信息,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2、經濟功能
有學者認為,“廣場文化在推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塑造城鎮整體形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凝集人心,增強向心力;二是營造好的環境氛圍;三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四是推動現代化形象建設”,⑧經濟發展與廣場文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首先,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設施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城市廣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第二,隨著廣場文化的發展,市民參與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這片天地,企業通過贊助或是廣告的方式擴大產品知名度、宣傳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從而促進了企業經濟的發展。
3、娛樂功能
顯而易見,廣場文化具備為廣大市民們提供娛樂的功能,廣場文化豐富了市民們的日常生活,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民們通過參與廣場活動不僅獲得了身體和心理的滿足,而且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質。
作者:吳小婉單位:安徽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