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稻種植規模效率及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南方農業雜志》2015年第一期
1.1規模經營降低了生產成本大戶種植的基本上都是1季稻,平均產量達到600kg/667m2左右,毛收益大約900元/667m2。種植規模較小的農戶因為用藥浪費、人力閑置,生產成本會增加約30元/667m2。一般來說,實行規模化種植,在整個種植過程中(包括選種、打藥、用肥等環節)會得到專業技術人員的重點指導,這樣能夠保障科學合理施肥,及時有效施藥防蟲,防止肥料過剩、農藥低效、多次用藥,而且種糧大戶對肥料和農藥的需求量較大,可從經銷商處獲得更優惠的價格,給予靈活的付款方式,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
1.2規模經營實現了產業化開發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永川區種植大戶不再滿足于以“訂單價”收購,開始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和精加工,通過與糧食收購企業協商合作,將從農戶處購買的余糧集中轉賣給糧食收購企業,不僅能夠帶動農戶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可以從中獲取差價。另外,還有種植大戶自行創辦稻米加工廠,對從散戶那里收購來的稻米進行脫殼等初級加工,獲取加工費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田地規模化經營帶動了地方的農業結構調整優化,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逐漸在地區形成自己的品牌,提升了產品的權威性。
2影響水稻種植規模效率的因素
2.1水稻的種植面積水稻的種植面積與規模效率之間存在正相關,水稻種植的規模效率隨著水稻種植面積的增大而提高,隨著水稻種植的面積減少而降低。隨著水稻種植面積的擴大,農民投入到糧食作物種植的精力并沒有相應增加,滯后于種植面積的增長速度。而種植面積較小的農民所花費的精力作為一種沉淀成本,同種植大戶是相同的,種植大戶每667m2耕地分攤的成本就會較小戶更小,因此種植大戶的規模效率更高于那些種植面積較小的農戶。由此得知,種植地規模效率與糧食單產之間呈正相關的關系,擴大種植面積將有利于提高糧食單產。
2.2被分割的田塊數水稻種植土地被分割出的田塊數和水稻規模效率呈負相關關系,即此消彼長[2]。耕地被分出的田塊數量越多,農民種植水稻的規模效率越低。因為土地被分割成幾部分,影響到了投入的合理比例。在實際操作中,其他要素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實際的種植規模并沒有擴大,要素的過度投入反而造成了田地生產效率的降低。耕地細碎化嚴重,分布零散,無法使用大型機械耕種設備參與生產,阻礙了農業機械化推廣普及的發展進程,降低了種植的規模效率。因此,應加大力度推廣耕地流轉,通過化整為零,減少田地細碎化,科學合理投入糧食生產,減少浪費,以此提高種植效率。
2.3農業生產勞動力數量單從影響層面來看,勞動力數量與規模效率是正相關的關系[3]。許多學者認為農業勞動力的增多提高了糧食的生產成本,勞動力與糧食生產規模是負相關。該觀點貌似與本文的觀點相悖,但應該注意的是,我們所強調的是勞動力對種植規模效率的影響,而不是對糧食的生產成本及產量的影響。在過去小農經濟時期,勞動力相對剩余導致投入生產的要素比例不均衡,效率難以提高。隨著糧食種植面積的增大,勞動力閑置狀況得以緩解,投入生產的要素比例漸趨合理,水稻種植的效率規模才得以提高。
2.4直接費用糧食的規模效率取決于直接費用[4]。直接費用的增多導致規模效率的降低,因為在每667m2土地中花費的直接費用,在增長過程中可能導致投入要素的比例失調,從而浪費產能并致使規模效率降低。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農戶為了擴大生產,可能會投入過量的種子費、肥料費或農藥費等,導致規模效率下降。
2.5技術指導專業的技術指導關系到規模效率,兩者是反向變動的關系。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種植大戶獲得專業技術指導的幾率相較于種植面積較小的農戶更大。農業技術人員關注的主要是種植大戶,小農戶主要是依靠自身經驗指導種植糧食,較少主動向專業人員咨詢。種植大戶更有能力采用新技術、增配新設備、提高種植效率。技術指導對于純技術效率的提升更有作用,對規模效率的影響反而較小,致使兩者產生反向變動的關系。
2.6間接費用間接費用對規模效率的影響不明顯,但不能完全否認間接費用的作用。任何一項生產要素的變動都會影響到水稻種植的規模效率,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各生產要素投入的比例協調,才有可能達到規模效率最優的目標。
3促進水稻種植規模效率的對策及建議
糧食種植是民生之本,我國要想在農業上有所實質性作為,提高糧食種植的規模效率是重中之重。(1)政府要推行和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實現水稻種植的機械化和規模化;(2)農業技術部門要積極舉辦農技培訓,動員農民積極參與,通過實際下鄉、廣播電視等形式培訓農戶,擴大農技的受益面;(3)作為普通的農戶,也要響應政策的號召,積極參加農技培訓,主動學習新的農業技術,然后將學到的知識結合自身的經驗運用到實際種植生產當中,均衡調整生產要素比例,減少閑置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提升規模效率。
作者:姜維嵩單位:重慶市永川區雙石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