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稻旱育栽培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前生產上大力推廣的水稻旱育栽培技術指的是采用旱地育秧方法,培育出具有較強抗寒耐病性的秧苗,比較適合高緯度、溫度較低的東北地區。
關鍵詞:
水稻旱育栽培;苗床準備;播種;秧苗管理;幼苗移植;大田管理
旱地育秧比常規育秧的播種時間早5~20天播種。由于旱地育秧對水分的要求比較低,因此,育苗床的選擇相對比較廣泛,成本較低,可以適當擴大苗床面積,秧苗的密度也可以相對降低,從而增加秧苗的生長空間,促進秧苗植株的發育,培育出的秧苗較常規育苗根系發達、低位、多蘗、矮壯,對逆境的適應性比較強,移栽后能夠迅速緩苗,分蘗發生早且數量多、節位低,有利于形成大穗,增加水稻產量,從而促進水稻栽培的增產增效。
1播種前的苗床準備
1.1苗床選擇與培肥苗床應選擇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屬微酸性或酸性土壤的菜園地是最佳選擇,要求苗床的排灌條件方便,位置背風向陽最佳,地塊的地下水位低。育苗床的標準多為寬1.2米,長10米。
1.2苗床土壤的處理播種前要做好苗床培肥,生產上一般是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用量為每平方米8~10公斤,同時配施無機肥尿素20克、磷酸二銨50克,硫酸鉀25克,將肥料均勻撒施在苗床內,然后耙入3~5厘米的土層內。該技術要求育苗床土壤pH值為4.5~5.5,可通過1%的硫酸水進行調解,苗床土準備好以后可以用70%的土菌消可濕性粉劑進行消毒。噴灑辛硫磷等藥劑防治地下害蟲,播種后也可以選擇殺草丹或旱秧凈等專用除草劑對苗床進行除草。
2播種
播種時間多是依據計劃移栽期和所采用的秧苗移栽方法來確定的。生產上一般是在氣溫穩定超過10℃時播種。播種前先進行種對所選擇的種子用25%施保克乳油或35%惡苗靈進行消毒,最后浸種催芽,等芽的長度約0.5厘米的時候即可播種。根據計劃移栽時秧苗葉齡或分廂時的秧齡來決定播種密度。如果計劃在秧苗為葉齡4.1~4.5葉,秧齡35~40天,苗高17厘米,要求播種密度為每平方米200~400克,雜交稻的播種密度應為100克/平方米。也可采用缽盤育秧,生產上常用的穴盤標準為462孔,每個盤可裝1.4公斤的土,均勻攤開,厚度一致,播種量為每盤干種60克、濕種80克,均勻地撒在土表面。播種后應在苗床或穴盤的表面覆蓋一層過篩的細泥土,只要種子不外露即可,然后及時將苗床封閉覆膜。
3秧苗管理
出苗期苗床的管理應以保溫保濕為主,一般保持膜內溫度不超過35℃。如果出苗前苗床的土壤干裂,可以噴水以濕潤苗床。出苗后要及時揭去地膜,但最好保留拱膜。幼苗在1葉期應將苗床內的溫度保持在25℃以下。2葉期適當進行通風促進苗床環境干燥,有利于促進幼苗的根系生長,如果這個時期沒有寒潮低溫天氣可以將苗床的白天溫度控制在20℃左右,要求保存苗床的土壤處于不干旱變白的狀態即可,如果秧苗在早晚能夠出現露珠,可以暫時不澆水;秧苗進入3葉期應當開始進行煉苗控水,目標是葉肥促根;4~8葉期應當嚴格控制澆水量,如果葉片不出現卷曲現象可以不澆水。如果遇到高溫天氣應及時揭膜進行通風降溫。春季育苗期經常遇到倒春寒現象,此時應及時蓋膜。
4適時用藥、追肥
1葉期到2葉1心期,可以在苗床內噴施敵克松2.5克/平方米1000倍液預防幼苗立枯病,用5%的烯效唑1000倍噴苗1次抑制秧苗的徒長;2.5~2.8葉期追施“斷奶肥”,可選擇1%尿素和0.3%硫酸鉀混合噴施,經過一定時間后再用清水進行洗苗;4~8葉期可以根據當前幼苗的長勢進行追肥2~3次,可每平方米用尿素10~20克加沼液2公斤對水潑施,經過一定時間后再用清水洗苗。
5幼苗移栽
幼苗移栽前要對大田進行濕潤翻耕,同時結合耙面肥將稻田耙平,然后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將其沉實1~2天。可以選擇淺水插秧,起苗操作時應當盡量避免傷害根,最好采用帶土移栽,具體方法是在移栽的前一天下午將苗床澆透。移栽密度為每畝1.0~1.5萬叢。
6大田管理
6.1大田肥料管理氮肥總用量,早晚稻秈稻品種一般每畝10公斤純氮,單季稻秈稻類每畝12~14公斤純氮,長江中下游單季粳稻每畝15~18公斤純氮,東北地區地力較高的每畝7~9公斤純氮。畝施過磷酸鈣30~40公斤,做基肥;畝施氯化鉀肥10~15公斤,基肥和穗肥各50%。基肥畝施有機肥1000~1500公斤、尿素5~10公斤;分蘗期畝施尿素7~10公斤促進分蘗;在穗分化期畝施尿素7~10公斤;抽穗開花期畝施尿素2~3公斤,結合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增加粒重。
6.2大田水分管理分蘗期以濕潤灌溉為主,苗后排水曬田抑制無效分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濕潤水分,抽穗揚花期保持3厘米左右淺水層,灌漿成熟期及時灌溉。
6.3病蟲草害防治以生物、物理防治為主。清除病源、蟲源,加強田間病蟲監測及預測預報。重點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
參考文獻
[1]楊會英.水稻旱育稀植技術問題及對策[N].云南科技報,2009.
[2]趙國安.旱育大苗拋秧生長特性及其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5,(11).
作者:劉廣晶 王艷梅 畢淑紅 單位: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