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扶貧工作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結合林業扶貧工作實踐,分析了宣漢縣和其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總結了林業扶貧工作的舉措和取得的成效,并對林業扶貧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后續林業助推脫貧攻堅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宣漢縣;林業扶貧;舉措;對策建議
宣漢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人口132萬,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革命老區縣、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四川最大的土家族聚居縣,“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其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長期以來,由于自然條件限制,經濟發展滯后,宣漢是四川貧困人口最多的縣,貧困程度高,脫貧任務重、難度大,更加需要政府及林業部門開拓思維、真抓實干,在確保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切實推動林業精準扶貧取得實效。多年的扶貧工作實踐證明,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林業產業,是一項興林富民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山區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生態建設與精準脫貧的雙贏之策[1,2]。文章結合近期宣漢縣林業扶貧的實踐和工作舉措,分析了林業扶貧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為相似地區林業扶貧工作提供參考。
1致貧原因分析
1.1貧困縣致貧原因
一是轉型升級的挑戰。一“氣”獨大、結構單一、問題突出,縣屬工業薄弱、服務業發展滯后,多元支撐產業格局尚未形成。二是協調發展的挑戰。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大,發展方式粗放,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三是基礎設施落后的挑戰。鐵路、高速、國省干道發展滯后,僅占道路總里程的5.04%,農村“通話、通電、通水、通路、通車”狀況堪憂,17.8萬人存在飲水難和飲水安全問題,農業靠天吃飯的現象十分嚴重。四是創新發展的挑戰。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脫節,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低,創新能力薄弱,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制度環境尚未形成。五是依法治理的挑戰。長期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發展中各類社會問題與新形勢下的新矛盾新問題交織,法治建設需要著力加強。
1.2貧困人口致貧原因
通過對全縣貧困人口分析,主要貧困原因集中于交通條件落后、缺資金、因病、缺技術、缺勞力、缺土地、因殘、因災8大因素。扶貧對象致貧原因主要有五類:因病致貧人數75067人,占41.85%;缺資金致貧人數6946人,占3.87%;缺技術致貧總人數5237人,占2.92%;缺勞動力致貧總人數1221人,占0.68%;因殘致貧總人數1512人,占0.84%。致貧因素往往多維度、相互交織,增加了貧困人口致貧機率。重大疾病、重大災害、缺少資金、缺少技術等是造成宣漢縣農村貧困的重要原因,物質貧困和能力貧困并存。
2林業扶貧工作舉措與成效
2.1依托重點林業工程精準扶貧
宣漢縣依托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探索林業生態扶貧。項目實施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因地制宜規劃,引導農民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多渠道促進農戶增收致富。2015年新一輪退耕還林惠及建卡貧困戶905戶,貧困人口3512人,貧困戶實施退耕還林2111.13畝。通過退耕還林、天保工程、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增加了森林資源,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14年的58%增長到現在的60.5%,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2.2林業補助保障
民生扶貧宣漢縣將前一輪退耕還林完善政策補助和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等林業惠農補貼納入重點民生工程,通過“一卡通”方式打卡到戶,推進林業工程項目補助資金扶貧,保障惠農民生發展。2014-2017年,全縣共計完成前一輪退耕還林完善政策補助和糧食運費補助打卡到戶5693.50萬元。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扶貧方式,將生態護林員崗位精準安排到貧困戶,推進了生態項目就業扶貧。2018年,宣漢縣林業生態護林員崗位精準安排到79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宣漢縣的實際情況,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標準落實補助資金,并完成生態護林員1582名選聘工作,輻射帶動50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基本脫貧。同時,農戶以土地作價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實行按股分紅、按勞取酬,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2.3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經濟增長
宣漢縣自然條件優越、環境良好,依托宣漢國家森林公園、洋烈水鄉、百里峽AAAA級旅游景區、觀音山和峨城山AA級旅游景區,大力推行“生態+”發展模式,形成了全縣生態旅游基本構架,已帶動發展農家樂、林家樂150余家。2018年1~6月全縣生態旅游共接待游客11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1146億元。現已成功申報省級森林人家7家、森林康養人家6家,宣漢國家森林公園被評選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通過發展林副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等多種經濟模式,推動農民向生態工人轉變,引導農村人口加入二三產業,提高農戶經濟收入。
2.4扶持林業產業發展
以當地特色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產業,開發林下經濟扶貧,克服了農民經營林地投入高、效益周期長和風險大等缺點,拓寬了農民經營林業的收入來源。在貧困村建設林業產業基地20.7萬畝,林下中藥材種植4.7萬畝,林下養殖達到53萬頭(只、箱)。帶動貧困農戶發展核桃、青脆李、脆紅李、油牡丹等特色林業產業和林下養殖業,多渠道促進農戶增收。
2.5大力推廣科技服務先后
在柳池鄉金竹村、廠溪鎮井溝村、觀山鄉修繕村、大成千嶺村等貧困村開展核桃、中藥材、油用牡丹種植技術培訓25場次,培訓林業基層技術人員和林農3000余人次。積極開展林業科普宣傳活動,協助達州市政協在宣漢縣普光鎮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編印林業科普實用技術小冊子和科普宣傳材料,向林農免費贈送,發放實用技術資料1.5萬份。大力推進林業科技進村入戶行動,林業科技人員先后深入涼風鄉徐坪村、龍泉鄉羅盤村、三墩鄉大窩村、柒碑鄉杉木村、五寶鄉鷂子村、下八鄉古寨、田灣、米巖村蹲點進行林業科技服務,指導林農對經濟林進行樹體管理、病蟲害防治,促進產業增效,林農增收。
2.6林區基礎設施逐步改善
通過林業重點工程結合全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帶動林區道路建設、景區道路硬化、新建生產便道、山坪塘整治、渠系及灌溉管網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林區農戶生產生活得到根本改善,為精準扶貧工作打好交通基礎。
3林業扶貧面臨的問題
3.1林業生產經濟效益慢
林業具有生產周期長,整地、栽植、管護、撫育、采收、初加工等過程,主要以人力為主,需要勞動力多,經濟效益見效慢的特點,農戶無法依靠林業產業在短時間獲得經濟效益。
3.2林業項目補助標準低
國家對林業工程項目的財政投入總數少、廣而散、標準低,特別是針對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和林業產業發展的農民群體、貧困戶,實行的是“小水漫灌式”補助,傾斜力度不夠。農戶的生計渠道相對單一,對政策補助依賴性強,但又難以解決脫貧致富的根本性問題。
3.3科技支撐薄弱
林業發展覆蓋范圍廣,產品種類多,產業鏈長,需要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投入經營。經營主體農戶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專業知識欠缺,缺乏實用技術。集中、統一的林業科技推廣難以長期、有針對性地深入到偏遠地區,導致農戶栽植的經濟林或發展的養殖產業,由于經營思路和科技水平偏低,持續收益不穩定。
3.4農戶分散經營難以做強
宣漢位于大巴山南麓,山高坡陡,土地瘠薄,以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為主。由于土地資源布局分散,農戶發展林業產業的規模有限,長遠規劃不足,勞動投入成本較高,品種單一,質量良莠不齊,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大,難以長遠發展、做大做強。
4后續林業扶貧工作對策
4.1抓好林業產業開發與鞏固
4.1.1發展林業產業針對貧困村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差,土地貧瘠,傳統林業效益低下等問題,合理利用退耕還林、天保公益林建設、森林植被恢復等林業項目資金,鞏固和發展好林業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干、農村合作組織為枝、貧困農戶為葉的“產業樹”扶貧模式。抓好核桃、青脆李、油用牡丹等林業產業發展,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做好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布局[3]。
4.1.2鞏固產業成果對涼風鄉涼埡村、茅坪村、芭蕉鎮新建村、大成鎮田嶺村的核桃、清脆李、脆紅李、油牡丹基地進行定期管護,開展好除草、施肥、壘土、殺蟲、修枝整形等工作,林業局加強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鞏固好現有林業產業成果。逐步形成產、銷、加工結合的經營體系,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持續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4.1.3幫扶林下養殖抓好林下養雞、養羊等配套產業,讓其成為貧困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適時宣傳、引導、發展芭蕉新建村、大成田嶺村、涼風茅坪村養雞、養羊等林下養殖,以點帶面,示范帶動。
4.2強化林業科技智力支撐
建立健全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對口幫扶機制。每個幫扶村確定2~3名林業技術人員,采取現場講解、發放資料匯編、大戶集中培訓等方式向貧困群眾傳授果樹栽培管理知識,適時指導幫扶村民管理好現有產業。開展市場調研,準確把握市場供求訊息,科學發展好適宜產業。
4.3繼續強化基礎建設
利用扶貧資金,規劃實施好村辦公場所、衛生室、社道路、連戶路、人畜飲水、農用電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精準落實好異地扶貧搬遷工作。協助有關單位完成道路建設,包括社道路硬化、加寬,入戶路建設,公路堡坎維修,盡快改善交通條件[4]。科學規劃建設好村級辦公場所、村委會場地及廚房、廁所維修,完善村級陣地升級改造。協助抓好改水改廁、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風貌打造、建設美麗新村綠化工作,改良人居環境。配合相關部門完成當前22戶貧困戶的異地扶貧搬遷工作。
4.4夯實對口幫扶機制
繼續推行一個林業職工對應一戶或幾戶貧困農戶,綁定幫扶對象,不定期走訪幫扶戶,了解幫扶對象生產生活狀況和脫貧致富需求,采取政策引導、技術幫助、資金幫扶等方式轉變貧困農戶發展理念,變輸血為造血,指導他們發展生產,引導他們勤勞致富,確保2018年對口幫扶村92戶,263人摘掉貧困帽子。
參考文獻
[1]陳俊宇,邱玲.淺談林業精準扶貧脫貧的實踐與探索[J].南方農業,2017,11(21):60-61.
[2]焦玉海,楊潔.保護生態與精準脫貧的雙贏之策———林業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綜述[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7,(5):1-2.
[3]華曼.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林業產業,2017,(2):12.
[4]李海興.增強生態保護促進林業精準扶貧脫貧的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7,37(4):187
作者:王淑華1,張廷元1,韋莉2,金銀春3 單位:1.四川省宣漢縣林業局,2.四川省林業調查規劃院,3.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