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環境約束與城鎮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大城市中心地位不斷加強,資源環境壓力愈加突出
伴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我國的特大城市、省會級城市規模不斷擴張,人口持續聚集。根據對來自河南省不同地區農民工的994份隨機調查問卷顯示,即便是經濟基礎相對較差的農民工也對特大城市(首都等)、區域中心城市(省會等)有強烈的遷入欲望,來自中小城鎮的城市居民更是對大城市偏愛有加。由于該種遷移偏好的盛行,導致我國中心城市規模在近幾年框架不斷拉大,人口數量激增,最終導致環境惡化,交通擁擠,城市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在城市結構設計上不斷增加的環狀結構進一步加劇了城市治理的難
度和環境惡化的速度。
(二)城市運營粗放與低效率十分常見
正如低效率的投資支撐我國經濟粗放型的經濟增長一樣,在我國的城市建設中缺乏規劃或者沒有規劃的城市擴張十分常見。部分城市的擴張完全以私人部門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為導向,忽略城市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為以后的城市運營留下很多病根。在我國,不僅存在城鄉的二元結構,城市內部也普遍存在二元結構。一座城市現代化的區域附近,可能就存在臟亂差的城中村,或者現代小區的混亂管理。城市內部的不和諧也并不鮮見。有的區域郁郁蔥蔥,有的區域找一棵樹就很困難。現代節能技術、環保技術在城市的不同區域應用情況差距也十分巨大。面對如此復雜的情況,在城市的管理中往往采取了比較省事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如此一來,城市的資源環境壓力進一步增加。
(三)有待商榷的城鎮建設用地政策
我國現在采取的是對城市建設用地嚴管嚴控,盡量少占少用的策略以此期望保持更多的土地資源。但是,筆者通過對部分地區的調研發現,我們的這種策略不但沒有節約土地,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土地浪費。我們可以選擇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為調研對象,他們大多從有工作能力以來多數時間在城市務工,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這些資金最終流向了土地豐富的農村,在那里他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建設數百平米的大房子,占用土地數量自然也十分驚人。由于城市建設土地的短缺,導致城市住房的短缺,短缺進而導致價格快速上漲。再加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本應在城市購房的人們被迫把資金帶到了農村,同時也把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帶到了祖國的四面八方。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城市建設的集約和農村建設的粗放。
二、基于資源環境約束的我國新型城鎮化道路選擇
(一)大力發展帶狀城市體,摒棄傳統的環狀擴張
無論從世界城市的發展規律還是從筆者調研的情況來看,未來幾十年我國人口仍然會持續不斷地向大中城市聚集,即便國家鼓勵中小城鎮的發展,短期也無法改變來自微觀個體對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向往。基于此,我們除了加快均衡大中小城市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思考如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大城市。對于大城市的擴張,或者說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擴張而言,我們以往的擴張現實是攤大餅式的城市環狀擴張,這種模式帶來的是環境惡化、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生態難題,也愈來愈導致城市發展的不和諧。鑒于此種情況,我們可以嘗試新的城市架構擴張模式,就是發展帶狀的大城市、特大城市,進而取代城市的環狀擴張,以此來增強城鄉交融,緩解城市資源環境的壓力。
(二)推進綠色城市、人文城市和科技城市的協調發展
現代城市運營的粗放與低效率是加劇資源環境進一步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現代城市建設和運營中如何才能擺脫粗放走向集約,擺脫低效率走向高效率成為現代城市建設和運營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建設城市或者鎮級居民點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通過集約的方式利用資源,讓人們居住得更健康、更舒心,同時也有利于人們在經濟上獲得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力推進綠色城市、人文城市和科技城市的協調發展。
(三)加緊城市建設用地特別是住宅用的供給,以節約有限的土地資源
現行的戶籍制度、城市住宅價格的快速攀升和非城鎮居民有限的購買力及不順暢的融資渠道導致大量期望居者有其屋的人們選擇去成本較低的地區擁有自己的住房。如此一來,城市務工人員所得的相當一部分收入流向了廣闊的農村,進行房屋建設。相比較城市住宅對建設用地的使用效率,農村住宅建設對土地的利用是非常粗放的,并且城市工作農村建房的群體普遍對土地的稀缺性不重視,房屋建設也缺乏整體規劃,導致土地浪費驚人。就這一點來看,我們嚴管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給,看似控制了城市建設用地的整體規模,但從城鄉統籌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土地資源的浪費。由此可見,增加城市建設用地特別是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給,同時對農村建設用地進行適度干預,才是我們節約有限土地資源的可取之路。(本文來自于《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孟剛楊慧敏何宇鵬趙爽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