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趨勢正在形成,針對農業產業化效益低、經營困難的主要困境,通過調查分析,剖析井岡山市農業產業的基本情況,提出了走出困境的方向。
關鍵詞:農業;農業產業化;困境;出路
近些年來,井岡山市較好地依托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經營改革的推動作用,加快了井岡山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的成效較為顯著。但與全國農業先進地區相比,井岡山農業依然面臨著農業技術水平偏低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力弱的突出問題。
1井岡山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
1.1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業產業經營主體培育難
傳統的、不計成本的自給自足型小農產業對勞動經營者素質要求不高,但以現代農業為基本特征的農產品商品化生產與經營對農業生產經營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農業生產同時承受技術、自然氣候和價格三重風險的影響,光農產品價格風險來說,其變動如同“股價”,幅度巨大,在沒有農業補貼與扶持政策的情況下,大多數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猶如“炒股”一般“九虧一賺”!近些年來,受非農產業就業需求旺盛的影響,井岡山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基本上流向非農產業(外出或在本市瓷業產業務工),農業勞動者以“3861部隊”(婦女、老人和兒童)為主,勞動者素質低下,他們既不懂技術也不善經營,要他們在農業中創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1.2農業產業扶持政策連續性不夠
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是針對農業比較效益相對低下而采取的扶持政策,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實行農業補貼政策。而我國的惠農政策主要體現在對已規劃好的農業發展項目的有限扶持上,其主要作用是激發各類形態的農業生產主體把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規劃的農業生產項目上,以提高農業項目的成功率,增加農業有效供給,改善農產品供給結構,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最終實現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目的。實踐證明,被扶持的農業產業往往是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艱巨性的農業領域,其投入產出周期相對較長,所需投入資金也比較多。農業產業發展也素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說。但這些年來,井岡山的農業扶持政策連續性不夠,農民的積極性又未有效喚醒,導致很有希望的特色化農業項目“胎死腹中”。例如,井岡山前些年發展的油茶產業沒有很好堅持下來甚是可惜。油茶產業的“虎頭蛇尾”主要有2個原因:一是農民得了“近視眼”,沒看到“就在不遠處”的效益和前景,繼續投入積極性沒有激發出來;二是政府得了“遠視眼”,高估了“眼皮底下”農民群眾的積極性,過早地中止了油茶產業養護的扶持政策。
1.3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產業跟蹤服務不能有效組織
從現實情況看,井岡山農業技術資源無序分散在5~6家涉農部門單位,人浮于事,部門單位間難以形成聯動,沒能有序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于“三農”工作機制。結果,農民有問題不知道找誰,只好自己“摸石頭過河”,在自以為“熟悉”的農業上摔跤也就在所難免,導致農業產業項目失敗率居高不下。
2.1建立井岡山農業“智庫”或農業(本土和市外)專家“點將臺”制度,切實提高農業技術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三大要素可以概括為:“一靠科技、二靠政策、三靠投入”,農業科技是第一位的推動因素。做好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的關鍵是要實現農業人才的“高效利用”。根據井岡山農業產業發展需要,收集本土和市外有關技術人員和專家信息,建立井岡山農業“智庫”或農業專家“點將臺”制度,需要解決的農業技術問題立馬“點將出征”。
2.2注重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科學性
已確定的適合于井岡山發展的農業產業重大特色項目(如“兩茶一竹”)的扶持政策要堅持5~10年,要竭力做到“幫忙幫到底,不成不撤離”,激發廣大農民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昂揚斗志和必勝信念,避免因產業失敗造成國家和納稅人財力的巨大浪費和政府公信力的喪失。同時,要認真研究和分析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行為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農業補貼和扶持政策,讓惠農財政資金確實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切實提高產業項目成功率。
2.3以市級和鄉鎮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為抓手,加大農業產業科技和經營主體“雙創新“工作,切實轉變井岡山農業增長方式
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要以探索建立井岡山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為著力點,下大力氣做好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工作。一方面,要切實搭建好農業科技創新的平臺,吸引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院校來井岡山開展農業科研、技術培訓、科技示范和農村電商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以達到提高井岡山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提升當地農業勞動者素質和培育農產品市場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以科技示范園為“孵化器”,引進和培養一批掌握現代農業技術、有奉獻精神和管理理念先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表現形態為現代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家庭農場等),推進井岡山農業生態化、信息化、產業化、品牌化和適度規?;陌l展進程,走出一條具有井岡山特色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之路。
作者:李桂生;吳卉;左瑾文 單位:江西省井岡山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