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面臨問題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2年門源縣實施退耕還林項目以來,縣級政府部門配合林業部門加大技術應用投資,加強各項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實地勘察、丈量、制定實施方案。同時,門源縣林業部門每年為各鄉鎮下發工程實施安排計劃和通知等,對工程實施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要求,使得工程順利開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增加了國土綠化面積,減少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門源縣累計退耕還林面積為3000hm2,共8363戶,涉及12個鄉鎮、63個行政村和浩門農場、門源種馬場[1]。其中,2002年的退耕還林面積為1333hm2,涉及38個村、3061戶、13892人;2003年的退耕還林面積為1333hm2,3800戶;2004年的退耕還林面積為333hm2,1502戶,涉及8261人[2-3]。主要種植樹種為沙棘。自2018年起,退耕還林政策補助陸續到期,當地政府將退耕還林中到期的部分納入了森林撫育生態效益補償范圍,按照20元/667m2進行補助,此舉適當緩解了部分退耕戶的生計困難,也解決了退耕農戶生活困難和長遠的生計問題[4]。
1.1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狀況,也減少了水土流失,發揮了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作用。
1.2擴大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按照90元/667m2計算,門源縣每年有405萬元退耕還林補助款,在2018年退耕還林補助陸續到期后,將其繼續納入公益林和生態效益補償范圍,公益林按12.91元/667m2發放,生態效益按20元/667m2發放,穩定了到期退耕戶的收入。總之,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增加了農民收入。
2工作經驗及做法
2.1強化責任,落實成效
門源縣將退耕還林補植補栽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派出技術人員到各鄉鎮(場)開展技術指導,同時,與各技術人員簽訂技術指導責任書,從作業設計、技術指導、種苗使用、檢查驗收、政策兌現、檔案管理、鞏固成果等方面,提出嚴格要求并進行監督管理。在整地、種苗調運、栽植、澆水、驗收、管理等環節中按技術規程操作,及時研究和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同時做好種苗質量的監督和檢查[5]。此外,大力推廣應用苗木蘸漿新技術。完成了2002—2004年間的退耕還林地縣級自查驗收,通過集中工作人員力量,從檔案整理、材料準備、現場督促等多方面進行了全面準備,圓滿完成了縣級自查驗收工作。
2.2落實相關政策,做好驗收工作
首先,按照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規定,縣級自查驗收結果是政策兌現的直接依據,也是省級復查和國家核查的基礎,搞好縣級自查工作的責任十分重大。在驗收中,針對退耕還林工程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逐塊地進行了核查,在配合各鄉鎮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加強政策宣傳工作,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積極與各鄉鎮林業主管領導和村委會協商,確保縣級自查驗收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自查中實施鄉鎮干部、村干部、退耕戶、技術員“四見面”,全部開展退耕后的自查,由以上4個單位進行現場確認并簽字確定[6]。執行“誰自查,誰負責”的原則,與各技術員簽訂責任書,督促技術員在自查中認真對待,避免自查結果的不真實,控制了群眾上訪事件的發生。其次,核實并加強對于外出打工退耕戶與鄉鎮間的溝通,通過協商解決有關事項。最后,自查結果結束后,對縣級自查驗收結果進行匯總分類,將不合格與合格的情況分別統計成冊,并將匯總結果反饋給各鄉鎮、村委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以此為依據填寫并發放補助款。
3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中存在的問題
3.1仍然存在重造輕管現象
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門源縣的退耕還林工程中持續存在重造輕管的現象。盡管林業部門每年都會通過發放宣傳單宣傳管護措施,以及通過開設培訓班講解的形式,要求各鄉鎮和退耕戶按照“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加大退耕還林工程的管護力度,但管護效果仍不是很理想,仍舊存在牛羊啃食、人為破壞等現象。
3.2缺乏工程運作經費
由于退耕還林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量大、工程要求高,從規劃實施、方案設計、工程施工、監理、檢查、驗收,到政策兌現等工序中涉及多個環節,工程需要的資金量較大。每年都需要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進行實地勘察驗收,需要大量工作運營經費[7]。另外,由于鞏固退耕還林工程補植補造經費由鄉鎮自行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鄉鎮的經費負擔。目前,鞏固退耕還林工程的經費不足問題已經成為一大難題。第一,林業部門除支付工程規劃、作業設計、工程監理、檢查驗收等方面正常費用外,還要承擔退耕還林信訪、林權糾紛、退耕還林督查整改、會議、培訓及接待等方面的費用,大大增加了林業部門的資金壓力。第二,實施退耕還林的鄉鎮在自身財力緊張的情況下,還要承擔購苗、接待等費用。第三,由于缺乏工作經費,大大削弱了林業技術人員及鄉鎮林業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因經費不足無法解決工作中產生的交通、餐食等問題[8]。
3.3林業技術人員能力有待提高
鞏固退耕還林工程的工作量大、涉及面廣、任務重,當前,門源縣仍存在基層林業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差、技術不過關、對于林業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等問題,從而導致造林技術指導方法不當、設計不規范等問題的發生。
3.4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苗木存活率低
門源縣部分鄉鎮由于地處高寒地段,氣候寒冷,苗木生長困難,難以形成木質化,經漫長的越冬后苗木成活率較低,必須每年進行補植補栽,增加了退耕農戶的經濟負擔。
3.5退耕地鼠害嚴重,防治困難
門源縣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針對鼠害采取了一定的防治辦法,如免費發放鼠藥和滅鼠工具,鼓勵人工捕捉等,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鼠害依然嚴重,草原鼠害對退耕還林地的為害程度嚴重。同時,個別退耕戶對滅鼠工作不重視、滅鼠不徹底,導致退耕地的保存率下降。
4對策和建議
4.1增加對退耕還林工程的資金投入
首先,應增加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資金;其次,還應增加退耕農戶的補助費用,提高農戶的管護積極性,從而有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都應出臺相應的管護措施和處罰細則,便于對重造輕管以及人為破壞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置,確保退耕還林成果得以健康穩定地發展。
4.2加大對工程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
退耕還林工程是一項重大工程,工程質量要求高、技術性強、政策性強,建議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經常開展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人員培訓,以提升工程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
4.3加強對鄉鎮林業工作站的建設
鄉鎮林業工作站是最基層的林業管理機構,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既負有宣傳貫徹國家林業政策的責任,又承擔著工程建設的具體工作。鄉鎮林業工作站的建設,直接關系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成敗。因此,加強鄉鎮林業工作站的建設與管理,是確保基層林業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4.4加強退耕還林地的鼠害防治工作
大力研究鼠害防治方法,加大人力、物力投資,定時定期加強鼠害防治工作,力爭改善退耕還林地鼠害泛濫的狀況,達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和成效的目的。
5結語
實施退耕還林是我國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的重大決策,退耕還林補助深得人心。隨著門源縣退耕還林補助的陸續到期,國家出臺了相應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政策,通過將到期的退耕還林農戶納入森林撫育生態效益補償范圍,持續發放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補助,安撫退耕戶,保障了困難退耕戶的基本收入。此外,需要制定更優惠的補助政策,持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保障退耕還林取得的成效,穩定退耕戶收入,帶動農民擴大增收渠道,通過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中藥材種植等,為退耕還林農戶提供增收致富渠道。
參考文獻:
[1]辛樹幟.中國水土保持概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
[2]姜華.云南省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林業調查規劃,2003(2):34-38.
[3]陳向陽.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探討———以黃山市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07(20):109-110.
[4]楊小秋.加快后續產業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153-154.
[5]黃瑤.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后續產業發展[J].國土綠化,2005(2):12.
[6]彭珂珊.淺析西部生態環境建設與退耕還林還草工程[J].四川草原,2005(4):23-27.
[7]郝素.搞好石家莊市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的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15(1):5-6.
[8]韓麗琴.淺議晉城市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模式[J].山西林業,2009(5):6-7.
作者:馬劍媛 單位:門源回族自治縣林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