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退耕還林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自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生態自然環境的保護。其中,林業的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木材。然而,由于不加節制的開采,造成對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為此,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退耕還林的基本內涵與需要遵循的原則,且深入地研究退耕還林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的作用,旨在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退耕還林;改善生態環境;作用;研究
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自然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經濟發展質量。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林木資源,造成對生態環境不同程度的破壞。為此,通過采取退耕還林的政策,對我國生態環境加以改善,不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更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一、退耕還林的內涵
按照我國林業局對于退耕還林所作出的定義可以得知,退耕還林的創立與實施以多個角度為出發點。就環境保護方面而言,通過退耕還林的實施,有步驟性、計劃性地改善荒漠化與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在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更將以各個地區的特點為出發點,適當地種植多樣性的植被,對于恢復原有植被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都具有重要作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的過程是一個兼具科學性與系統性的過程。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存在水土流失問題的地區,相應地增加多樣性植被的種植;另一方面,通過造林方式對荒漠山地加以改造。因此,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既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又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兼顧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在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加強對生態自然環境的保護,是造福人類的重大舉措。
二、退耕還林的原則
在實施退耕還林的過程中,應當嚴格地遵循以下幾點原則,從而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改善。第一,在改善生態環境時,應當以綜合性發展目標為指導,相應地確立合理的實施目標,在推動與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應當有效地利用好經濟變化、資源變化與環境變化;第二,退耕還林政策實施過程中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各個地區的發展條件與變化因素等,充分地考慮各地區在改善與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環境狀況的差異性,相應地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為此,相關人員在實施退耕還林之前,應當深入地分析該地區的實際情況與變化因素,合理地實施有效的對策,既要做到因地制宜,又要達到優化生態環境質量的目標;第三,重視植被的多樣性,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之前,應當確立明確的改善目標,切實做好防風固沙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工作,實現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第四,在實施退耕還林政策時,應當充分地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正確地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兩者之間的關系,實現兩者的相互統一;第五,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過程中,不僅要對生態環境變化加以改善,而且應該對該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加以完善,進一步地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促進經濟的發展。如通過挖掘區域的景觀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提升產業結構的多樣性,促進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兩者相互協調發展等。
三、退耕還林對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1加強對水土流失的控制
通常情況下,在未實施退耕還林以前,多數陡坡耕地種植條件惡劣,在雨水以及地表水的沖刷作用下,極容易引發水土流失的問題,石漠化現象嚴重。通過對大部分陡坡耕地進行造林綠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新種植的地表植被通過發達的根系固定土壤,枯落物逐年累積,降低了地表水的沖刷力度,從而實現對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
2恢復植被多樣性
在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之前,地表的植被非常稀疏,植被樣式以雜草與莊稼為主,種類非常單一。通過退耕還林喬-灌-草結合的多層次立體結構種植,退耕地植物種類豐富各異,不僅科學合理地實現了地表植被的多樣性發展,使群落環境相對穩定,最大程度地發揮了生態效益。
3改善空氣的質量
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之后,種植了多種植物配置模式的地表植被,成片的森林減少了沙塵天氣的發生,降低了危害。種類豐富的植物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對生態系統及大氣平衡有著重要的意義。林草植被達到一定面積后,對區域內小氣候的影響較為顯著,森林在蒸騰作用下,能夠降低氣溫,提高地面濕度,甚至增加降雨,逐漸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4改善土壤的性質
退耕還林實施后,地表累積逐漸增厚的枯落物層形成了天然的保護,有效地截留降雨、減少雨水對地表的侵蝕,減弱了雨水對地表的直接作用。同時枯落物經過微生物分解作用釋放有機物,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質量得到提高、土壤結構得到優化,增強了土壤抵抗沖擊、侵蝕以及自我修復的能力。
5旱澇災害的緩解
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之前,不僅地表植被覆蓋率較低,而且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甚至會造成河流阻塞以及引發旱澇災害等。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之后,通過增加地表植被,有效地固定土壤,減少了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緩解江河湖庫的泥沙淤積,從而實現對洪澇災害的有效控制。同時,通過森林植被對小氣候的改善,地面附近降溫增濕,降低了干旱威脅程度。因此,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是減輕旱澇災害的重要方式。
6提升生物的多樣性
在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之前,地表植被較少,缺乏多種生物的生存空間,耕地環境中生物物種也相對單一。退耕還林實施之后,為動物的棲息和繁衍增加了更多空間的同時,也為微生物提供了就地保護的良好場所,對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維持生態環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結語:綜上所述,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在增加森林覆蓋率的同時,減少水土流失,進一步地改善區域小氣候,達到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的效果。因此,應當重視退耕還林政策實施,這為自然生態環境的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海濤.淺談退耕還林對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4,30:312-313.
[2]李智宏.退耕還林對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J].現代園藝,2015,24:172.
[3]許寧.退耕還林對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J].江西農業,2016,03:42.
[4]趙玉濤.繼續實施退耕還林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J].生態經濟,2010,07:81-83.
作者:吳宗萍 單位:黔南州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