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勢度值在煤礦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指出了空間結構分析是景觀生態學對生態質量狀況的評判的主要內容,而優勢度值在空間結構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計算過程簡單,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評價區生態質量狀況進行定量評價,在煤礦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有很強的適用性。探討了優勢度值在煤礦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
關鍵詞:
景觀生態學;優勢度值;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應用
1引言
景觀生態學是目前國內外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學術領域中較先進的方法,其研究對象是景觀。景觀是高于生態系統的自然系統,其空間尺度大體在幾平方公里至幾百平方公里的范圍,煤礦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一般在幾十平方公里至幾百平方公里,因此景觀生態學比較適用于煤礦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1]。空間結構分析是景觀生態學對生態質量狀況的評判的主要內容,而傳統生態學中優勢度值在空間結構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優勢度值在河曲舊縣露天煤礦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進行了介紹。
2景觀生態學優勢度理論及計算模型
景觀由斑塊、基質和廊道組成。從景觀生態學結構與功能相匹配的觀點出發,結構是否合理可以決定了景觀功能狀況的優劣。對結構的合理性判斷是從對基質的判斷入手的,因為基質是景觀中一種可以控制環境質量的組分,其類型與屬性對生態體系的動態和完整性起主導作用。判斷基質有3個標準,即相對面積大,連通程度高,有動態控制功能。判斷基質的標準可選用優勢度值(Do)。優勢度值的具體定義和計算方法有多種,環境保護部于2011年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導則生態影響》(J190-2011)中,優勢度值由密度(Rd)、頻率(Rf)和景觀比例(Lp)3個參數計算得出,其數學表達式如下:密度:Rd=(斑塊i的數目/斑塊總數)×100%,頻率:Rf=(斑塊i出現的樣方數/總樣方數)×100%,景觀比例:Lp=(斑塊i的面積/樣地總面積)×100%,優勢度值:Do=0.5×[0.5×(Rd+Rf)+Lp]×100%。當某一類斑塊優勢度值明顯大于其他各類斑塊的優勢度值時,可以判斷此類斑塊是景觀體系中的基質,進而可以認為景觀體系中的生態特征是由此類基質的生態特征所主導,如果某區域的景觀體系以綠地為基質,則表明該區域的生態完整性較優。
3景優勢度值在煤礦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
3.1研究區概況
河曲舊縣露天煤礦位于山西黃土高原西北部,黃河東岸,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黃土厚度大,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地形切割劇烈。地形總的趨勢是東高西低,標高+970~+1000m,屬中—低山丘陵區。生態評價區面積為88.91km2。
3.2基礎數據獲取
解譯使用的信息源主要為法國SPOT遙感影像,多光譜空間分辨率10m,單光譜空間分辨率2.5m,數據獲取時間2010年10月29日。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結合衛星影像圖,解譯出建設項目評價區植被類型、土地利用類型等基礎資料,最后利用地理信息軟件(ArcGIS)繪制評價區相關生態圖件以及各斑塊類型的斑塊數目、面積統計表,見圖1和表1。
3.3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按1km×1km對評價區域進行劃分,共計得到108個樣方,然后計算評價區各斑塊類型的優勢度值,結果見表2。由表2數據顯示,在上述景觀類型中,草地是環境資源拼塊中對生態環境質量調控能力最強的高亞穩定性元素類型,其優勢度最高,達到了54.8%,連通程度也較高(Rd為55.2%,Rf為85.1%),林地的優勢度為20.3%,對環境質量也具有一定的調控能力。在評價區,農田的優勢度分別達到了42.1%。說明區域受人為干擾嚴重,是人為干擾拼塊與環境資源拼塊交錯分布的區域。此外,由區域農田水利及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不完善,土地生產能力及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因此,本區域景觀自然生態體系的穩定性與抗干擾能力較弱,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受干擾以后的恢復能力不強。
4結語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優勢度值(Do)反映自然組分在區域生態系統中的數量和分布,較準確的表示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為項目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影響的預測提供了依據。其計算過程簡單,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評價區生態質量狀況進行定量評價,在煤礦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有很強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寇許.景觀生態學在煤礦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7).
[2]周游,才慶祥,周偉,等.哈爾馬素露天煤礦生態環境評價[J].中國煤礦,2010(4)
作者:張莉 單位:中煤科工集團北京華宇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