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新業態特征和實踐要求范文

農業新業態特征和實踐要求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新業態特征和實踐要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新業態特征和實踐要求

摘要:通過對新時代農業業態的概念界定,將農業新業態劃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融合型,包括高新技術融合型、產業融合型、產業內部重組融合型、新型經營主體融合型、資源開掘型;二是分離型。并呈現創新性、開放性、共享性和協調性四大特征,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城鄉融合發展相結合、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實踐要求

關鍵詞:農業新業態;內涵與分類;時代特征;實踐要求

自有產業以來,農業業態的變異、變革或創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且這種變異、變革或創新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業效益、提高農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1]。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顯著提升了農業現代化的水平,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會展農業、景觀農業、創意農業、陽臺農業、生物農業、智慧農業、農業社會化服務業等農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黨的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為農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優異的制度環境,但也對農業新業態的健康、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的發展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農業新業態要想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健康、持續發展,起到支撐鄉村振興的作用,就必須有堅實的理論支撐。基于此,我們探討了農業新業態的內涵,從分析農業新業態形成的機理出發,對農業新業態進行歸納分類,提出了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實踐要求,為培育壯大農業發展新動能提供決策參考。

1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概念

“業態”一詞在我國零售業、餐飲業、旅游業等領域已廣泛應用,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升級,“業態”一詞逐漸被引入農業領域,學者們對農業業態、農業新業態的定義、特征等進行了的研究。如顧掌根等[2]通過對嘉興地區農業新業態發展現狀的研究,歸納總結了農業新業態的類型有訂單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多種類型;戴天放[3]指出農業業態是指農業產業組織或產業活動單位為滿足市場對不同農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把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所涉及的多元化要素進行組合,而形成的不同農產品(服務)、農業經營方式和農業經營組織形式所呈現的形態;寧碧波等[4]認為農業新業態是通過發展新型業態農業,進一步提高我國現代化水平。近年來,農業業態蓬勃發展,形式多樣、多姿多彩,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業界將之稱為農業新業態。歸納和分析這些新業態的表現形式,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會展農業、景觀農業等農業新業態因為產業的融合拓展了農業的多功能而改變了農業的產品(服務)形式,生物農業、智慧農業、太空農業、循環農業等農業新業態是因為高科技的融入而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創意農業、農業眾籌、訂單農業等農業新業態是因為制度的創新而改變了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而新農民、新型職業農民[5]、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的參與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業的出現改變了農業的經營組織形式。這些改變的結果就是農業業態呈現新的表現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們仍是農業業態的一種形式。綜上,我們提出農業新業態的概念,即由于技術的進步、制度的創新、分工的細化和需求的升級,在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一個或多個環節中融入(或分離出)一種或多種新的生產、經營、組織元素,實現產業的融合發展或者產業鏈的延伸,從而使農產品(服務)、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經營組織形式重新組合而產生的新的農業形態稱之為農業新業態。農業新業態盡管有不同于傳統農業業態的新特征,但它的本源仍應該是農業業態。

2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類型

按照新業態的表現形式、形成機理、功能作用等,可將農業新業態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本文對農業新業態的界定,從分析農業新業態形成的機理出發,將農業新業態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融合型,二是分離型。

2.1融合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農業農村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人力、資本、技術、資源、信息等生產要素逐步向農業滲透,促使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經營組織形式、產品形式發生變化并不斷嘗試尋找最佳組合,最終融合為經濟效益最大、生態效益最優的整體,顯示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形成新的業態。在這一滲透、融合的過程中,總有某種因素起主導作用。根據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本文將融合型農業新業態劃分為高新技術融合型、產業融合型、產業內部重組融合型、新型經營主體融合型。

2.1.1技術融合型

新科技革命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及其產業不斷作用于傳統農業,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產品特征和市場需求,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益[6],形成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生物農業等,這類農業新業態稱之為高新技術融合型。

2.1.2產業融合型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深入發展,特別是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升級,農業已經不單單是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產業,它的多功能性逐漸被開發利用,同時轉向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就為農業和旅游、文化、商業等產業的交叉融合創造了條件,并使得2種或2種以上的產業融為一體,形成了休閑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景觀農業、會展農業、陽臺農業等農業新業態[7],這類農業新業態稱之為產業融合型。

2.1.3產業內部重組融合型

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使農業內部的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等子產業重新組合,形成循環農業、生態農業、集約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8-9],這類農業新業態稱之為產業內部重組融合型。

2.1.4新型經營主體融合型

規模化和多元化經營主體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加大多元化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快速發展,以及近年來返鄉和下鄉創業農民工、大學生、復員兵、科技人員等的加入,打破了我國單一的以小農戶家庭承包為主的農業經營主體格局,形成了農業經營組織由單一的家庭經營向多種類型的經營主體并存的格局[10],這種經營形式的農業新業態稱之為新型經營主體融合型。

2.1.5資源開掘型

在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下,原來一些不能被開發利用的資源,如戈壁灘、砂石地、鹽堿地、灘涂地等不適宜耕作的閑置土地,以及光熱資源等被開發利用,形成了戈壁農業、光伏農業等新業態,優化了農業布局,提高了經濟和生態效益[11-12],這類農業新業態稱為之資源開掘型。

2.2分離型

隨著我國農村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部分農民專業化經營觀念和能力的提升,一些生產環節逐漸從傳統的生產方式中分離出來,形成了社會化的農業服務組織,如農機專業服務隊、植保專業服務隊等,提高了農業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并延長了產業鏈[13-14],這種類型的農業新業態稱之為分離型。

3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時代特征

自黨的十八大推進農業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以來,我國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并呈現出以下順應時代要求的新特征。

3.1創新性

創新是引領產業融合發展的第一動力。合作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等新型經營方式,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農業生產租賃業務、農商直供、產地直銷、食物短鏈、社區支農、會員配送等新型經營模式,電子商務、物聯網、大數據、生物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都是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科學技術創新的結果。

3.2開放性

新時代,農業正以開放的姿態,著力“走出去”與“引進來”,以全方位、跨行業、深層次的趨勢,融合企業家、科技工作者、職業農民、新農民、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融合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物聯網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滲透,融合政府資金、社會資金、民間資金等多渠道資金的開發,融合旅游、文化、養老、教育等產業的參與,等等。因此,開放性又可以稱為融合性。

3.3共享性

農業新業態的開放性(融合性)將農業與工業、農業與服務業、農村與城市有機的連接起來,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拓寬了二三產在一產中做文章的空間,讓一產和二三產相互共享了彼此的發展成果,在提高一二三產業經濟效益的同時,讓城市居民共享了農業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豐富了全民的精神生活[15-16]。

3.4協調性

農業和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打破了行業、區域、城鄉之間原有的阻滯障礙,帶動更多資源要素進入農業農村,城鄉協調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協調發展,資本、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協調發展,各種要素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

4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實踐要求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新業態的全面迸發,以優質、高效、多元的姿態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農產品(服務),進一步促進了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和農民增收,但同時也對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提出了適應時代特征的實踐要求。

4.1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農業新業態是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或新資源、新要素的開掘利用。必須以這個規律為依據,優化農業的各種供給資源和要素,讓市場決定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市場價值規律和國家宏觀調控下,合理安排各個生產要素的結構比例,提高各要素的生產效率。

4.2同城鄉融合發展相結合

城鄉間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將城市與農村分離開來,使工業與農業對立起來,阻止了正常的城鄉交流。而發展農業新業態,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最根本的是要促進和加快人力、資源、資本等生產要素在城鄉間的合理流動,特別是優秀人才、優勢產業、優質資本逐漸從城市向農村回流,為拓寬城鄉融合發展新領域提供了新途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制度和觀念,徹底掃除一切影響資源要素合理流動的藩籬,健全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制度、統一的體制、統一的政策,讓城鄉資源要素暢通無阻地流動起來,促進城鄉社會的融合發展,才能更大限度地激發農業新業態的發展活力。

4.3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

新時代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再僅滿足于吃飽穿暖的消費要求,而是對自身的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僅追求健康消費、綠色消費,而且更加注重精神享受,這對農業的供給結構和供給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發展必須立足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產品供給,保證農產品供給的多元化,加快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水平,處理好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優化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立起高效、優質、多元的農產品供給體系[17]。

4.4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農業新業態是新時代的新產物,必須有適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如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全面建立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公開和依法保護制度。還要更好的發揮政府在開辟新業態,完善市場因素,保障市場自由,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作用。

作者:陳文杰 李紅霞 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4hu44四虎在线观看| 8x8×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1000部禁片黄的免费看|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黄页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西西人体大胆扒开瓣|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好吊妞视频在线|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极品美女aⅴ高清在线观看| 宅男66lu国产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中文综合在线观| 五月天丁香在线| 熟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 最近中字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洗澡被王总干好舒服小说| 怡红院在线播放|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456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完全| 国模吧2021新入口| 免费观看成年人网站|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