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技術推廣基本現狀及對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農技推廣工作實際出發,分析了當前榆陽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對策,以期對榆陽區農技推廣工作未來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農技推廣人員;發展對策;榆陽區農業技術推廣
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農業實際生產力轉化、農業高新技術應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農業技術推廣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增強了信心和動力。
1榆陽區農業生產條件及發展基本情況
榆陽區位于陜西北部,隸屬于陜西省榆林市,以明長城為界,南部為丘陵溝壑區,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屬典型的大陸性邊緣季風氣候,四季冷暖分明,年平均降水量365.7mm,年平均氣溫8.3℃;北部風沙草灘地區水資源豐富,南部丘陵溝壑區水資源貧乏;全區總面積7053km2,其中耕地面積9.35萬hm2,農業人口35.7萬人。榆陽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土地流轉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形成北部風沙草灘地區一戶一田,南部山區村組發展產業,壯大農業經營規模,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糧食、畜牧、蔬菜三大主導產業,加強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建設成了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全國小雜糧主產區、全國春玉米高產區、全省生豬養羊第一大區、陜西省蔬菜基地。
2榆陽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現狀
2.1發展概況
榆陽區設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區園藝技術推廣站,區種子管理站,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區農村能源技術推廣站,區農廣校等區級推廣機構,2012年在全區21個鄉鎮設立7個區域農業技術推廣站,形成分片區指導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同時實施農業科技特派員科技支農、農村創業行動計劃,形成村村有農業科技特派員,從事技術推廣、科技試驗示范帶動農業全面發展。榆陽區為擴充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從2012年至今通過公開招聘、振興計劃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專業對口人才4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名,多數屬于農業類對口畢業生,技術推廣人員配置較為合理。農技推廣人員中53.9%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占所有人員的6%。專業技術人才171人,初級職稱占60.2%,中級職稱占26.9%,高級職稱占12.9%。從年齡分布層次上來看,全區專業技術人才結構日益合理,逐步形成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梯次結構,35歲以下占31.4%,35~50歲占53.8%,50歲以上占14.8%,是榆林市農業科技戰線中實力最強的隊伍之一。榆陽區大力開展以玉米、馬鈴薯、小雜糧、蔬菜為主導的種植產業工程,建立各類示范基地(點)150余個,引進玉米、馬鈴薯、小雜糧和特色瓜果菜等新品種200多個,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80多項,全區良種良法推廣率達到95%以上,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助農、興農、強農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2.2農技推廣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隨著全區農業結構調整,近年來區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鄉鎮區域站做好技術培訓、病蟲防治、作物栽培相關技術試驗示范及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各項工作,促進了種植業生產的全面發展,但是榆陽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2.2.1鄉鎮農技推廣事業經費不足目前作為農技推廣工作一線的各個區域站沒有足夠的經費來開展農技推廣工作,依靠上級撥付經費維持。區域農技站技術推廣設備缺乏和落后,僅依靠速測儀和知識講解無法解決農戶的實際需求,也將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激情消耗殆盡,無法發揮潛能。
2.2.2鄉鎮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人力儲備不足農技推廣工作考核評審制度和農技推廣人員評優激勵機制不完善,晉升空間狹小,長期以往,農業技術人員難以在基層扎根,一有機會就離開鄉鎮區域站,通過外調或借用等方式到其他部門工作,造成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流失。偏遠區域站只有二三名農技推廣人員,技術力量明顯不足,急需補充新人。2.2.3農戶認知不足,農技推廣工作落實難當前,農村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居住,務農人員主要是老弱病殘婦,參與農業生產的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受小農思想的影響,對新技術應用難以接受,害怕調整種植結構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難以全面推廣新技術。
3榆陽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對策
3.1健全服務體系,強化農技推廣綜合性全方位服務
加大農技推廣經費,引入先進的農技推廣設備和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技人員生活待遇和下鄉補助。鼓勵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將農戶與農業龍頭企業結合在一起,農技推廣人員與農資企業種植技術人員共同發揮作用,互利互惠,形成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健全服務體系。充分考慮農民需求和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立地條件,確定和安排農業推廣項目。
3.2完善鼓勵激勵機制,建立科學的農業技術人員評價體系
目前正處于事業單位改革的十字路口,完善農技推廣人員的考核與晉升制度迫在眉睫。激勵機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在制定策略時要充分考慮青年推廣人員和中年推廣人員間的個體差異,考慮工作年限和經驗對這兩個層次推廣人員的影響,貼合實際制定鼓勵激勵機制,激發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推動農技推廣工作穩步開展。建立區鄉遴選晉升制度,在達到工作年限后的優秀工作者或有特殊貢獻的方可選調到區級推廣機構,解決鄉鎮基層農技推廣工作者晉升和出路問題。同時應建立完善農業技術獎勵管理,設立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應用相關的重要獎勵,從名譽獎勵和物質獎勵兩個方面對農技推廣人員進行表彰,解決農業技術獎勵行政化、單一化的問題。
3.3加強專業培訓,促進農技推廣工作人員知識更新
農民需求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出發點和推廣的動力。雖然榆陽區多數農技推廣人員都是農學類專業出身,但是多數人員實踐操作經驗較少,缺乏應用能力。因此農技推廣人員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教訓,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同時除卻繼續教育外,增加農技推廣人員專業培訓機會,結合外出考察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將農業信息和技術推廣工作相結合,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增強推廣能力。
3.4有序開展職業農民培訓,提高農村農民農業生產技術
通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服務110,專家小院,科技示范戶,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等方式進行宣傳,結合專題講座、現場技術示范、農忙咨詢農閑學習等形式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借助多媒體技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通過小面積多點示范帶動大面積推廣,同時配合無息小額貸款、農資供應、農機購買補貼等政策,吸引農民采用新技術提高種植產量。當然,政府可頒布返鄉種植優惠政策,吸引部分進程務工人員或大學生返鄉務農,培育出新一代的高學歷硬素質職業農民。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農業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只要有農業發展的需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就不會停止。積極開展農技推廣工作,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水平,讓更多的農民享受農業技術帶來的福利。
參考文獻
[1]李豐玉.榆林市榆陽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J].農業科學研究,2015,36(2):82-85.
[2]孔繼林,劉昌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討[J].基層農技推廣,2017,5(1):6.
[3]彌鑫.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18,12(5):106-107.
[4]譚福琛.農業技術推廣激勵機制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8.
[5]賀香,王友玉.農村農業技術推廣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綠色科技,2018(3):189-190.
作者:藺亞莉 曹嬌嬌 單位:榆陽區巴拉素區域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