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機械的發展重點與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現狀及發展趨勢
1.1農業機械采用GPS定位、激光制導、產量傳感器等高新技術目前,在發達國家,不同規格激光控制平地技術設備以及安裝帶GPS定位系統和產量傳感器的收獲機已被廣泛應用,以適應精準農業的要求。植保機械加裝風幕、變量施藥設備,實現防漂和超低量噴灑。噴灑系統計算機控制裝置可根據機械作業速度、大氣參數(濕度、溫度、風向、風速等)、作物病蟲草害程度、機械具體位置,確定單位面積噴量。
1.2農業機械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方向發展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持續滿足目前和世世代代的需要,能較好保護現有資源和環境,技術上適應,經濟上有活力,而且社會能夠接受的農業”這一可持續農業的基本概念,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開發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機械。目前,節能低排放的拖拉機、保護土壤的保護性耕作機械、節種的精量播種機械、節水的灌溉機械、節藥低殘留的植保機械等已經成為農業機械發展的主流。
1.3農業機械采用先進的生產制造模式目前,發達國家農業機械的生產和制造已從傳統的制造方式轉向現代加工方法,大量運用數字化設計、數控加工、柔性生產線等技術,具有設計周期短、柔性大等特點。農業機械制造業已應用計算機集成制造和智能制造、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等先進制造模式。
2我國農業機械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農業機械品種結構不能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近年來,盡管我國已經生產制造出了大量的農業機械,但是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以及土地的流轉和規模化種植,相對于整個農業生產來說,農業機械種類少,遠遠滿足不了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業機械品種結構與農業生產與發展的需求之間的不適應性越來越突出。中小型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供大于求,造成惡性競爭;而很多技術含量和生產效率高的大中型產品,不能生產或沒有形成生產能力,且產品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水平差距很大,還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要,農產品深加工機械、牧草類機械等大型高效的作業機械仍然主要依靠國外進口。農業機械空缺項的品種增補、向產前產后延伸的領域拓展、單一功能向綜合的功能完善、信息與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提高已成為當務之急。
2.2原始創新匱乏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機械行業大多采用技術引進、跟蹤模仿的發展模式,缺少對各類產品技術的應用機理、設計理論的研究,難以掌握核心技術。重大產品開發尚停留在試驗設計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新產品開發周期、新產品技術產業化轉化時間都很長,產品可靠性考核仍以田間試驗為主,產品的可靠性設計技術應用尚屬空白,嚴重制約了產品技術成熟周期,在高端技術與產品上難以與國外產品展開有效競爭。
2.3農業機械生產企業缺少技術支撐由于受農民購買力的限制,農業機械價格始終在低位運行,農業機械生產企業資金積累比較困難,從而難以留住技術人才和開展技術創新。由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導致了農業機械生產企業技術缺乏,農業機械得不到更新,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從而影響到農業機械生產企業的持續發展。
2.4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低我國從事農業機械駕駛操作的主要是農民,許多農民沒有經過正規的農業機械操作培訓,從而無法駕駛操作高級一些的大型農業機械,甚至導致農業機械頻繁發生各種安全事故。
3我國農業機械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重點
目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已有十六大類3200多個品種,就產品技術性能、工藝水平及制造質量而言,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的差距;農業機械以小型農機為主,還遠遠滿足不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此外,一些農業機械的開發能力仍顯薄弱。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將更加緊密,這也是世界農業科技進步的基本規律。今后,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將以良種、良法相配套為切入點,以節地、節水、節肥、節種、節藥、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機械技術為重點,突出節本增效功能,大力推廣機械深松、復式整地、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節水灌溉、秸稈粉碎還田與秸稈回收相結合等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將圍繞提高糧食單產、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普及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重點發展的農業機械有動力機械、大型收獲機械、整地機械、播種機械、田間管理機械、畜牧機械和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等。
3.1農業機械向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發展實現農業機械智能化、自動化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需要,是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必然要求。精準播種、精準平衡施肥、精準灌溉是精準農業的基本特征,而精準化的農業機械是載體。實現農業機械智能化、自動化、精確化是未來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以微處理器、單片機、計算機與光電子為基礎的農用智能儀器和傳感器將武裝農業機械。
3.2農業機械向綠色產品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各生產制造過程中過度消耗資源,并產生了嚴重的污染,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目前,環境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社會對于會產生有害物質的機械設備的限制也越來越嚴格。因此,生產污染小、功率大的新型“綠色”農機是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為了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農業機械設計、制造、運輸、使用等各個方面,以“環境負擔最小、資源利用最高”為原則,把綠色制造技術引入農業機械生產行業。生產新型“綠色”農業機械必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3.3農業機械向管理信息化、服務體系化方向發展精準農業是以“3S”技術為信息基礎,這就要求未來農業機械管理實現信息化,先進的信息控制技術將應于農業生產。同時,完成精準農業的全過程需要從高新技術到計算機信息網,再到農業機械、傳感器、田間作業等不同層次、不同目標和不同作用的服務組織體系,需要加強農機科研、生產、供銷、推廣、使用與管理等方面的綜合協調,即實現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化。
4結束語
針對我國農業機械發展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制定規劃和標準,統籌部署,加強引導,加大科技投入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力度,加強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提升農業機械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作者:徐斌 單位:山西省五寨縣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