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分子實驗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莉麗費昭雪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西安
開放實驗室是指在時間、空間和內容等方面開放的實驗室。廣義地講是指從事開放性實踐活動的實驗室,把實驗室的資源提供給進行實驗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人們。狹義地講,開放實驗室是指僅對在校學生開放的實驗室,供學生自主做實驗、從事科研活動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學院重點建設的綜合、開放性實驗室,也是為適應“本科教育質量工程”重點建設的創新實驗室。幾年來在該實驗室的開放與管理方面我們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實驗室開放的形式和內容
由于高校性質不同,表現出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開放實驗室,因此開放實驗室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我院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綜合性開放實驗室,為適應教學、科研對實驗室及儀器設備的需求,更好為教學和科研服務,我們對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采取了全天開放的形式,即在實驗時間、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對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和科研人員全天開放。在開放的內容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承擔林學、森林保護等專業本科生“生物技術概論”、“林木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昆蟲學”以及研究生“林業生物技術”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在實驗教學方面,學生除了指定的實驗項目外,學生也可以自選實驗題目,自己安排時間,獨立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
2.承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課題(項目)和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創新項目的實驗和研究任務。林學院本科生每年申請獲批的我校“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項目15~20項,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創新項目3~5項,其中大部分實驗研究是在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完成的。3.承擔本科生、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實驗研究任務。每年在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完成學士學位畢業論文實驗研究的本科生約20~25人,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畢業論文實驗研究的研究生10~15人。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期間實驗室全天開放。
4.承擔教師及科研人員的科研項目的實驗研究任務。幾年來共承擔國家“863”項目“耐鹽、抗蟲轉基因楊樹新品種的選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菌根真菌對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重建的作用機制”、“落葉松-楊柵銹菌DNA多態性及小種SCAR標記”以及省部級課題和校內課題等15項課題的實驗研究任務。
二、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
1.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對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和研究人員全面開放,實驗室的硬件環境必須要有保障。隨著實驗項目和實驗時間的增加,在使儀器設備使用率提高的同時,對儀器設備的需求量(包括種類和數量)也會增加。所以,增加實驗室經費投入,加強實驗室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幾年來學校及學院對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不斷增加經費投入,先后購置了PTC-200,HybaidPXⅡ基因擴增儀、冷凍高速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電泳系統、細胞融合儀、分子交聯儀、超低溫冰箱、Leica熒光顯微鏡等大型設備30余臺件,實驗室目前有儀器設備90多(臺)件,總價值133.6萬元,可進行基因擴增、基因克隆、分子標記、原生質體融合、分子定位等實驗和研究。除了保證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物技術概論”、“林木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昆蟲學”、“林業生物技術”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外,也為實驗室對博、碩士學位論文以及教師和科研人員科研項目的開放提供了硬件保障。
2.實驗室管理
實驗室開放后,進入實驗室的人數增多,實驗項目及內容和實驗時間也不盡相同,這不僅使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時也給實驗室的管理帶來一系列列問題,因此開放實驗室能否良好運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方面,先要制定相應規章制度,完善開放實驗室管理體系和考核辦法。我校實驗室管理處對全校實驗教學中心、專業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學院又根據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開放的情況制定了實驗室開放實施細則等相應的制度,其中一些規章制度直接上墻公示,使進入實驗室的學生或其他人員能夠隨時看到并遵守這些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的建立為開放實驗室的運行奠定基礎,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考慮。如實驗室的開放使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但同時導致儀器損壞率也相應增高。由于學生對儀器設備不太了解,操作不熟練,造成儀器設備不同程度的損壞。即使是一些教師和研究人員也不一定對所有儀器都能熟練操作,由此導致儀器損壞率增高,增加了維修設備的費用。由于有些大型儀器不能很快修好,會影響實驗的繼續進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編寫了《常用儀器使用手冊》,掛在實驗室墻壁上,并對初進實驗室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對于一些貴重儀器則在每臺儀器上都配有詳細的操作使用說明和要求,如《熒光顯微鏡操作規程》、《高速冷凍離心機普通操作規程》、《HybaidPXⅡ基因擴增儀操作規程》等。使用大型儀器要登記,并填寫使用記錄,做到責任到人,使儀器的損壞率明顯降低。
三、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專業實驗隊伍和技術力量不足
實驗室開放之后,實驗內容增多,除了教學計劃內的實驗外,還有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以及學生申請到的“基地”科技創新項目和“挑戰杯”科技創新項目,雖然這些項目都有指導教師,但教師不可能隨時跟隨學生進實驗室進行指導,主要是靠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思考,因此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實驗技術人員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能給予解答或解決。因此要使實驗室做到全方位的開放,就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包括實驗教師在內實驗技術隊伍。學校各級領導及管理部門應重視實驗隊伍的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在建立專業實驗教師隊伍的同時,鼓勵實驗室工作人員深造,提高學歷層次。并建立相應激勵機制,調動實驗教師及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2.實驗經費不足
實驗室開放后,由于實驗內容增多,而且很多實驗是創新性、綜合性實驗,實驗費用遠高于傳統實驗的費用。實驗經費不足,影響了實驗的開出,達不到開放實驗教學的目的。為了保證開放實驗的正常運行,學校應設立開放實驗室專項基金,從源頭解決制約開放實驗室的問題。對科研項目的開放項目,學校或學院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如一些儀器設備的有償使用等,以便給實驗室一定經費支撐,保證開放實驗室的正常運轉,使其進入良性循環。
3.要找到有效的實驗管理方法
專業課實驗教學的開放必然給實驗室的管理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學生不再按照規律的時間和班級來做實驗,每次實驗課各個學生的實驗內容也不盡相同,這樣在實驗場地、各種實驗用品和儀器設備的使用方面隨時會出現各種問矛盾和題要。因此有效的管理辦法是保證開放實驗室良好運行的關鍵。此外要詳細記錄每個學生和進入實驗室人員的相關信息,以及實驗室相關信息和數據,靠人工記錄是很難完成的。因此需要依靠計算機甚至互連網使實驗管理的工作簡便化并且提高可靠性。
總之,實驗室開放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只是實驗室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而是涉及實驗室資源、實驗教師及實驗室管理人員、學生等多方面。只有系統地解決好各方面的問題,才能使開放實驗室良好運行,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