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植物品種權保護及發展戰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2014年第九期
1.植物品種權保護意識應繼續加強四川省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和授權量雖然位居前列,但近年來,申請量已落后北京、山東、河南等省。2011~2013年,四川省通過省級審定水稻、玉米、油菜、小麥、大豆、棉花、馬鈴薯品種187個,通過國家審定上述7項作物品種336個,累計通過審定品種523個,但同期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申請量僅為213個,扣除省級和國家重復審定的品種數目外,申請數量仍不及審定通過品種數量的50%,意味著大部分品種沒有得到有效保護。
2.申請保護植物新品種結構單一四川省是一個農業大省,除水稻、玉米、小麥、油菜、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外、小雜糧、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等作物種類也十分豐富。從四川現有申請與授權保護的品種看,水稻、玉米、油菜、小麥等占了絕大多數,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申請保護數量偏少,申請保護的結構不太合理。
3.品種權侵權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按照農業部打擊侵權及假冒偽劣種子工作的統一部署,四川省加強了行政執法力度,但每年仍然發現為數不少的侵權行為和處理大量侵權案件,說明少數種業企業守法意識不夠。每年種子真實性例行監督抽樣鑒定發現,部分水稻、玉米抽檢品種真實性存在問題,尤其玉米品種問題比較突出,部分品種涉嫌套牌,具體表現為以其他品種冒充授權品種,或者包裝的是授權品種而以其他品種名稱在市場銷售。
4.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不強目前,種子銷售渠道呈多樣化趨勢,郵政配送、網購等比重在逐年增加,給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農民在購買品種時,更多比較的是價格,傾向于購買廉價的種子,又沒有索要發票或保存購種憑據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助長違法種子經營企業的侵權行為。
5.植物新品種保護維權比較困難根據《條例》和農業部規章規定,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的處理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承擔,而侵權行為多發生在縣鄉農業生產區域。這種執法格局導致品種權人取證難、耗時長、維權成本高,也削弱了農業行政執法的力度。同時,農業生產季節性很強,侵權行為發生多在大、小春農業生產供種季節,受執法部門人員、資金等條件制約,很難對品種侵權案件做到及時調處。
二、對推進植物品種權發展戰略的建議
1.促進植物新品種創新發展(1)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活動中的知識產權政策導向作用加強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科技政策、貿易政策與知識產權制度的銜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培育區域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制訂適合農業產業發展的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目錄,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與技術進步;充分發揮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作用,大力營造有利于植物新品種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健全激勵農業育種創新機制,支持育種人申請國內外品種權,鼓勵新品種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化。(2)培育農業植物品種權創造主體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帶動作用,引導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工作機構與管理制度;鼓勵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設立知識產權工作專項資金;將獲得品種權等知識產權的數量質量指標納入科研工作的評價、考核體系;鼓勵農業企業及個人農業植物新品種權創造。(3)實現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引導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探索知識產權成果向企業轉移的新型實現形式。引導創新主體采取知識產權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
2.促進植物品種權轉化運用(1)制定和實施品種權產業化政策支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以植物品種權為重點,制定和實施品種權產業化政策,促進品種權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運用,推動農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2)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廣堅持技術創新服務農業,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促進新品種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農業生產力,建立農業品種權分享和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品種權向市場化、產業化的轉化。(3)推動種子企業成為植物品種權運用的主體支持種子企業實行戰略重組、整合并購,積極引導建立具有自主創新研發能力的大型種業集團。鼓勵企業加大育種創新與新品種推廣投入;提高種子企業研發成果管理水平,防止育種創新成果流失。支持企業打造知名品牌產品,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農產品的對外貿易。(4)培育品種權應用主體積極引導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通過委托開發、技術協作、共同研發等形式開展技術合作。以品種權為紐帶,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快技術轉移,推動技術進步,培育一批綜合運用農業知識產權、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大型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生產示范基地。
3.加大對品種權人的保護力度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強化農業植物品種保護維權和依法管理的工作基礎,推動行政執法和司法懲處并行的聯合保護;打擊壟斷、掠奪性經營等濫用知識產權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維護進出口秩序,進一步提高我省出口農產品的國際聲譽;促進品種權創造、轉化、使用、管理、維權等環節的良性互動,增強公眾對新品種保護制度的認知度和公信力,使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4.健全管理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DNA指紋圖譜技術平臺和數據庫建設,建立和完善信息數據庫和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從申報到授權、使用、交易狀態跟蹤;建立和完善育種材料、育種方法、品種權評估和交易等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信用評價和誠信機制,壯大管理隊伍,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積極扶持和引導農業品種權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擴大品種權人隊伍,提高業務水平,改善服務質量;大力支持和鼓勵品種權保護相關的自律、維權,發揮行業協會在保護和管理方面的積極功能,暢通品種權侵權投訴和權力救助渠道;健全完善植物新品種保護測試機構,培養專門人才,建設專業人才庫;建立植物新品種保護協調機制,組織開展植物新品種保護政策法律咨詢;為國內科教單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個人向境外申請品種權保護,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服務。
作者:舒長斌劉俊豆鄧麗單位:四川省農學會四川省種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