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技建設對現代農業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改善鄉鎮農技機構辦公條件,激活農技人員服務熱情
借助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整合多方資源,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率先啟動鄉鎮農技站業務用房新建和改擴建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佳陽鄉新建農技站業務用房,疊石等8個鄉鎮農技站業務用房改擴建任務,新建和改擴建總面積1215m2,還有1個鄉鎮農技站新建和3個改擴建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推進中。市政府投入項目建設配套資金102.5萬元全部到位,對已完成的鄉鎮農技站配備了農產品檢測儀器、科技摩托車、辦公用具、數碼相機、GPS定位儀器、培訓器材等設備,大大提升了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辦公裝備,實現了鄉鎮農技站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下鄉有工具,改變以往“一張嘴、兩條腿”的傳統服務模式和下鄉走馬觀花的工作方法,基層農技人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站為家的思想在廣大農技人員身上充分體現,服務態度、工作熱情和效率大大提高。如:硤門鄉喻足衡、貫嶺鎮黃定銀、管陽鎮汪涌等農技干部配備一輛農業科技摩托車后,進村入戶時間更多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只要有農民求助,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及時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深受當地農民的認可和歡迎,成功地探索出打通農技推廣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嬗變之道。
2加強農技人員培訓教育工作,發揮其帶頭指導作用
根據福建省農業廳《關于2013年福建省基層農技(畜牧獸醫)人員培訓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結合福鼎市實際,制訂了《關于組織開展2013年福鼎市基層農技(畜牧獸醫)人員培訓方案》。全市138名農技人員分類別參加部、省級、市級舉辦的業務培訓班。選送3名農技員參加南京農大和北京農業干部學院舉辦的農業部萬名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訓班;種植業、畜牧業2名分管領導參加省級重點班,2名項目管理員和2名信息員分別參加福建農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舉辦的省級項目管理員和信息員培訓班;目前,計劃選派30名項目專家等農技推廣骨干人員參加省級培訓班。2013年11月20日~22日,福鼎市農業局舉辦市級基層農技(畜牧獸醫)人員培訓班,參加培訓人數105名,邀請省農業廳、省農科院、寧德市農業局等相關專家教授開設專題技術講座,編印了《福鼎市基層農技(畜牧獸醫)補助項目農技人員培訓教材》。通過輸送農技人員到部、省、市級培訓,促進了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提高了農技推廣隊伍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按照“農戶至上,竭誠服務,快速高效”的服務宗旨,進一步規范運作“12316”農業服務熱線,充分發揮電話咨詢、現場指導、科技下鄉、農技培訓、網絡信息服務功能,做到“一杯熱茶、一張笑臉、一張椅子、一句問候”,自覺延長熱線服務電話接聽時間,除雙休日有人值班外,中午、晚上休息時間將熱線固定電話轉到手機上,對群眾來電來訪,能解答的當場解答,當場解決不了需轉文辦理的,及時交局相關股(站)或專家回復,需到現場辦理的派出專家隊伍實地勘察辦理。做到橫向溝通聯動、縱向上下互動,形成反應快速服務隊伍體系。“12316”服務熱線率先與福建省農業信息中心對接,第一時間將本地的農業新聞與省廳信息中心同步、資源共享,有效提高了新聞信息的及時性。2013年“12316”服務熱線共接來電和來人咨詢1.9萬多人(次),組織農業技術人員下鄉9860人(次)。
3創辦特色農民田間學校,培育現代新型農民
為探索農技推廣新機制、新方法,構建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服務平臺,培養高素質的輔導員人才隊伍和科技帶頭人。福鼎市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真正在田間地頭開辦農民田間學校,每所田間學校有學員35名,專、兼職輔導員3名,配備培訓器材、辦學設備和實訓基地等,這種辦學新模式大大提升了辦學質量。福鼎市康禾植保農民田間學校還配備了視頻服務終端設備,方便農民咨詢;福鼎市恒潤高優農業農民田間學校以“面對面培訓、手把手指導、心連心服務”的辦學模式深受學員歡迎。福建省委尤權書記、省政府陳榮凱副省長、省農業廳張立先廳長等領導先后蒞臨福鼎市設施農業、康禾植保田間學校和福鼎市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指導工作。2013年11月30日~12月1日,國家農業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督導組蒞鼎督導檢查,對福鼎市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真正在田間地頭創辦農民田間學校及富有特色建立“特崗計劃”,得到國家農業部督導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2013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縣農技骨干人員培訓班作為培訓教材之一。2013年,共舉辦培訓及現場觀摩展示交流會36場3100人(次),涉及福鼎市水稻、蔬菜(福鼎檳榔芋、冬種鮮食蠶豆)、水果(四季柚、草梅)、茶葉、生豬6大主導產業,發放福鼎檳榔芋栽培技術規程,水稻同產栽培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設施農業技術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教材18000多份,制作教材課件20個。通過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為特點的農民田間技術培訓學校,培育一大批現代新型農民,推動福鼎市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為福鼎市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4發揮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五新”全面推廣
通過“五大”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的示范和推廣,促進了福鼎市特色農業快速發展。目前,福鼎市初步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生產格局,出現了店下鎮萬畝冬種蠶豆、貫嶺鎮萬畝福鼎檳榔芋、前岐鎮萬畝福鼎四季柚、點頭鎮萬畝無公害茶葉、店下鎮和太姥山鎮兩個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區。店下鎮店下村(鼎逗豆蠶豆)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太姥山白茶園、貫嶺黃梔子、巽城網箱漁排3大農事景觀分別以茶園景觀、花卉景觀、漁業景觀入選中國“美麗田園”。福鼎市“五大”示范基地共推廣種植面積13600畝,實現總產值1.6億元。帶動輻射福鼎市前岐鎮水蜜桃、佳陽蕉宕綠禾盛設施農業(大棚番茄)等10個基地,累計推廣10600畝,實現總產值7600萬元。為有效發揮示范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各基地由首席專家負技術總責,制定生產方案確定主導品種與主推技術,把基地分新品種、新技術、課題試驗等,使基地成為品種展示、技術示范、信息傳播、培訓創業的平臺,建立市、鄉、村三級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網絡,突出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強技術指導力度,對示范區域內的村民進行科技培訓,現場指導,提升他們的種植技術水平,促進農村穩定、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作者:林禮獅單位:福建省福鼎市農業局科教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