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嵌入式中藥劑量安全預警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技廣場雜志》2015年第二期
1研究目標
系統(tǒng)擬達到如下目標:(1)初步形成中藥劑量安全性評價方法學,為其他單藥或者復方中成藥安全性評價提供示范。(2)建立中藥劑量安全性數據庫和知識庫,實現中藥安全使用信息共享,為上一級數據平臺作必要的補充。(3)初步設計在中醫(yī)院醫(yī)生門診工作站上添加劑量預警模塊,及時警示臨床醫(yī)生,減少由于超量使用中藥可能會導致的不良反應;并顯示相關知識、案例和文獻幫助醫(yī)生及時地識別、處置中藥不良反應。
2系統(tǒng)詳細設計
2.1整體技術路線醫(yī)生處方錄入完成并在保存成功前調用預警模塊,系統(tǒng)對照藥物安全劑量數據庫、處方信息和病人患病信息,若出現藥物超安全劑量使用情況,顯示警告信息并推薦安全劑量范圍,并根據需要決定是否載入相關文獻。整體技術路線如圖一所示。
2.2文獻采集組織成員對CNKI、萬方、維普等文獻數據庫進行檢索,應用頻次分析方法對中藥劑量相關的不良反應報道文獻中信息進行挖掘與分析。選擇20味代表性中藥和10個臨床常用的方劑,分析藥物在不同劑型、不同配伍、不同用法、針對不同主治病證等情況下的用量與其發(fā)揮功效的關系,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建立中藥、方劑用量描述基礎詞表,將不同時期、不同典籍上的量效描述進行標準化,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將調查到的實際情況與查閱的文獻要點進行疏理和綜合分析、歸納,以便于計算機統(tǒng)一處理。目前正在對檢索資料進行分類和整理,并錄入到計算機中。課題組擬決定采用常用的20種毒性中藥進行研究。
2.3藥品別名處理藥名信息按《中醫(yī)大辭典》、《中藥大辭典》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并建立中藥藥品別名庫。中藥別名數據整理完成,擬錄入到數據庫中。
2.4確定數據庫存儲結構數據庫分為原始數據層、邏輯數據層、應用數據層和數據字典層。原始數據層存儲搜集整理的文獻的原始數據;邏輯數據層存儲藥物與用量關系數據,其中存儲《中國藥典》中的推薦用量和不同情況下推薦用量;應用數據層為臨床醫(yī)務人員和科研工作者服務,提供知識服務功能;數據字典層是其他層的支撐,定義多個數據字典表如藥物別名庫、文獻屬性等標準字典庫。目前數據庫定義如下:(1)病人基本信息:人口學信息、入院登記信息、體溫信息、過敏史;(2)文獻信息:根據文獻信息表內容采集,并定義文獻相關聯(lián)動的藥品和關鍵字;(3)處方基本信息:根據聯(lián)動的關鍵字段采集醫(yī)生錄入的處方信息,根據運算規(guī)則判斷藥物劑量是否超過安全劑量;(4)中藥基本屬性庫等。主要數據庫結構如下。參考相關文獻,總結出一些與藥物使用劑量緊密相關的因素,如年齡、患病時期、性別、劑型、用藥目的、體質強弱、病程長短、病勢輕重等。這些關鍵字應該和醫(yī)院的信息系統(tǒng)中處方記錄的相關字段關聯(lián),才能產生聯(lián)動效果。
2.5確定告警觸發(fā)邏輯和知識庫檢索維護規(guī)則以關鍵字為基礎,合理定義檢索策略,使用戶能夠從多方面查詢文獻以及適應大量數據挖掘研究。醫(yī)生在點擊保存處方或檢查處方按鈕時,觸發(fā)相應規(guī)則:程序收集當前處方的病人信息和處方信息,根據關鍵字數據表每個需要進行比較的聯(lián)動字段,再從中藥劑量數據表中檢索該藥的安全劑量。逐個對比數值,發(fā)現超劑量情況即顯示告警信息,并由醫(yī)生決定是否顯示相關支持文獻或藥理信息。
3結束語
系統(tǒng)作為中藥合理用藥系統(tǒng)的一部分,將中藥劑量相關的不良反應的監(jiān)測和預警功能拓展到HIS應用的前端,可以獲得臨床藥品不良反應的原始資料信息,同時進一步完善HIS數據庫;為中藥臨床使用安全再評價提供可供分析的安全性數據;能夠有效獲得參與不良反應監(jiān)測的藥品信息,形成不良反應藥品庫和知識庫,從而進行更加有效的對比分析;將多種超量預警算法集成到分析當中,能夠生成更加智能化的預警報告,能夠及時發(fā)現藥品的不良反應。
作者:周燕玲單位:江西中醫(yī)藥大學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