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人為本的環境科學教課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建設師德師風,優化教育理念
(一)勤奮敬業,嚴于律己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嚴謹、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標準。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從自身做起,認真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專業領域。就環境經濟學科來時,環境科學是一門系統性和交叉性較強的專業,雖然大部分任課教師的專業方向是環境科學,但隨著學科交叉的深入和經濟學特色高校對環境科學專業改革的需要,環境經濟學已經成為財經類高校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叉學科,它涉及到諸多領域,需要同時具備經濟學和環境科學的理論基礎。筆者為了彌補經濟學基礎薄弱的缺點,閱讀了大量的經濟學書籍和著作,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對于環境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都有了較好的理解和應用,不僅實現了自身的進步和發展,也把知識更好的傳遞給了學生,改變了學生對課程無用與枯燥的看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新的積極性。除了知識的傳授,教師的另一個責任就是為人師表,嚴于律己。要求學生自律,先要教師自律,從所授課程的認真準備到面對學生的一言一行,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在環境監測實驗教學中,學生容易發生一些操作錯誤從而導致實驗失敗。實驗前,教師除了對歷次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反復講解,還需要現場跟蹤和示范,一遍遍進行問題的剖析,對已發生錯誤的實驗進行詳細分析,并指導重做。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老師的認真會換來學生的回報,他們會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興趣也大增,做錯的實驗無論多費時都會重新完成。工作中的細節也決定形象,不遲到早退、認真批改作業、上課絕不開手機接電話等,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越是日常的小細節越能體現一個人的態度,因為這些也是我們要求學生最多的,有時的疏忽與紕漏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尊敬減弱甚至消失。
(二)以人為本,引導學生
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面臨著人格心智的獨立和經濟的不獨立、開始獨立生活和不完全融入社會之間的矛盾,現實和理想之間也會存在巨大的反差,網絡成為他們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如何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高校的又一重要任務。盡管從學校、學院到輔導員都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引導和教育,但作為大學生活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也應適當的承擔起引導學生的作用。一個人的人文素質直接決定了他的價值觀、責任感、是非標準和行為準則等,要想讓學生能對教師的課程感興趣,那么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關注學生,引導他們樹立適應社會發展的正確的價值觀、責任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學會做人,才能經得起挫折、風浪和誘惑,堅定不移地實踐自己的人生目標。尤其是大四的學生,他們面臨著很多的困惑,需要教師提供幫助。這樣以來,教師既在輕松的氛圍中傳授給學生各種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認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課下時間和實驗課時間也是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好機會,其實在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學生的很多極具個性和創新的想法,對學生的認識就不會只停留在分數上,他們每個人都是充滿理想的,是獨一無二的。在教師改變了對一些學生的看法后,尊重他們、鼓勵他們、開導他們,學生自然會尊重你,甚至會對所講授的課程也付出比別人更大的熱情,這種變化會讓教師感到由衷的欣慰。
二、改革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效果
教學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知識、方法和經驗的傳授主要通過教學進行,而且學習的主課堂仍然是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傳授學生更多的知識和獲得知識的方法。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但教學效果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在日常的積累中完成的,其中包括了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的完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和手段,它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層面,包括原理和技術方面的教學,針對特定課程設置的多種教學方法的正確組合和運用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推進現代化教學。傳統的教與學和滿堂灌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教學的需要,大學生生長于信息時代,是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體驗者,他們的知識更為豐富、興趣更為廣泛、個性更為張揚,按照傳統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甚至厭學。因此,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進一步開展創新性、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最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不斷改進教學內容
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這樣使得很多教材都面臨一些老化的問題。教材從編寫到出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就可能引起陳舊和與現實脫節的矛盾。現在的大學生更為注重學習的實用性,學生也因此對學習缺乏興趣,甚至逃課去學習他們認為更加有用的東西,或即使坐在教室也是各行其事,課堂效率極其低下。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及時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識,補充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在環境監測課程中,雖然基本方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由于受專業培養方案的限制,學生需要補充了解相關儀器分析方面的內容,為分析測定部分的內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使知識更為系統,也易于理解。此外,隨時根據環保部網站的最新信息,及時更新環境監測的最新標準,而結合目前我國很多城市開始實施新的空氣質量指數(AQI),在教材中介紹空氣污染指數(API)的基礎上又介紹AQI的情況,并讓學生課下繼續深入學習和掌握這部分知識。學生能不斷的了解該領域最新的知識,對于學生的考研深造和就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學生對于教材和講授內容均有較高的滿意度。
(二)增加案例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在一些理工科類的課程中還是具有一定的優點,因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得很多課程的學時減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老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和專業優勢,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重點和難點的知識。但是,作為經濟學、管理學類的課程,則存在一些理論部分比較枯燥難懂,而與實際應用結合的部分只是說明了如何去做,其內容在實踐中可能已經過時或并不實用,這會損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因此,尋找一個教與學的切合點才是關鍵之處,而案例分析法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新的知識,而且生動直觀、集思廣益,使得枯燥的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資源環境經濟學課程包括理論、方法和政策幾部分內容,理論部分內容不僅枯燥而且有些理論不容易理解,教師除了結合圖表進行講解外,還需要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生動的闡述。這樣以來,一方面學生聽課的興趣大增,另一方面對知識掌握更為準確而深刻。在具體的評估方法部分,與現在的實際應用和研究結合比較緊密,因此可以采取提前1~2周分組布置任務,根據命題讓學生自主查閱各種網絡和期刊論文資料,尋找相關的案例,主動思索和深入分析,并制作相應的PPT。在課堂中由教師先對具體的原理、方法和步驟進行講解,多年的實踐證明這樣效率會更高、效果會更好,然后學生分組進行案例的講解,在講解的基礎上大家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而且由于在課下做了大量功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許多積累的問題也在討論和總結中得以解決。這種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為指導,強調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講課富于激情
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氣氛。一名優秀的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應該馬上以飽滿和昂揚的面貌面對學生,絕不能把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入課堂,學生就會被你的情緒所感染,這會成為一個活躍和互動課堂的開始。講課過程中語言是主要的工具,知識最終是通過語言進行傳授的,巧妙的運用課堂語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言除了要清晰準確、流暢通達外,還要充滿激情、抑揚頓挫、富于啟迪,這樣才容易激勵學生、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肢體語言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講授中坐著講和站著講所帶來的氣勢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盡可能選擇站著講課,并走入學生中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樣教師才能帶動起課堂氣氛,融入學生之中。教師還要經常借助一些手勢、姿勢和面部表情表述一些重點內容,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激情的講課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可能要面臨連續講3~4個小時的課程,到后期體力和精力會有比較大的下降,此時就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進來,在提高學生主動性的同時減輕老師負擔。比如,環境監測課程比較沉悶、內容比較分散,教師可能會連續授課3個小時,對于學生容易理解或能夠通過前面所講知識進行理解的內容,可以采取學生自己閱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授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減輕教師的體力與精力消耗。
三、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
教育部提出,高等學校應切實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知識認識的有效途徑,同時它又是創新的基礎,所以加強實踐教學是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近年來,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實踐教學體系方面進行了不斷強化,實踐育人體系一般由實踐教學、軍事訓練、社會實踐活動三個環節組成,環境科學專業作為一個理科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較高,許多課程需要開設實驗課,因此加強實踐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但是,在財經類高校中,實踐教學不能簡單照搬其他工科院校的經驗,必須兼顧自己的特色,以適應學校大的發展戰略,并且能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實驗技能和培養創新思維,使得在有限的課時和實驗條件下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從而為社會提供實踐型和應用型的人才
(一)提高室內實驗質量
環境監測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純靠課堂教學很難掌握,一定要有實驗環節配合,才能達到學習目的。環境監測實驗作為環境監測課程的實踐性環節,涉及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物理測試、生物測試和實驗數據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通識教育和學分制的背景下,只能完成部分內容的實驗教學,而監測實驗涉及到水、氣、土壤、能量、生態等多方面的內容,這就導致了實驗的覆蓋面不全。因此,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實驗項目中選擇SS、COD、鉻、SO2等環境污染中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對一些科研中常用到的大型儀器進行演示,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在噪聲實驗項目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布點,監測、分析校園的噪聲污染情況,這樣的實驗安排使學生能在有效的學時內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實驗技巧和方法。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則對易錯的地方提前進行詳細講解,從原理進行分析,使大家印象深刻,并在操作過程中全程跟蹤,既保證了教學效果,也使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大增,由單純的應付變為主動的獲取知識。實踐證明,學生對監測中的儀器操作和基本的實驗技能掌握都較好,為工作和繼續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強化校外實習效果
實習是極為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由于室內實驗室條件的限制,一些課程的實踐教學在實驗室內難以完成或效果較差,因此很多學校建設了一系列的校外實習基地,加強了與企業的合作,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通過這些校外實習基地的拓展,讓學生熟悉相關實驗的工作流程,盡快把理論知識轉變為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術,強化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就業和進一步深造做好準備。另外,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使用,可以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發現人才培養方案和過程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氣污染控制》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必須安排相應的課程實習,使得學生能通過實習比較熟練地掌握除塵裝置和脫硫設備的原理、結構和工作流程,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在實習前,要求學生結合要實習的相關內容和課堂講述知識,提前熟悉除塵和脫硫設備的原理及結構,為實習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后,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現場實習,實地參觀了解靜電除塵、袋式除塵、石灰石濕法脫硫、氨法脫硫的設備、流程、性能以及運行情況。每到一個實習基地,都邀請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做好筆記,同時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把理論和實際能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實習后,對學生在實習中不太了解的內容和知識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和答疑,最終指導學生撰寫實習報告。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水平。
四、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創新教學
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是具有內在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教學能夠促進科研,科研反過來又可以創新教學內容,強化科研與教學之間的聯系與互動,是高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正在由教學型大學向較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的高校來說,單純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增強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學仍然是高校的首要任務,科研要服務于教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的培養質量,而教學是科研的基礎和平臺,教學的過程也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一些專業方向的研究進展會有較深入的了解,從而有助于及時調整和找出合適的研究方向。
(一)教學促進科研
教學是教育的根本。在教學過程中會系統學習和掌握一門課程的相關知識,同時對教材和各種參考文獻的認真閱讀也能梳理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存在的問題,為科學研究指明方向。尤其是對于一些新的專業課程,課程內容還處在不斷完善階段,除了基礎的理論和方法,許多知識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發展,這就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礎和條件。作為環境科學專業的教師,面臨著學校的專業調整和轉型問題,環境經濟學方向的科研首先應該把教學作為基礎與起點,在系統學習課程相關知識的同時,可以發現環境經濟學的價值評估方法還存在較大的缺陷,亟待進行改進。環境經濟政策的實施在我國已迫在眉睫,但理論和應用研究仍然照搬國外,與我國實際情況脫鉤嚴重,所以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間。
(二)科研創新教學
原教育部長周濟指出:“一個不搞教學的教師,算不上真正的教師;一個不搞科研的教師,成不了第一流的教師;不能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教師,是跟不上時展步伐的教師。”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甚至創新知識的能力。我們要培養的是高素質、復合型、創新性的人才,如果簡單的照本宣科將會極大地制約教學的效果。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時把科研成果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科研成果在課堂教學環節得到恰當的體現。例如,在大氣污染控制和專業前沿教學中,對于生物技術去除氣態污染物的內容就可以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補充。利用微生物進行脫硫是筆者多年研究的課題,對于該方面的國內外研究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并從機理到工藝都有了一定的創新發現。筆者把這部分研究融教學內容,給學生介紹了目前國內外的新工藝和新方法,并對每種工藝的特點和應用情況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都做了說明,使得教學內容更為充實、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為濃厚。
課題研究過程中還要設計完成大量的科學實驗,這對于環境監測課程和實驗教學都有很大幫助。研究中對于一些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會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這是在書本中所沒有的,要靠多次的實踐摸索才能得出,在教學中就可以指導學生少走彎路。在不斷的教學積累中,雖然教學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由于對許多多媒體手段不能熟練應用,導致多媒體的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應該與時俱進、加強學習。還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比如一些課程內容可以讓學生課下多預習,而不是占用課堂時間,要進一步規范教案和加強習題環節。敬業精神和合作意識還有待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得還不夠,缺乏主動性,與一些老師還有較大差距。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是今后進一步努力解決的方向。
作者:貢俊單位:山西財經大學環境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