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以人民為中心論文范文

以人民為中心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以人民為中心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以人民為中心論文

第1篇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會;管理模式;公共服務取向模式

1.管理模式與公共服務取向模式

既然我們要談公共管理模式的變革,那么首先應該明白什么是管理模式。所謂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從企業管理這個角度界定的,通俗地說也就是一個企業在管理制度上和其他的企業所不同的地方。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它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個方面,也就是企業在管理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而作為管理模式之一的公共管理模式,也應該包括這兩個方面的特征,即公共管理規章制度和公共管理文化。公共管理規章制度作為規范管理者行為的一種手段是外在性的,是要求硬性執行的具有被動性,而公共管理文化則是內在性的,是公共管理者在組織中接受熏陶,自身從內心接受整個組織文化影響的結果,具有主動性,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在提倡建立公共服務取向模式時,不僅要從制度上建立,更應該從組織文化上建立,這樣才能將組織的規章制度內化成管理者的思想,真正被其接受且更好地加以實踐。它代表了一種將私人部門管理觀念和公共部門管理觀念的新融合,強調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使命,但又采用私人部門的“良好的實踐”中的質量管理思想。它賦予新型的公共部門——它們既與以往舊的公共組織決裂,又保留了明確的認同感和目標使命——以合法性。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及特征是:主要關心提高服務質量,強調產出價值,但必須以實現公共服務使命為基礎;在管理過程中反映使用者(而不是一般的顧客)的愿望、要求和利益,以使用者的聲音而非顧客的退出作為反饋回路,強調公民權理念;要求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公共服務的使命與價值,強調公民參和公共責任制等。

2.和諧社會的構建:向公共服務取向模式轉變的動力

近些年,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社會失衡和社會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嚴重不足和失衡。這些不和諧現象都使得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而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這些不和諧因素主要是由政府公共服務不到位、越位或缺位引起的。因此,在和諧社會構建中進行轉變公共管理模式,建立公共服務取向模式也就成為必然要求。

2.1政府職能定位與市場經濟發展不和諧。市場經濟是以企業和社會為競爭主體的法制化經濟組織形式,政府的職能在于制定法律法規來規范市場的運作、搞好服務、維護良好的市場運作環境。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但政府仍對市場經濟的實際運作直接干預太多,而對于一些本應由政府提供的市場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還嚴重不足,造成政府不該做的反而做了,但也沒做好;該做的卻沒做或者沒做到位。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錯位使得市場經濟不能健康有序運作,二者嚴重不和諧。

2.2國家公共支出政策結構不和諧。在計劃經濟時代以及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國政府一直處于經濟建設的角色,承擔著重要的經濟建設職能,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了市場競爭的主體。因此,一直以來我國政府將大量的資金用于直接投資、改善投資環境和行政支出上,而用于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資金比重很小。如1990-2001年間,我國的行政管理費用平均增長速度為29.2%,12年間增長了7.3倍。用于經濟建設的費用為6472.56億元,占當年GDP的6.7%,占政府財政支出總額的34.24%;而社會文教費用為5213.23億元,占當年GDP的5.4%,占政府財政支出綜額的27.58%。同時城鄉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就業制度、二元公共服務制度和二元公共財政制度,使得公共支出政策結構不僅在投資建設和社會服務上存在著失衡,而且在社會服務本身結構上也存在著嚴重失衡。

3.公共服務取向模式的構建

一種管理模式的建立不應該是對原有模式的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造,不僅是外在制度改造,更應該是內在思想文化的改造。世界著名管理大師杜拉克提出:“當前社會不是一場技術,也不是軟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場觀念上的革命”。因此我國在建立公共服務取向模式時更應樹立公共服務思想,建設應該堅持的理念取向,營造公共服務文化氛圍。

3.1強調績效管理評估、全面政府責任機制。績效評估指由其他主體用可衡量的績效指標對政府行為結果是否與其目標任務相配套進行評估。實踐證明,績效評估能促進政府服務能力的提高。全面政府責任機制是指政府的責任并不是單一的。政府不能只關注市場,而忽略法律、社會價值觀、政治行為準則、職業標準和公民利益等,應當建立一套各因素相互關聯的政府行為問責機制。

3.2堅持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以公眾服務為導向。新一屆政府也不斷強調“民本”的重要性,將“三農問題”提到政府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上來。公眾服務導向的內涵就是政府提供什么、如何提供要事先聽取公眾的意見,將公眾意愿作為第一價值取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效果如何應當以社會公眾的評價為主。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民為本”的優秀文化傳統。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行政改革的啟示之一就是如何以公眾為對象,引人競爭機制,以企業的精神重塑政府,提高政府的能力與效率,使公眾獲取更多高質量的服務。例如,美國副總統戈爾在1993年國家績效評價的報告中宣稱:政府要服務的是我們的顧客。加拿大要求所有的政府機構書面報告各機關的目標,這些目標必須是支援咨詢式的管理方法,并結合服務導向的組織目標。在英國,撒切爾政府時期曾輪廓性地提出公眾是顧客,政府為顧客服務的原則,90年代的梅杰政府則進一步提出“顧客中心論”的觀點,要求拋棄墨守成規的觀念,不斷改進服務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并號稱要與顧客一起來改變官僚系統的文化。在葡萄牙,“公民第一”已經成為促進和指導公共行政改革的口號。打破傳統管理理論的思維模式,不是從管理主體的角度考慮如何管制被管理者,而是站在社會與民眾的立場,要求公共行政的主體,特別是政府如何為公眾服務,這是公共行政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性的特征。

第2篇

【論文摘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經濟領域、社會領域以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上出現了諸多矛盾和不平衡等不和諧的社會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公共管理理念落后.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嚴重不足和失衡。這些不僅不利于經濟發展,也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當前積極轉變公共管理模式,構建以公共服務為取向的管理模式是其重要出路。

1.管理模式與公共服務取向模式

既然我們要談公共管理模式的變革,那么首先應該明白什么是管理模式。所謂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從企業管理這個角度界定的,通俗地說也就是一個企業在管理制度上和其他的企業所不同的地方。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它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個方面,也就是企業在管理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而作為管理模式之一的公共管理模式,也應該包括這兩個方面的特征,即公共管理規章制度和公共管理文化。公共管理規章制度作為規范管理者行為的一種手段是外在性的,是要求硬性執行的具有被動性,而公共管理文化則是內在性的,是公共管理者在組織中接受熏陶,自身從內心接受整個組織文化影響的結果,具有主動性,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在提倡建立公共服務取向模式時,不僅要從制度上建立,更應該從組織文化上建立,這樣才能將組織的規章制度內化成管理者的思想,真正被其接受且更好地加以實踐。它代表了一種將私人部門管理觀念和公共部門管理觀念的新融合,強調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使命,但又采用私人部門的“良好的實踐”中的質量管理思想。它賦予新型的公共部門——它們既與以往舊的公共組織決裂,又保留了明確的認同感和目標使命——以合法性。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及特征是:主要關心提高服務質量,強調產出價值,但必須以實現公共服務使命為基礎;在管理過程中反映使用者(而不是一般的顧客)的愿望、要求和利益,以使用者的聲音而非顧客的退出作為反饋回路,強調公民權理念;要求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公共服務的使命與價值,強調公民參和公共責任制等。

2.和諧社會的構建:向公共服務取向模式轉變的動力

近些年,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社會失衡和社會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嚴重不足和失衡。這些不和諧現象都使得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而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這些不和諧因素主要是由政府公共服務不到位、越位或缺位引起的。因此,在和諧社會構建中進行轉變公共管理模式,建立公共服務取向模式也就成為必然要求。

2.1政府職能定位與市場經濟發展不和諧。市場經濟是以企業和社會為競爭主體的法制化經濟組織形式,政府的職能在于制定法律法規來規范市場的運作、搞好服務、維護良好的市場運作環境。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但政府仍對市場經濟的實際運作直接干預太多,而對于一些本應由政府提供的市場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還嚴重不足,造成政府不該做的反而做了,但也沒做好;該做的卻沒做或者沒做到位。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錯位使得市場經濟不能健康有序運作,二者嚴重不和諧。

2.2國家公共支出政策結構不和諧。在計劃經濟時代以及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國政府一直處于經濟建設的角色,承擔著重要的經濟建設職能,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了市場競爭的主體。因此,一直以來我國政府將大量的資金用于直接投資、改善投資環境和行政支出上,而用于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資金比重很小。如1990 - 2001年間,我國的行政管理費用平均增長速度為29.2%, 12年間增長了7.3倍。用于經濟建設的費用為6472.56億元,占當年GDP的6.7 %,占政府財政支出總額的34.24%;而社會文教費用為5213.23億元,占當年GDP的5.4%,占政府財政支出綜額的27.58%。同時城鄉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就業制度、二元公共服務制度和二元公共財政制度,使得公共支出政策結構不僅在投資建設和社會服務上存在著失衡,而且在社會服務本身結構上也存在著嚴重失衡。

3.公共服務取向模式的構建

一種管理模式的建立不應該是對原有模式的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造,不僅是外在制度改造,更應該是內在思想文化的改造。世界著名管理大師杜拉克提出:“當前社會不是一場技術,也不是軟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場觀念上的革命”。因此我國在建立公共服務取向模式時更應樹立公共服務思想,建設應該堅持的理念取向,營造公共服務文化氛圍。

3.1強調績效管理評估、全面政府責任機制。績效評估指由其他主體用可衡量的績效指標對政府行為結果是否與其目標任務相配套進行評估。實踐證明,績效評估能促進政府服務能力的提高。全面政府責任機制是指政府的責任并不是單一的。政府不能只關注市場,而忽略法律、社會價值觀、政治行為準則、職業標準和公民利益等,應當建立一套各因素相互關聯的政府行為問責機制。

3.2堅持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以公眾服務為導向。新一屆政府也不斷強調“民本”的重要性,將“三農問題”提到政府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上來。公眾服務導向的內涵就是政府提供什么、如何提供要事先聽取公眾的意見,將公眾意愿作為第一價值取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效果如何應當以社會公眾的評價為主。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民為本”的優秀文化傳統。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行政改革的啟示之一就是如何以公眾為對象,引人競爭機制,以企業的精神重塑政府,提高政府的能力與效率,使公眾獲取更多高質量的服務。例如,美國副總統戈爾在1993年國家績效評價的報告中宣稱:政府要服務的是我們的顧客。加拿大要求所有的政府機構書面報告各機關的目標,這些目標必須是支援咨詢式的管理方法,并結合服務導向的組織目標。在英國,撒切爾政府時期曾輪廓性地提出公眾是顧客,政府為顧客服務的原則,90年代的梅杰政府則進一步提出“顧客中心論”的觀點,要求拋棄墨守成規的觀念,不斷改進服務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并號稱要與顧客一起來改變官僚系統的文化。在葡萄牙,“公民第一”已經成為促進和指導公共行政改革的口號。打破傳統管理理論的思維模式,不是從管理主體的角度考慮如何管制被管理者,而是站在社會與民眾的立場,要求公共行政的主體,特別是政府如何為公眾服務,這是公共行政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性的特征。

第3篇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重慶401520)

[摘要]國內外學術界和有關組織基于各自的研究視角和研究的側重點對生態旅游的概念做了多種詮釋,本文根據生態旅游產生的背景及國內外各學者和組織提出的觀點進行評析,從而讓我們更清晰的明確什么是生態旅游。

關鍵詞 ]生態旅游;概念;評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83

1生態旅游產生背景

1.1現代人對優良環境的渴望

人類從原始氏族社會至今,已經走過蒙昧生態和征服生態兩個階段,現在正進入第三個階段——生態時代。在生態發展的蒙昧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系統內部同質和諧的關系,生態與經濟尚處于一種低水平的依賴和協調狀態。在生態發展的征服時代,人們改變了過去那種完全依賴自然的狀態,在人與自然對立的基礎上,建立了野蠻掠奪自然資源,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現代文明,從而導致生態危機的掠奪性開發模式,其結果是導致人類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森林銳減、水土流失加重、荒漠化面積擴大、溫室效應加劇、垃圾成災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嚴重困擾著人類,并直接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被環境問題困擾著的人們,特別向往優良的環境,他們逐步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巨大影響及環境對人類的反作用,開始探索實現人與自然共存、經濟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可持續發展思想應運而生。這種思想的產生,標志著人類進入第三個時代——生態時代。目前,對“可持續發展”達成的共識為:可持續發展系指滿足當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它強調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希望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環境,不對后代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它特別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合理性,強調對環境有利的經濟活動應予以鼓勵,對環境不利的經濟活動應予以拋棄,它是人類發展的一種十分明智的戰略選擇,是當今和未來人類行為的指南。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可謂是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一個里程碑。在這次大會上,各國政府均對保護環境做出了承諾。世界觀光理事會、世界旅游組織和地球理事會等機構制定的《關于世界旅游業的21世紀議程》,正是代表世界旅游業向人類做出的保護環境的承諾和其長期的奮斗目標。

1.2現代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旅游業異軍突起,目前已進入空前繁榮階段,成為國際貿易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這種繁榮也帶來了消極的負面影響,如對旅游活動的粗放式管理,導致了旅游設施建設的病態膨脹,往往破壞景觀和自然環境;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甚至掠奪式開發,損害了旅游環境質量的生命力和多樣性;旅游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如污水、固體廢棄物、汽車產生的噪聲等對旅游環境、旅游地居民產生較大的負面效應等,嚴重威脅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于是,人們開始尋求一條使旅游業發展和環境改善相協調的旅游發展道路。

為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游組織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蘭沙羅特召開了可持續旅游世界發展會議。會議制定并通過的兩個文件《可持續旅游發展》《可持續旅游發展行動計劃》中,對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作了許多重要論述,概括起來主要有:①旅游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上,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道德規范;②可持續旅游發展的實質,就是要求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成為一個整體;③可持續旅游的目標就是在滿足當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時,又不破壞后代人滿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

在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許多人希望返璞歸真,到靜謐、幽美、潔凈、開闊的環境中感悟自然,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澤,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隨著旅游者的漸趨成熟,他們開始逐漸放棄老一套的旅游方式,追求特殊的帶有刺激性的特種旅游,這無疑給傳統的旅游業帶來挑戰,同時也為其他形式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生態旅游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既滿足了人類回歸自然、追求新的旅游方式的需求,又為旅游業發展和環境改善相協調提供了可能,因而成為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國內外對生態旅游的定義及分類

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往往會形成不同概念,一直以來,基于各自的研究視角和研究的側重點,國內外學術界和有關組織對生態旅游的概念做了多種詮釋。綜觀各種概念并歸納起來,根據定義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2.1保護中心論

保護中心論的觀點認為,生態旅游=觀光旅游+保護,或者說生態旅游等于可持續發展旅游,其核心內容是強調對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主張實施生態旅游就是要強調保護,要求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應保護好旅游資源、保護好自然環境、保護好文化。

2.1.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保護中心論的代表性定義如:加拿大環境咨詢委員會認為,生態旅游就是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做出貢獻的、同時尊重當地完整性的、富有啟迪意義的自然旅游體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認為,生態旅游是受到保護的自然區域的旅游,它是一種通過保護自然資源來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英國皇家理學會認為,生態旅游是一種在欣賞世界上多種多樣的自然生物及人類文化的同時不對它們產生破壞的旅行。

2.1.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保護中心論的代表性定義如:楊文杰[1]認為,生態旅游本義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保證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前提,合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推出生態旅游產品,以豐富拓展我國的旅游種類和市場。盧云亭和王建軍[2]認為,生態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資源供人們觀賞的同時,又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的一種活動。陳佐忠和王艷芬[3]認為,生態旅游=感受與享受自然+認識與研究自然+保護和發展自然,生態旅游一般以自然保護區為觀光對象。牛亞菲[4]認為,生態旅游包含兩個基本內容:生態旅游是一種以自然環境為資源基礎的旅游活動;生態旅游是具有強烈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旅游開發方式。

2.2居民利益論

居民利益論的觀點認為,生態旅游=觀光旅游+保護+提高社區居民收入。其核心內容是增加當地居民收入。該觀點主張生態旅游應在保護的基礎上開展,而且旅游組織者和旅游者有義務為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2.2.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居民利益論的代表性定義如:國際生態旅游學會(Ecotourism Society)認為,生態旅游是為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歷史知識,有目的地到自然區域所做的旅游,這種旅游活動的開展在盡量不改變生態系統完整的同時,創造經濟發展機會,讓自然資源的保護在財政上使當地居民受益。Boo Elizabeth[5]認為,生態旅游以欣賞和研究自然景觀、野生生物及相關文化特征為目標,為保護區籌集資金,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公眾提供環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自然旅游。日本自然保護協會(NACS-J)把生態旅游定義為提供愛護環境的設施和環境教育,使旅游參加者得以理解、鑒賞自然地域,從而為地域自然和文化的保護,為地域經濟做出貢獻。

2.2.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居民利益論的代表性定義如:郭岱宜[6]認為,生態旅游除了是一種提供自然游憩體驗的環境責任型旅游之外,也負有繁榮地方經濟、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同時尊重與維護當地部落傳統文化之完整性的重要功能。高曄[7]轉述,生態旅游是對保護環境及維護當地居民爭取安逸生活承擔義務的旅游活動。丁云鵬[8]認為,生態旅游最重要的是保護當地生態系統和社會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游客如何欣賞和尊重自然,在正確的管理和控制下,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一屆旅游與環境世界大會把生態旅游定義為是以欣賞和研究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以及相關的文化特色為目標,通過保護區籌集資金,為地方居民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公眾提供教育環境等方式而有助于自然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自然旅游。

2.3回歸自然論

回歸自然論的生態旅游觀點認為,生態旅游=大自然旅游。其核心內容是回歸大自然,只要旅游者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就屬于生態旅游的范疇。

2.3.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回歸自然論的代表性定義如:世界旅游組織中心把生態旅游定義為以生態為基礎的旅游,是專項自然旅游的一種形式,強調組織小規模旅游團(者)參觀自然保護區,或具有傳統文化吸引力的地方。澳大利亞國際生態旅游研究中心認為,生態旅游是以自然為基礎的旅游、可持續旅游、生態環境保護旅游和環境教育旅游的交疊部分。

2.3.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回歸自然論的代表性定義如:王獻溥[9]認為,生態旅游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認識自然、接受環境教育和受到持續管理的旅行活動。劉紅[10]等人認為,生態旅游是旅游者以自然景觀旅游生態系統為主要觀光游覽對象所進行的旅游活動。這種旅游活動強調旅游者與自然景觀的協調一致和有機的生態聯系。楊開忠[11]等人對生態旅游從旅游需求方、旅游供給方和二者的綜合角度三方面進行定義:從旅游需求方,生態旅游是旅游者到自然生態目的地體驗異質生態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從旅游供給方,它是以自然風光為主要吸引物,滿足人們回歸、享受和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旅游產品;從二者綜合角度,生態旅游是一種觀念或思想,強調規劃管理者和旅游者在合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的同時,積極保護生態環境。這種思想是可持續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2.4原始荒野論

原始荒野論的觀點認為,生態旅游=原始荒野旅游。其核心內容是生態旅游開展的區域是在人跡罕至的原始荒野區域。

2.4.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原始荒野論的代表性定義如:Ceballos Lascur ain[12]認為生態旅游是帶著研究、欣賞和品味自然風光、野生生物及當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往相對沒有被污染或破壞的自然領域的旅行活動。這種旅行既包括在沒有遭到破壞的森林里的隨意散步,也包括在偏僻地區相對獨特自然現象的探索和研究。伊麗莎白布[13]認為,生態旅游必須以自然為基礎,它必須涉及為學習、研究、欣賞、享受風景和那里的野生動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擾比較少或沒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區域所進行的旅游活動。

2.4.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原始荒野論的代表性定義如:王爾康[14]認為,狹義的生態旅游是指到很少受到人類活動干擾的生態環境如深山峽谷、冰川雪峰、大漠荒野、原始森林等處去進行帶有冒險色彩和考察內容的旅游活動。牛亞菲[15]認為,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旅游方式,它向旅游者提供沒有或很少受干擾和破壞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環境;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科學旅游、探險旅游都屬于生態旅游類型。

2.5環境資源論

環境資源論認為生態旅游是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主要依托,人們為了某種目的而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去保健療養、度假休憩、娛樂,達到認識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的目的旅游,其核心內容是以人類最佳的生存環境因子作為主要旅游資源。

代表定義。環境資源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旅游定義是吳楚材、吳章文[16]等給出的定義:生態旅游主要是城市和集中居住區的居民為了解除城市惡劣環境的困擾,為了健康長壽,追求人類理想的生存環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去保健療養、度假休憩、娛樂,達到認識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的目的,這種旅游叫做生態旅游。

3生態旅游概念評述

3.1對保護中心論的評析

這類定義對生態旅游的定義內容有偏差。旅游是有動機、有目的、有行為的。這類定義沒有考慮旅游者的真實的、主要的旅游動機,而認為生態旅游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這與旅游者為了愉悅、享受、求知、體驗等主要的出游動機相悖。如果認為強調保護就是生態旅游,那生態旅游就僅僅是一種理念,一種宣傳,一種教育,是無法以一個獨立的體系在實踐中操作,會擾亂現在旅游的秩序,是遠遠不能接受的;即使接受了這個定義也會無所遵從,說說而已。

3.2對居民利益論的評析

從旅游業的經濟本質來分析,所有旅游活動均能產生經濟效益,旅游者從客源地來至旅游目的地,均能帶來巨大的物流、能流和資金流,均能為當地經濟繁榮產生一定的影響,直接或間接為當地居民帶來收益。如果將提高當地居民收入作為生態旅游的一項本質特征,其與大眾旅游不能形成實質性的區別。因此,從理論上講,這類定義是不能成立的。

3.3對回歸自然論的評析

回歸自然論主張生態旅游是投進大自然的懷抱,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生態旅游的本質問題。但是,這類定義將生態旅游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的戶外旅游,包括探險旅游、登山旅游、科考旅游、度假旅游、休閑旅游等,從而擾亂了人們習慣了的旅游類型體系,給旅游者和旅游組織者造成認知和識別上的混亂,讓機會主義者將生態旅游的標簽隨處粘貼,這也正是前些年生態旅游泛用、泛化、泛濫的主要根源。

3.4對原始荒野論的評析

原始荒野論的定義指出了生態旅游是追求到那些人跡罕至的、沒有受到破壞或者很少受到破壞的自然地域環境中去旅游。表述了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但這些定義的內容也還有欠科學的地方。例如,這類定義表述了旅游者對環境的要求,到人跡罕至的地方不等于是可以旅游的地方,例如冰川、沙漠、天然放射性很高的地段、戈壁、有瘴氣的森林等。

3.5對環境資源論的評析

這類定義明確地指出了生態旅游者是城市中的居民或集中居住區的居民,旅游的目的是為了解除城市惡劣環境的困擾,到生態環境很好的地方保健療養、度假休憩、娛樂,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就是旅游資源。生態旅游是生態覺醒、社會發展、高度城市化、大眾旅游到來的一種旅游的新類型、新產品,社會旅游的發展將會使生態旅游顯得更重要。

從生態旅游的產生背景也可以看到旅游者對生態旅游的渴望也是從環境資源這一角度出發的。

4結語

綜合生態旅游的產生背景及對國內外各學者和各組織對生態旅游概念的詮釋,我覺得對生態旅游概念的研究應著眼于生態旅游這一產品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環境。

“保護”是對環境的保護;“居民利益”是從“環境資源”中獲取的利益;“回歸自然”與“原始荒野”是“環境資源”中的一部分。因此,個人認為“環境資源論”對生態旅游的定義是比較科學的。

參考文獻:

[1]楊文杰.生態旅游與旅游生態[N].中國旅游報,1999-11-15.

[2]盧云亭,王建軍.生態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陳佐宗,王艷芳.我國草原生態旅游的資源分析與路線設計[C].首屆全國可持續旅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

[4]牛亞菲.可持續旅游、生態旅游及實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2).

[5]Boo Elizabeth.The Ecotourism Boom: Planning fo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Washington: WWF.1992.

[6]郭岱宜.生態旅游——21世紀旅游新主張[M].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7]高曄.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地球[N].中國旅游報,1995-05-04.

[8]丁云鵬.生態旅游概念綜述[N].中國旅游報,2001-03-30.

[9]王獻溥.關于生態旅游和保護區的發展[J].人與生物圈,1995(2):16-23.

[10]劉紅,袁興中,李瑞波.山東省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5,14(4):67-70.

[11]楊開忠,許峰,權曉紅.景觀生態學與生態旅游規劃管理[J].地理研究,2001,20(2):206-212.

[12]Ceballos Lascurain H.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2):13-14.

[13]Elizabeth Boo.Ecotourism:the potential and pitfalls,WWF,Washington,1990.

[14]王爾康.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J].旅游學刊,1998(2):14-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冬月枫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色视频|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51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网站| 亚洲伊人久久网| 水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希岛婚前侵犯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最近更新2019中文字幕国语4|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深夜的贵妇无删减版在线播放| 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xxxxx在线观看|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视频| 成人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怡红院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91香蕉视频成人| 在线国产你懂的|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观看高清|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 把她抵在洗手台挺进撞击视频 |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