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急管理情報系統構建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為智慧城市提供應急事件解決方案基礎性的支持,其管理核心要素是支持決策方案的靈活性與時效性,同時,具備較強的協同性、精準度及執行效率。為此,應急管理系統極大影響智慧城市建設、管理科學、體系內涵,解決了智慧城市建設中數據的基本問題。
關鍵詞:智慧城市建設;應急管理情報系統;構建策略
一、智慧城市建設對于應急管理系統的需求
1.管理業務綜合化智慧城市的發展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必要路徑,在綜合運用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多種獲取數據信息方式后,分析、統計、感測以及整合城市運行的核心系統,來提高相應的城市服務。但是在此過程中關鍵信息收集與管理尤為重要,是應急管理系統的發展需求。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環保、民生、公共安全、工商業活動及城市服務等多種服務機制和服務需求成為管理方向與管理內容的綜合化體系。而應急管理與常態管理交互在時間結構中,并激發了綜合化管理能力的更高要求。
2.決策機制智能化智慧城市的應急管理體系并非靜態評判當前事件的危機性,而是動態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響范疇,進而提供快速解決方案,支持決策機制的快速響應[1]。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應急管理情報系統響應能力的時效性是評估發展水平的重要基礎條件。但在時效性較為突出的情況下,智慧城市的決策機制智能化也是有效鑒定響應機制精準度的前提。為此,必須建設一套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應急管理情報系統,進而提供快速化與智能化的應急決策,體現出智慧城市的建設水平與發展程度。
3.數據信息多樣化智慧城市的建設本身是趨向于信息管理為主的構建路徑,其主體結構可初步劃分為四種新類型,即監測信息、城市基礎信息、職能管理信息、決策支持信息[2]。監測信息主要為城市環境的信息評定,諸如氣象、水文、地質等環境地理信息。城市基礎信息中涵蓋了個人身份信息、宏觀經濟信息、城市交通數據、法人機構數據等。職能管理信息中包括法律規范、體制運行機制、資源保障形式等信內容。決策支持信息中需要提供解決城市應急預案的管理方案,諸如事態發展、事件仿真,以及應急管理案例類型等信息內容。因此,從四個方面分析智慧城市的應急管理系統應用視域,其最為關鍵的信息內容涵蓋了城市發展的諸多細節,并呈現出數據信息多樣化的基本特征。
二、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建設要素
1.管理決策主體與客體智慧城市視域下管理決策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與動態性的分布特征[3]。在任何突發事件中,事件發展的動態性結果必然存在,因此,主體也可能隨之發生轉變。當參與管理的角色發生轉化后,相應的管理主體并非單純意義的政府機構,而是在非政府機構和市場組織的積極配合下衍生出多種管理決策主體類型。此外,決策信息是支持管理的重要基礎,管理決策的相應客體為衡量信息來源、類型、方向等重要內容的信息類型。諸如,公共管理的臨時授權信息。事件發展的空間尺度與時間維度、城市管理的靜態內容與動態分布等。因此,決策管理的最終結果為客體提供數據信息內容,并由管理決策主體制訂應急響應方案,進而完成應急管理情報的收集、整理、編制、匯總,以及最終輸出決策管理信息。
2.決策支持工具與規則智慧城市應急管理情報系統中的決策支持工具具備了提供信息服務的支持性功能。能收集事件發展的動態信息,并加以整合統計,完成過度階段的數據信息鎖定。此時情報系統所收集的信息內容便可為后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并在發展過程中強調信息管理內容的動態性。但決策支持工具僅能夠為決策主體提供相應服務,無法有效判定信息決策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因此,在情報系統中必須建立完善的規則機制,這樣的規則機制也是保證信息數據精準度的必要基礎。當信息需求衍生為可行性較高的決策支持后,便可為應急管理情報系統提供解決方案,并驗證解決方案的合理性與適應度。
3.智慧共同體與分工智慧城市的管理信息需要具備共享和隨時調取的及時性特征,此時管理主體并非政府機構,而是由政府機構為主導,多組織參與配合的整體結構。如公共管理機構、社會公眾、企業、媒體等。當事件發展給城市居民帶來影響的情況下,其響應機制也會隨之演化為社會個體。因此,在應急管理情報系統中必須構建基于整體社會結構的共同體要素,否則也無法保障管理信息的覆蓋面與全面性。此外,當社會結構都參與到管理決策時,必須精準區分管理方向與管理職能的對接性。此時的對接性體現為具體職能分工,如主體與共同體之間的分工方式交互性,不同分工狀態下的管理信息全局性、支持和收集情報的分布性等,均為分工協同機制下的建設要素。
三、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構建維度
1.優化應急管理主體的分層結構應急管理情報系統中決策主體是直接控制事態發展方向的關鍵要素,在管理模式上必須進行逐層分解,才能最終明確每一層級的管理方向。此時決策權限可通過專業領域、管理層級、主體類型進行劃分。一方面,專業領域決定了應急處理方案的可行性與科學性。而智慧城市的信息分布也體現出水文、氣象、交通、衛生、安全、環保等眾多管理方向。因此,依據事態發展的專業度進行劃分,才能夠保證管理主體對應事態發展形式的系統協同性。另一方面,依據管理層級劃分管理權限,可明確國家、省、市、縣的管理維度,以便增加政策領導的穩定性,為決策機制和響應機制提供政策支持的保障性。除此之外,依據主體類型劃分管理層級,能夠為最終決策信息附加統籌管理內容的整體性。這樣的整體性也是基于社會組織分工和非政府組織在事態發展中的作用而體現。因此,只有在優化應急管理主體的分層結構后,才能確保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建設體系更為全面,并具備多層次與動態化的決策支持管理能力。
2.拓展應急管理數據采集信息內容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原始數據是支持最終決策可行性的基礎保障,其構建方向涵蓋了應用技術、系統功能、系統結構三個層面。首先,智慧城市的應用技術包括通信網、大數據、云計算、傳感網等信息獲取的技術類型。其次,系統功能利用這些技術類型創建了信息交互與融合平臺,為決策信息提供了基礎性的整合預警功能、信息歸納總結功能、信息分析與提煉功能,進而支持了數據情報的精準度與適應度。最后,系統結構利用物理層、應用層、數據層、交互層等信息輸入輸出的關鍵層級,完成了對智慧城市的整體信息分解與重構。因此,智慧城市網絡體系中具備了及時響應事件發展狀態的可行性分析能力,為城市決策響應提供了數據結果的分析決策支持與參考。
3.開發應急管理情報信息的資源類型智慧城市的信息獲取渠道是保障信息內容真實性與完整性的必要基礎,在構建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過程中,其信息資源類型的全面性、覆蓋率、多元化、多樣性是保障應急管理決策可靠性的重要基礎條件[4]。因此,在建設應急管理情報系統時,必須充分考量資源類型的豐富性與適應度。一方面,信息類型的來源必須具備多種形式,如圖文信息、音頻與視頻信息、參考數據樣本等。另一方面,這些數據類型的復雜化程度是直接影響和支持管理決策精準度的重要基礎。而動態信息在空間與時間維度上的重合效果,也是見證決策信息時效性的評估條件。因此,選擇數據類型的覆蓋面,必須全面審核信息來源的真實性與完整程度,以便為積累、融合、升華信息內容做出精準判定。
四、結語
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構建要素可從管理決策的客體與主體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同時,需要配以相應的決策工具與響應規則,在系統協同性中收集分工方式和共同體的基礎要素,才能精準度量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建設要素。利用這些決策信息可支持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的信息獲取資源豐富性,并達到預期的管理成效,補充智慧城市動態管理信息的缺失。在構建應急管理情報系統時,需要全面衡量管理決策的適應度,以優化應急管理主體的分層結構,拓展應急管理數據采集信息內容,以及開發應急管理情報信息的資源類型,利用應急管理情報系統為智慧城市的應急決策提供數據參考。
參考文獻:
[1]李陽,李綱.面向應急決策的智慧城市情報工程實踐與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1).
[2]夏一雪,李昊青,郭其云.智慧城市環境下應急文化建設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7(5).
[3]朱凱松.智慧深圳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7.
[4]劉曉云.基于智慧城市視角的智慧應急管理系統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3(12).
作者:吳智鵬 單位:中共葫蘆島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