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產規模與銀行風險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充足率監管一直是經濟學界與金融學界探討的熱門話題。特別是,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國外眾多大型知名金融機構破產倒閉,使得資本充足率監管再次成為人們探討銀行業監管的熱點話題。也讓人們意識到,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的合理監管,有利于銀行業正常職能的發揮,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平穩、健康、迅速的發展。因此,對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監管進行探究有著舉足輕重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銀監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對我國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施行不同的監管要求,分別為11.5%和10.5%,對此我們會產生疑問,對于不同規模的銀行資本充足率對其的影響是否會不同?
關于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風險關系的文獻,主要有以下兩種不同觀點:一是認為嚴格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有利于降低銀行風險,提高銀行穩定水平。Shrieves和Dahl(1992)建立了一個局部調整同期聯立方程組,通過對商業銀行資本與風險之間變動調整關系的實證研究,認為資本充足率要求對于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是有效的。Agoraki,Delis等(2008)通過研究監管、競爭與風險之間的關系,認為資本充足率降低了銀行風險,并且資本充足率要求對于提升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有重要作用。我國學者朱建武(2006)以1999年-2004年我國中小銀行年為研究樣本,對在監管壓力下的資本和風險調整行為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中小銀行的風險變動與資本變動顯著負相關,即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中小銀行的風險降低。吳俊、張宗益、徐磊(2008)采用2004年-2006年我國12家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對《辦法》實施后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與風險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商業銀行的資本變動對商業銀行風險變動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即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其風險承擔下降。二是一些學者認為資本充足率監管會提高銀行風險。JonDanielson(2003)發現BaselⅡ的資本要求使個別金融機構及整個銀行體系的經營風險增加,并且造成金融體系的不穩定。Godl-weski(2004)使用不良貸款率作為銀行風險承擔的度量,檢驗結果表明:資本充足率與信用風險正相關,提高資本充足率反而會增加銀行的信用風險。Magalhaes等(2008)對不同國家423家銀行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資本水平顯著降低了商業銀行的Z值即穩定性,即增加了商業銀行破產風險。本文的研究貢獻主要在于,國內外關于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風險的研究主要都是在線性假設的基礎上進行實證檢驗,而本文是基于非線性關系這一新視角來探討二者的關系,由于監管當局對不同規模的銀行施行不同的監管標準,在此引入了資產規模因素,采用Hansen的門限回歸方法進行分析,深入探討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風險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并希冀能夠得到結論:二者之間關系會受到銀行規模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
在研究資本充足率和銀行風險的相關文獻中,大多數都是采用資本充足率和其他一些變量,如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指標等,在此我們參照前人研究的方法。其中,為第t年i銀行的風險;表示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商業銀行規模指標,取自資產規模的對數;為資本資產水平;為銀行相對貸款規模;為凈資產利潤率,是銀行盈利能力指標;為隨機誤差項。除上述的模型之外,本文考慮到銀行的絕對規??赡軒碣Y本充足率與風險非線性關聯,為了深入探討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風險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本文利用Hansen的面板門限效應回歸方法來進行研究。利用銀行規模作為區制分割點,將樣本區間進行分段,便得到門限值以上和以下兩區制,門限回歸可視作分組檢驗的延伸與擴展,可以避免主觀性。其中,q表示門限變量,即本文中的size變量,表示門限值,依據資產規模的門限值可將樣本分割。2.數據來源說明本文是以2007年-2014年38家商業銀行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以及bankscope數據庫。相關變量如下:用Z值表示風險Risk,,其中表示銀行利潤的平均值和標準差,表示資本資產水平,Z值越大表明銀行風險越小,Z值越小,表明銀行風險越大;資本充足率cr為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size為銀行規模變量,也是本文的門限變量,來研究資產規模是否會影響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風險的非線性關聯。除此之外,銀行風險還與自身個體特征有關,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分別為資本資產水平ea,貸款相對規模la,以及銀行盈利能力roa。
三、實證檢驗
1.相關變量的平穩性檢驗Hansen檢驗門限效應存在的理論分析的假設前提要求相關變量是平穩的。因此,有必要先對相關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從表1中可看出,在ADF檢驗中,只有la檢驗結果不顯著,但是其LLC檢驗結果在1%水平上顯著,因此本文認為所有變量都以相應檢驗方式通過了平穩性檢驗,可以進行接下來的門限效應檢驗。2.門限回歸模型估計結果本文主要研究銀行規模因素會影響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風險的非線性關聯,表2給出了將資產規模作為門限變量的門限效應檢驗結果,門限檢驗結果是通過2000次自舉樣本法得到的。通過表2對于門限效應的檢驗,可以看出單門限和雙重門限檢驗均在1%水平上顯著,而三重門限檢驗在1%水平上不再顯著,說明存在雙門限,兩個門限值lnsize分別為5.75和11.046,鑒于2014年末,并沒有一個銀行的lnsize小于5.75,因此在此只考慮存在單一門限值lnsize=10.644,即size為41940億元。從表3可以看出,在簡單線性回歸模型中,資本充足率對銀行風險的影響并不顯著,且較小僅為0.3047,擬合效果并不是太好。在門限回歸模型中,為0.6349,表明擬合程度較好。由表2可知存在單一門限值,觀察cr1和cr2的系數可知,當size小于門限值時,即size在較小的區制時,資本充足率的系數絕對值較小且不顯著,但當size大于門限值時,即size在第二區制時,資本充足率對Z值影響顯著為正,說明資本充足率能夠有效抑制銀行風險且影響程度明顯加大。根據門限值我們把商業銀行分為大型商業銀行和中小型商業銀行,結果表明對于小型商業銀行來說,資本充足率對銀行風險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對于大型商業銀行來說,資本充足率能顯著降低銀行風險。由表3還可以看出資產規模、資本資產水平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二者能夠有效降低銀行風險水平,roa系數為正,但并不顯著,表明銀行盈利能力大小對銀行風險的抑制作用并不顯著。la系數顯著為負,表明la對銀行風險有加劇作用,即貸款相對規模越大,銀行面臨的風險越大。
四、結論和政策啟示
本文通過門限回歸模型對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和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將資產規模作為門限變量,應用Hansen的計量方法,構建模型,結果驗證了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風險之間的非線性假設。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資本充足率對銀行風險具有顯著的門限效應,二者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當資產規模小于門限值41940時,即對于小型商業銀行來說,資本充足率并不能有效抑制銀行風險;當資產規模大于門限值41940時,即對于大型銀行來說,資本充足率能夠有效顯著降低銀行風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監管當局對大型商業銀行施行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高于中小型銀行的合理性。本文的結論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首先要加強和完善對資本充足率的監管,尤其是對大型銀行的監管,資本充足率的提高能夠降低銀行風險,因此加強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能夠抑制銀行風險以及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的發生;但對于不同規模的銀行,資本充足率對于銀行風險的影響程度和顯著性是不同的,因此針對銀行規模大小的不同,對資本充足率水平制定不同的監管水平,對小型銀行可以適度放低,但對大型商業銀行必須嚴格要求。其次,對銀行本身而言,在資產規模進行擴張的同時,更應注重高資本充足率水平的要求。根據實證結果,當資產規模超過41940時,資本充足率提高能夠顯著降低銀行風險水平,低資本充足率會顯著增加銀行風險,因此對于大型銀行而言,要保持高資本充足率水平以控制銀行風險。
作者:范紫晴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