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風險細分及應對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風險是銀行經營中經常涉及的內容,近來銀行破產倒閉現象接連發生,銀行風險就顯得更加突出而難以應付。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對銀行風險的成因及其預防進行思考和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1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
1.1資本風險
資本風險就是商業銀行的資本金不能抵補各項損失和支付到期負債的可能性。資本數量的多少是直接反映商業銀行信譽好壞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商業銀行經濟實力的一項主要標志。銀監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表明在今后幾年中,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是,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國際最低標準,而目前銀行的資產增長速度遠高于其資本增長速度,資本充足率還將進一步下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十分缺乏,如果達不到這個國際性的要求,必然加大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影響到與外資銀行的競爭能力。
1.2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即獲得銀行信用支持的債務人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或不愿意遵照合同規定按時償還債務而使銀行遭受損失,造成逾期、呆滯、呆賬等貸款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客戶特別是一些中小客戶信用不良,存在著大量的逃廢銀行債務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普遍較差,不良資產比率始終處于一個較高水平。大量不良資產的產生和存在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資本加大。資本金的質量與數量是國有商業銀行信用的最有力的保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大量不良信貸資產的存在嚴重降低了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質量。使原本就自有資本不足的狀況雪上加霜,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商業銀行改革和發展的最大障礙。
1.3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即金融機構面臨在市場經營中的風險,在國際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大環境下,我國金融機構仍實行分業經營。由于金融混業經營業務日趨綜合化,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通過等方式進行保險、證券等業務的交叉。由于它們既是金融市場活動的主體又是參與者,國有商業銀行就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金融市場里存在的風險。缺乏來自外部的監管部門有效監管和規范經營控制風險的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商業銀行將面臨著潛在的風險。另外,投資市場運營不成熟以及相關立法的滯后造成金融市場秩序混亂。投資市場的參與者主體企業缺乏有效的信用評級體制,從而危及到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
1.4內部管理風險
內部管理風險即銀行內部的制度建設及落實情況不力而形成的風險。產權不明晰造成的國有金融資產的所有者缺位,使得國有銀行在經營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從而加大了銀行的內部管理風險。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是銀行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構的基礎。但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總分行制的經營管理體制降低了資產質量的責任,給總行的統一管理、調度、核算帶來了層層阻隔,產生了許多方面的經營風險。尤其是由于銀行“內部人”利益等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詐和盜竊案件,使銀行資金遭受損失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2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應對策略
通過前面比較國內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以及分析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歸納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應對策略有:
2.1完善風險預警機制
目前商業銀行對于基層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狀況控制力較為薄弱,一方面要依賴信息技術建立整個銀行共享的風險信息溝通交流平臺;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層次的風險預警體系,既要關注整個宏觀經濟的變化,又要了解行業經濟的波動;既要審慎對待地區風險,又要防范客戶自身和授信產品存在的風險,實現五個層次的預警,即職能改革經濟走勢的預警、行業風險指數的預警、品種風險指數的預警、地區風險指數的預警和客戶風險指數的預警。
2.2優化銀行信貸資產結構,分散風險
面對宏觀調控,銀行業應主動適應,及時調整策略,在宏觀調控中尋求發展機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把雞蛋分散在多個籃子中”,以分散風險。另外,商業銀行應正確把握貸款投向,切實加大貸款封閉管理執行力度。以重點產品和優質客戶為營銷對象,實行差別化的產品準入、客戶準入和區域準入策略,促進信貸結構的優化,強化風險控制力,進一步改善貸款質量,同時要強化大局觀念,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2.3堅持“謹慎經營”的原則進行金融創新
商業銀行為適應國際金融業的發展,需進行多方面的金融創新。但是無法忽略金融創新帶來的巨大風險。美國次貸危機中,金融創新一方面通過廣泛的證券化分散了美國房地產融資市場上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沖擊力,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這更使我們認識到金融創新要合理,“審慎經營”。這提醒我們:把握好創新和風險控制的平衡關系,一方面創新是推動金融業發展的動力之源,不能因噎廢食;另一方面一定要跟銀行本身的風險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在控制和管理風險的同時實現盈利和發展。
因此,我們在提倡金融創新的同時,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控措施,并遵循‘謹慎經營”的原則,把握好效率和安全的關系,避免可能帶來的風險。
2.4完善并實施嚴格的金融監管
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是我國防范金融風險的重點,要加強金融監管。監管機構之間及中央銀行與財政部門之間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協調機制,重點加強對金融企業法人、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和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管和考核。繼續協助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關鍵是要建立和落實信貸責任制,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貸款。防范化解處置不良資產帶來的損失和可能產生的財政風險或通貨膨脹。另外,通過盡快完善相關監管框架,明確風險資本管理政策,加強并完善對場外交易的監控,強化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提示等措施,不斷提升監管水平。
2.5培育良好的銀行風險管理文化
銀行風險管理文化是指一家銀行內部經多年實踐形成的風險管理的價值觀以及在風險管理政策、程序等方面的傳統習慣和行為模式的總和。中國商業銀行在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前,要努力營造良好的銀行風險管理文化環境,建立起重視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讓銀行全體員工以倫理道德、銀行的發展目標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保證收益增長與風險控制相統一、銀行員工對風險與收益標準認識上的統一以及經營目標與業績考核的統一。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險控制者在涉及主觀判斷時,才會以風險管理為最高準則,真正實現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當前,國內金融機構競爭越來越激烈,金融機構創造利潤的內部驅動也越來越強烈,但是追求利潤不能忽視風險。此外,在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價格持續上漲時期,金融市場流動將更加活躍,金融機構在努力創造利潤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金融監管部門也應當進一步督促金融機構強化信息披露,促進其審慎管理,穩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