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額信貸機構可持續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小額信貸作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產物,通過持續地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務,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目前由于身份不明、資金缺乏等問題的存在,可持續發展嚴重受阻。本文通過對河北省保定市小額信貸機構的實地調研,對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普惠金融;小額信貸機構;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在目前國際小額信貸“微型金融正規化、正規金融微型化”的發展新趨勢以及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大背景下,小額信貸作為國際小額信貸不斷發展及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產物,不僅為農村地區及小微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而且在建立健全金融體系、推動我國金融創新、規范民間借貸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小額貸款機構存在身份不明、只貸不存等現象,加之政府對小額信貸參與較少,在資金方面支持也很少,使得小貸公司在經營中普遍感到后續資金支持不足,資金鏈脆弱,可持續發展受到較大阻礙。對此,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為例,通過對小額信貸機構的實地調研,從財務可持續及社會履約兩方面構建較為全面的指標體系,評價保定市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現狀,并分析研究制約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為制定小額信貸的相關政策措施提供建議。
二、保定市小額信貸機構可持續發展現狀
(一)指標體系的構建近年來,保定市小額信貸機構發展迅速,機構數量及經營規模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其中9個貧困縣實現了小額信貸的全覆蓋,這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仍不能忽略小額信貸機構在可持續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對此,筆者通過實際調查,針對保定市小額信貸機構的實際經營情況,構建了較為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上述小額信貸機構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的構建主要包括兩方面:財務績效(財務可持續)和社會績效(社會責任履約),通過把小額信貸機構自身財務可持續與服務社會的目標納入統一的研究框架下,可對小額信貸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性進行綜合考量。具體指標解釋如下:1.財務績效指標(1)財務安全性指標。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是反映公司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余額/貸款余額)可以衡量小額信貸機構的資產質量。貸款損失準備金率(貸款損失準備/貸款余額)可以反映機構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2)經營持續性指標。營業自足率(營業收入/資金成本+操作成本+貸款損失準備)反映了在給定的期間內,小額信貸機構用小額信貸業務的營業收入補償所有的營業費用的能力。資產回報率(凈利潤/總資產)是全面評價小額信貸機構經營成效的指標。總資產存款比率(存款余額/平均資產總額)數值越高,說明機構吸收存款的能力越強,可持續發展前景越好。(3)運作效率性指標。操作成本收入(操作成本/金融總收入)比與資金成本收入比(資金成本/金融總收入),反映了小額信貸機構獲得收益與其成本費用間的比率關系。該類指標數值越低,說明機構內部運作效率越高,成本控制越出色,經濟性越強。2.社會績效指標。社會績效指標主要評價的是小額信貸機構經營行為所產生的外部效應,其中,惠及目標客戶數量越多,客戶滿意度(A等、B等、C等)越高,對客戶的生活改善情況(增產增收)越好,說明小額信貸機構的信貸行為具有良好的外部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二)現狀分析我們根據構建的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對保定市5家小額信貸機構進行了走訪與調研,并對其近五年的可持續發展績效進行了定量與定性分析。1.財務績效。通過對調研數據的收集整理發現,在財務安全性方面,近年來,小額信貸機構財務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償債壓力逐步減小,抗風險能力在逐步增強,經營安全性在穩步提升。在經營持續性方面,小額信貸機構已實現了財務自足,資產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收益能力不斷增強,財務可持續性較高。但自2012年至今,由于外在金融投資產品的多樣性,以及投資者對風險的規避傾向,致使信貸機構的吸儲能力在下降。在運作效率性方面,小額信貸機構成本控制普遍較為出色,內部運作效率較高,經濟性較強。但結合上述指標計算不難發現,近三年來,小額信貸機構的資產總額、凈利潤、存款余額、貸款余額等財務指標數據普遍存在下滑趨勢,而其資產利用率與資產回報率卻在有所提升,可見,小額信貸機構在資產收益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其發展規模卻存在收縮趨勢,由于資金支持不足、社會身份不明,小額信貸機構吸收存款能力較弱,發展后勁受挫,可持續發展受到較大阻礙。2.社會績效。在服務數量方面,通過對小額信貸機構貸款客戶數量的統計分析,發現近年來其惠及客戶數量在以5%左右的速度穩步增加。而在滿意度和貢獻度方面,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發現小額信貸機構對于客戶的增產增收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保定市小額信貸機構可持續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小額信貸機構在創新我國小額信貸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目前其可持續發展進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1.機構準入政策的困惑。小額信貸機構社會身份不明,優惠政策的缺乏,導致其受到眾多的發展限制。目前,小額信貸機構并未納入我國金融法規及商業銀行的貸款對象范圍之內,機構準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額信貸機構的合法經營,我國大部分小額信貸機構至今仍然缺乏合法的法律身份,游走于法律邊緣,這無疑增加了機構的運作成本,提高了其融資難度,不利于機構正常參與市場競爭,這種尷尬的社會身份嚴重阻礙了小額信貸機構的可持續發展。2.資本金缺乏,融資渠道單一。資本金的嚴重缺乏是制約小額信貸機構發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沒有合法的金融機構身份,現有的融資政策嚴重制約了小額信貸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在資本運作過程中,小額信貸機構融資渠道單一,“只貸不存”,不能吸收存款,主要依靠外部軟性貸款和捐款、累積經營利潤等方式籌措資金,資金規模有限,穩定性欠缺,制約了機構規模的進一步擴張。3.信貸產品種類單一,經營理念有待更新。由于小額信貸機構資金數量有限,使小額信貸產品種類單一,貸款產品設計額度小,新產品研發能力較弱,提供的金融產品難以滿足資金需求者的信貸要求,惠及客戶數量有限。另外,機構管理手段落后,尤其在小額信貸技術更新、計算機系統及網絡資源運用方面較為薄弱,難以與其他金融機構匹敵。
四、政策建議
1.加大法律政策支持。政府部門應給予小額信貸機構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培育良好的小額信貸市場競爭環境,建立有效的小額信貸扶貧資金供給機制,同時制定并完善我國小額信貸組織業務的經營管理法規及其相關規范,切實解決小額信貸組織金融身份缺失及監管主體不明等問題,掃除其籌資的政策性障礙。2.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小額信貸機構應努力加強自身經濟性即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經營水平和盈利能力,加強對商業銀行“批發貸款”的吸引力。同時,小額信貸機構應通過輿論宣傳其社會效應,向外界介紹其小額信貸業務,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并積極爭取向政府及國際組織尋求優惠貸款。3.加強員工培訓及產品創新。注重員工的培訓,通過對員工進行金融、會計、信息技術等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以創新小額信貸產品種類,滿足信貸客戶的多樣化要求。同時,加快小額信貸技術創新,結合時代背景,引入互聯網金融,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尋求自身的突破,最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紅梅.小額信貸企業服務三農經濟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1).
[2]楊迪航,羅荷花.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分析———以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1(3).
[3]高曉燕,任麗華,趙穎.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運營再探討[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1(03).
作者:王海凈 田原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