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零售公司破產對傳統銀行業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18年10月,擁有132年歷史的“百年老店”美國希爾斯公司正式申請破產保護,這一美國零售業的標桿、全球數一數二的百貨零售商最終倒在了時代更迭的浪潮中。而不止美國希爾頓公司,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每年都有大量的零售業公司破產倒閉,數以萬計的實體商店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就是時代的力量,順時代者昌,逆時代者亡,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下,一步跟不上,就會被時代的車輪碾壓。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以不小的沖擊,銀行業若不順勢轉型,或許會和比爾蓋茨說的那樣成為“21世紀消失的恐龍”。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銀行業;沖擊;轉型
一、引言
“百年老店”美國零售業巨頭希爾斯公司破產、傳統零售業從曾經的叱咤風云到現如今的步履維艱說明了一個事實:新的互聯網時代已然來臨。淘汰掉美國希爾斯公司等零售企業的,毫無疑問是亞馬遜、eBay、淘寶這些互聯網新時代的佼佼者———電商。新型互聯網電商在潛移默化之間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讓消費者對網購產生行為黏性,這對于實體零售業的打擊是致命的,本身就存在著“低維”劣勢的實體零售業只能坐視自己用戶數量和市場份額一步步地縮水,凈利潤一步步地減少并不得不債臺高筑,而最后的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傳統銀行業對此不應置身事外,應積極吸取教訓。新興的互聯網時代如今已深深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時代更替的壓力之下很多行業都受到了沖擊,而其中就包括傳統銀行業。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
2013年以“BAT”三巨頭為首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高調進軍金融業,拉開了“互聯網金融”的大幕,一時間“寶寶類”產品層出不窮,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和P2P借貸平臺的蠻橫發展,傳統銀行業作為金融業的主體首當其沖,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美國希爾斯公司的破產為傳統銀行業敲響了警鐘。
1.負債業務銀行的儲蓄存款可以說是銀行的生命之源,雖然近年來銀行的中間業務逐漸壯大,但存貸利差收入還是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而在當時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境下,銀行利差收入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銀行的吸儲能力。一直以來銀行的存款儲蓄額都是水漲船高,但在2014年1月,在社會融資額和人民幣貸款額都走高的情境下,我國銀行存款數額卻大跌眼鏡地首次減少9000多億元,毫無疑問,這9000多億元都被余額寶為首的“寶寶類”產品奪走了,究其原因還是余額寶等產品的低風險、高收益和金融產品貨幣化的影響。
2.資產業務傳統的銀行信貸模式信審流程繁瑣,成本較高,短期貸款放款速度慢,效率差,短期融資者的金融體驗差,而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互聯網融資模式以短期貸款為主,這種模式簡單而快捷,通過對社交平臺和物流、消費場景等平臺得來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云計算構建數字化風控模型,打造互聯網特色的高效快速的動態信審風控體系,對銀行業的短期資產業務帶來了威脅。2014年前我國商業銀行短期貸款一直呈現持續增長的狀態,但到2015年,短期貸款呈大幅下降趨勢,從2014年的336371億元驟減至2015年的88789億元,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短期資產業務具有較大的沖擊。
3.中間業務銀行的中間業務是銀行第二大利潤來源,以支付結算業務、個人理財業務和業務為主。支付結算業務。在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支付多樣化的背景下,眾多第三方支付方式以其方便快捷和支付全面化、生活化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日益改變著消費者的支付結算習慣,銀行刷卡支付逐漸被第三方支付所代替,對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個人理財業務。相對于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以其流動性強,收益率高,獲取方便,投資門檻低,具備理財和消費的雙重功能,而且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實現了根據不同層次的客戶制定不同的差異化理財產品,逐步吸引著大量原本屬于銀行業客戶的投資者的資金。業務。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之前,銀行是金融產品比如基金和保險的銷售的主要渠道,而以余額寶為例,第三方支付平臺近年來也在尋求基金等金融產品的銷售業務,打破了銀行的金融產品銷售的壟斷局面,其主要優勢就在于較低的申購手續費,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更低。
4.銀行客戶資源的大量流失以BAT為首的互聯網高科技公司原本就擁有著大量的客戶,且和銀行存在著大量的客戶重疊,而對于銀行來說,這些互聯網公司的一個巨大的優勢就在于它們自帶吸引客戶的龐大平臺,比如社交平臺和網購平臺等,在平臺之上,客戶長時間的享受平臺服務會讓客戶對平臺以及嵌入平臺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產生關聯黏性,而當第三方支付平臺推出和銀行業務類似的金融產品時,出于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考慮,這部分重疊客戶會慢慢傾向于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產品,而大量客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實名注冊和認證信息也使第三方支付平臺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資源,從而應用到提供差異化服務和風險模型的構建中,提升用戶的平臺體驗和金融體驗,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比如,嵌入消費場景淘寶和京東的阿里小貸和京東白條等消費金融就深受網購平臺客戶的認可。
5.移動金融入口的流失2015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首次超過了PC端的交易規模。移動端的便攜和方便也是PC端無可比擬的,而且移動端存儲和計算的不足也被云計算的發展所彌補,隨著移動終端的日益普及,移動支付和移動金融必將是中國金融業的一大發展趨勢。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移動支付入口有打車平臺、網上購物平臺、共享單車、生活繳費、車票支付、快遞外賣和車票電影票等等,在這些支付場景中嵌入金融服務是金融發展的大勢所趨,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前幾年,這些原本應該被銀行業發掘的“金”場景卻首先被第三方支付平臺發現并搶占。支付寶作為先行者,儼然成為了移動支付和移動金融的“大佬”,通過支付寶平臺提供的場景服務,消費者幾乎無所不能。這種“先行者優勢”會讓客戶產生極大的黏性,這對以后銀行開拓移動金融市場是極為不利的。
三、傳統銀行業的轉型對策
1.積極擁抱互聯網科技,為小微企業服務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為了尋找中國經濟新的可持續的增長點,就要依靠不斷地創新,并加快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中小微企業歷來是創新的主力軍,但許多中小微企業的金融訴求卻歷來被銀行業視為“金融長尾”而忽視,大量優質的創新因得不到資金支持而被扼殺,這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而互聯網金融給金融業帶來了諸如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I等互聯網科技,這些科技帶來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為解決“金融長尾”問題提供了技術可能。銀行業作為金融業的主體,應該利用自己多方面的優勢,主動擁抱互聯網金融的大潮,將這些互聯網科技融入到自己的服務中來,滿足廣大中小微企業的金融訴求,給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回歸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
2.轉變自身定位和經營理念互聯網時代下的銀行業轉型并不是簡單的銀行業務線上化,而是自身定位、經營理念等多方面的轉型。首先,自身定位的轉變。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傳統銀行業作為信用中介有了存在的可能,但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來越低,傳統重資產的信用中介模式已不適應未來的發展,杠桿率太高、風險兜底也會加大銀行業的經營風險和成本。互聯網時代,傳統銀行業的自身定位由重資產的信用中介向輕資產的信息中介轉型已是大勢所趨,通過構建互聯網交易型平臺,向供給和需求的連接點轉變,利用自身的海量信息為客戶提供信息匹配和交易促成等服務將是銀行業未來的必經之路。其次,經營理念的轉變。傳統銀行業的經營理念應融合平等、開放、普惠、共贏的互聯網思維,打破高高在上的姿態,主動“走下神壇”,融入到客戶中去,樹立“客戶至上”的經營理念,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高度關注用戶體驗和客戶口碑。
3.走互聯網時代的差異化發展之路互聯網時代下的銀行業轉型必須走差異化之路。一方面,客戶群體的差異化。銀行業成員需對龐大的銀行線上線下客戶群體進行細分,定位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優勢市場,對不同的客戶群體要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例如平安橙子銀行定位“年輕人的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對產品定價實行“千人千面”。另一方面,業務的差異化。交易場景的多樣化決定了銀行業在對交易場景嵌入金融服務時應做到差異化,銀行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優勢選取適合自己的交易場景進行金融服務的嵌入來獲取穩定的資金和資產。例如工行和中國銀行根據自己的規模和跨境優勢,開展跨境電商等跨境業務;招商銀行利用自己多年的零售業務經驗,走零售銀行之路,并獲得“亞太最佳零售銀行”的榮譽。
4.走基于交易平臺的一體化之路互聯網時代銀行業轉型的一大趨勢就是平臺化,在銀行提供的交易平臺之上打通客戶的資金與資產,為客戶提供交易服務。而在平臺之上,不應該只有一家銀行,整個銀行業應該提供一個統一的大平臺來整合各銀行的小平臺,實現各家銀行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使客戶的投融資業務可以跨銀行開展。用戶只有一個銀行賬號,用這個賬號登錄平臺可以享受不同銀行的服務,方便快捷。同時銀行業的投融資大平臺還可與眾多交易場景的小平臺(例如“唯品會”等電商平臺、“滴滴打車”等打車平臺)通過交易場景嵌入的方式進行對接與整合,使消費者能夠在眾多交易小平臺之上進行金融活動,最大程度上提高銀行交易業務的效率、降低銀行中介成本,提高用戶的金融體驗。
5.強強聯合未來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會越來越劇烈,而惡性競爭只能帶來不平衡的發展,只有強強聯合、不斷深化合作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一方面,傳統銀行同業間進行合作。未來互聯網化的交易會變得更加碎片化和高頻化,僅憑一家銀行之資源和渠道難以滿足用戶大量、實時的交易需求,銀行同業之間通過平臺化的合作,不僅能夠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金資產的跨銀行流通,提高銀行交易業務的效率,避免用戶流失,同時還能降低信息不對稱給銀行帶來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與外部場景方和技術方進行合作。通過與場景方的合作能為銀行帶來穩定、高質量的資金和資產來源,提高銀行存續能力;通過與外部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合作能突破銀行業自建技術平臺的局限,不僅能利用較為成熟的大數據、云計算AI、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來實現大數據動態化的風控和智能化的客戶服務,還能利用生物識別技術、主動反欺詐等技術實現金融交易的安全升級,為交易平臺的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四、總結
互聯網時代的大潮已滾滾而來,誰也無法阻擋,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能像美國希爾斯公司一樣成為時代更迭的犧牲品。互聯網金融是挑戰更是機遇,年輕的中國銀行業只有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金融浪潮,跟上互聯網時代的腳步,才能隨時代大潮乘風破浪,引領中國經濟新的發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早日實現。互聯網時代,銀行業仍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寧小軍.互聯網交易銀行:傳統銀行的轉型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7.2.
[2]伍聰.第四次金融浪潮:互聯網金融與中國國運[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5.
[3]韓友成.互聯網時代的銀行轉型[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7.1.
[4]蔣田薇.經濟新常態下的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略談[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2.
作者:李健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