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衍生市場宏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次貸危機爆發后,有人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功效產生了懷疑。通常大家認為,金融衍生品市場具有投機和價格發現功能,這是側重于微觀層面的功能解釋,由于微觀層面的功能具有獨立性和特殊性,容易使人產生衍生品市場可有可無的感覺,使人對其功能產生懷疑。本文從宏觀層面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功效進行分析,并對其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進行實證檢驗,以求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功效的認識更加全面。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宏觀功效
(一)資源配置功能。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價格機制是市場經濟機制的核心,通過競爭形成價格信號配置資源。“看不見的手”能促使社會實現帕累托最優。但現實世界主要是外部性,信息不對稱,公共物品造成的市場失靈。
通常所說的價格信號是指即期價格,在理性人追求利潤最大化和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經濟會出現周期性的供求失衡。在“蛛網模型”機制作用下,經過多次反復才會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這一缺陷。一方面,近似完全競爭市場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形成的價格接近于供求均衡價格,這一價格信號用于配置資源的效果要優于用即期信號,所以許多期貨交易所成為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價格是基礎市場價格的預期。當基礎市場的未來預期收益率高于社會平均資金收益率時,社會資金就會從低收益領域流向高收益領域。
(二)提高經濟效率功能。1937年科斯在其《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降低交易成本是促進社會分工和提高經濟效率的重要途徑。交易成本,可以將其看作是經濟制度的運行費用,主要包括信息費用、經濟制度的費用及各種摩擦費用。衍生品市場發展有助于降低經濟運行的社會交易成本。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實現風險的優化配置,促使實體經濟的風險向虛擬經濟轉移;完善市場體系,降低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提高產品定價效率;推動金融深化,提高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
(三)降低國家風險功能。國家風險包括國家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而經濟風險是其中最重要的風險。莫頓米勒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風險系數較高,因而更需要衍生品市場來降低投資風險。”衍生品市場發展可以從多方面降低國家的經濟風險。
首先,通過衍生品交易可以有效為國內外資本提供投資渠道,減緩資本流動對經濟體系的沖擊,更主要的是防止“羊群效應”。其次,衍生品市場有助于使進出口企業對沖匯率波動造成的經營風險,防止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出現大量逆差及其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再次,衍生品交易可以對外匯儲備進行套期保值,增強對儲備的調控能力。最后,衍生品市場交易可以使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對沖系統性風險,有助于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四)引導社會資金功能。在促進資金融通和引導社會資金方面有兩方面作用:一是有利于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由于居民信息搜索能力和投資分析能力有限,發展投資基金等有利于居民通過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發展衍生品市場能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避險場所,因而可以推動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二是為社會游資提供新的投資渠道。既可以推動一部分預防性貨幣需求轉化為投資性貨幣需求,又能使不斷增加的社會游資有了容身之處,并使其通過參與金融衍生品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健康的衍生品市場發展在配置國民經濟資源、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引導社會投融資方面具有很強的提升功能,因此,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可以推動國民經濟實現優化增長。
二、實證分析
美國的衍生品市場發展最為成功,對其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最大,本部分以美國為例,分析說明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實證證明,美國經濟增長(以GDP為代表)和其金融衍生品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對對數變化后的GDP值和衍生品年成交量進行檢驗后,發現GDP的增長是衍生品年成交量增長的格蘭杰成因。經對美國經濟增長數據分析后認為,首先是經濟增長需要且推動了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反過來衍生品的增長又推動了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1.數據準備。選取美國自1977年至2007年的GDP數據和美國交易所交易衍生品的成交總量。并對GDP和衍生品成交量取自然對數以消除量綱的影響。
2.因果檢驗。為了清楚地表現出GDP和金融衍生品成交量之間關系,我們對兩個變量進行了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說明,GDP是成交量的格蘭杰成因,GDP引起成交量變化的概率為98.5%,成交量引起GDP變化的概率為75.8%。結論證明GDP的增長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衍生品成交量的增長。
3.回歸關系。上述過程說明了GDP和衍生品之間關系密切,具體關系需要以回歸擬合的方式來確認。通過最小二乘法加以檢驗。
回歸方程式:
計量結果顯示,其值為0.95,該值是衡量擬合程度的數值,最大為1,這一取值說明擬合較好。值為670,值越大說明擬合程度越好。方程通過檢驗。
三、中國衍生品市場發展滯后
按上式的標準,對與我國GDP相適應的衍生品交易量進行測算。2008年中國GDP為300670億元人民幣(約合44000億美元)計算出的成交量大約為13651744527手,而實際成交量為152762220手,相差近90倍。
四、結論
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重用,中國金融市場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正確認識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產生的環境,辯證地看待金融衍生品市場利弊,發展地看待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前景,抓住機遇,研究發展適應國民經濟全局需要的中國衍生品市場顯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