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危機民生政策及福利效應評估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政府在出臺以4萬億投資為代表的增長政策的同時,也實施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民生政策有利于緩解危機對城鄉貧困家庭的沖擊,在緩解家庭貧困、解決家庭溫飽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進而促進了社會福利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金融危機;民生政策;福利效應
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對貧困群體的打擊更加猛烈。根據RavallionandChen(2009)的預測結果,如果以每天1.25美元標準的國際貧困線估算,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2009年全球貧困人口新增5300萬人,2010年新增7300萬人。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WorldBank(2011)的研究發現,2009年、2010年亞美尼亞分別新增貧困人口14.9萬和3.1萬。在出臺以4萬億投資為代表的增長政策的同時,為緩解危機對城鄉貧困家庭的沖擊,中國政府也實施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在緩解家庭貧困、解決家庭溫飽問題方面,中國的民生政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危機期間社會福利水平的提升。
1應對金融危機的民生政策
民生政策是通過行政干預和國家立法,解決社會問題,改進社會福利水平的一系列規定、政策、行動準則的總稱。危機期間中國的民生政策,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1)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金融危機期間,國家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規定,將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從制度上解決了這個特殊群體的參保問題。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基本解決了經濟體制轉軌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遺留問題。各地積極擴大生育保險覆蓋范圍,一些地方將生育保險擴大到機關事業單位等所有用人單位,同時從城鎮職工向城鄉居民延伸。(2)養老保險。一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繼續擴大。2011年新農保試點覆蓋地區范圍達到60%以上。建立健全新農保基層服務平臺,落實信息系統建設和新農保經辦規程要求。制定五保供養、農村低保與新農保等相關制度的銜接辦法。制定新農保金融服務規范,實施新農保基金財務會計制度。開展政策實施情況督查,完善農民被征地后的社會保障政策。二是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正式啟動。2011年6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彌補了養老保險體系最后一塊制度空白,鼓勵與新農保合并實施,形成城鄉統籌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3)失業保險。落實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制定實施了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廣東等東部7省、市繼續實施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政策,從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實際需要出發,加大資金投入,受益人數不斷增加,促進了就業局勢穩定。進一步提高失業保險統籌層次,基本實現失業保險市級統籌,增強基金互濟能力,完善省級調劑金制度。將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00多個城市納入部失業動態監測范圍,增加了監測樣本,積累了數據信息,為研究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和失業調控工作體系奠定了基礎。(4)工傷保險。以事業單位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各類單位依法參保。同時,大力推進了建筑、煤炭等高風險企業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專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面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有傷殘等級的“老工傷”職工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為進一步防范和分散風險,增強保障能力,全國已有98%的地(市)實現了工傷保險基金統籌。積極有序推進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試點工作,初步建成由預防、補償、康復組成“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進一步規范化。(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頒布的《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規定了農村低保制度的目標,將全部農村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提供永久的保障。上述目標定位具有三個層次的基本內涵:一是從定位的區域看,由省份試點,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全國所有地區擴展;二是從定位的對象看,以生存需要為判斷標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全部的農村貧困人口都納入保障范圍;三是從定位的目標看,通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消除農村絕對貧困,完全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2民生政策的福利效應評估
從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民生政策有利于緩解危機對城鄉貧困家庭的沖擊,在緩解家庭貧困、解決家庭溫飽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推進了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促進了社會福利水平的提升。
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福利效應
中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農村低保制度給予更多的農戶最低生活保障,能夠保障陷入貧困的農戶家庭享受到基本生活物資,是扶貧和減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表1所示,2004—2011年間,享受低保的農村居民人數由488萬人增加到5305.7萬人,增長了大約11倍,增長速度非常快。農村低保制度能夠有效解決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進而迅速增加脫貧人口的數量。另一重要的證據是,對五省十縣(涉及遼寧、廣西、陜西、河南、云南)1201位農戶的專題調研,李海金等(2012)的數據分析表明:在農村低保的減少貧困、解決溫飽的實際效果上,在曾經或正在享受低保的貧困農戶中,53.5%的低保農戶認為“農村低保制度在緩解家庭貧困、解決家庭溫飽問題方面發揮了的重要作用”。所以,總體來說,金融危機期間,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瞄準性強,減貧和福利提升效應明顯。
2.2養老保險的福利效應
金融危機期間,養老保險在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權利,降低老年人口因勞動力逐漸喪失而陷入貧困的概率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由表2所示,中國城鎮地區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由2003年的15506.7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28391.3萬人,這說明城鎮養老保險制度已經趨向完善,極大地降低了危機期間城鎮地區老年人口致貧和返貧的風險。與此同時,2011年新農保試點覆蓋地區范圍達到60%以上;考慮到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于城鎮地區,養老保險在扶貧和減貧方面將具備更顯著的作用。此外,在日趨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作用下,廣大農民的養老具有基本的經濟和制度保證,他們就會改變傳統的多子多福,以及重男輕女的偏好,并可減輕由生育很多子女帶來的家庭經濟負擔,從而有經濟能力為子女進行更多的人力資本投資,進而為農民家庭未來的收入提升創造了條件。
2.3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福利效應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中國貧困的一個突出現象。金融危機發生后,這些脆弱性群體致貧和返貧的風險概率加大。所以,2009年中國政府采取了兩項關鍵措施:一是繼續擴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制度)的覆蓋面;二是繼續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住院報銷比例。在防止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完善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農業生產中,土地和勞動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而勞動則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為高額的醫療費用,疾病就成為農村貧困家庭致貧的重要原因。所以,完善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一方面可以降低農民高額的醫療費用支出,避免農民因為疾病而導致貧困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與加強農民的勞動能力,促進農民經濟收入的提高。2.4其他民生政策的福利效應一是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大量農民工返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行培訓,并給予配套的減免注冊登記費用,提供創業貸款等一系列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二是特定人群的社會福利政策。除了上述民生政策外,政府在殘疾人福利事業、老年人社會福利事業、婦女和兒童社會福利事業方面都不斷出臺新的政策,以降低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風險。
3結論與啟示
金融危機發生之后,與其他國家的應對措施比較,可以發現,中國的政府干預具有“經濟—民生”兩個維度干預模式的特點。“保增長、保就業”主要是通過政府投資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而“保民生、保穩定”主要是通過民生政策緩解危機對城鄉貧困家庭的沖擊,促進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事實上,中國的民生政策在緩解家庭貧困、解決家庭溫飽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緩解危機對城鄉貧困家庭的沖擊,促進了社會福利水平的提升。但是,與此同時,在民生政策方面,仍需加強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服務于農民工的民生政策。作為具有2.3億農民工的大國,提高農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住房保障,將是中國政府未來關注的重點。二是加強特定人群的民生政策。主要是針對殘、孤兒童,老年人和婦女等脆弱性人群的民生政策。
參考文獻
[1]李海金等.惠農和社會保障政策:運行邏輯與減貧效應[J].求實,2012,(6).
作者:桂立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財金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