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監管科技賦能金融監管發展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擴大了傳統金融業務的范圍界限,使得金融服務更加多元化,金融監管也面臨新的挑戰。為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水平和實效,監管部門開始探索將科技手段應用到監管過程中。本文通過分析監管科技在金融領域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探究深化監管科技應用實踐的相關路徑。
關鍵詞:監管科技;應用實踐;監管方式
一、監管科技的內涵
隨著數據收集、存儲、處理和傳播成本的降低,各類新型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一方面促進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帶來新的市場風險,對監管部門的監管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監管科技。監管科技是科技和金融監管相融合的產物,也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分支,最早由英國提出,其后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推廣和認可。雖然目前世界范圍內對這一概念尚無統一標準的定義,但從監管的角度而言,可將監管科技定義為運用科技手段,服務監管與合規需求,提高監管效能,降低合規成本。
二、監管科技的應用領域
(一)監管數據自動化采集
運用新科技手段能夠實現監管數據自動化報送和實時監控。在自動化報告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數據推送,即被監管實體通過報告平臺自動將數據從其數據庫“推送”到監管機構使用的數據收集系統中。例如奧地利中央銀行搭建了一個報告平臺,被監管實體將數據傳送到該平臺的基礎數據庫中,數據經過標準化的轉換規則處理后,被推送到中央銀行。另一種方法是數據提取,該方法要求監管機構直接從受監管實體的信息系統中提取數據。盧旺達國家銀行是最早運用數據提取方法的監管機構之一,通過“電子數據倉庫”定期、自動從被監管機構的信息系統中抓取數據。
(二)風險態勢智能化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認知分析和其他監管科技工具對原始數據進行轉換處理,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大量復雜數據進行風險分析,從而根據內部方法或監管定義自動識別監控風險,并在達到預定風險指標時創建警報同時觸發自動操作。例如,意大利銀行探索將機器學習算法用于貸款違約預測,以便與標準模型進行比較;美聯儲、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等通過熱圖技術分析被監管機構的各項數據,有效捕捉金融穩定性問題。
(三)不端行為實時監測
智能技術能夠幫助監管方監測到僅靠人工難以察覺的異常市場行為。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來分析可疑交易報告,以便發現潛在的洗錢網;意大利銀行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反洗錢監控,顯著縮短分析時間,實時監控的范圍明顯擴大;SEC運用機器學習算法來監測潛在的欺詐行為,先通過非監督學習檢測異常,然后通過人工指引和判斷幫助機器學習輸出。
三、監管科技發展和應用面臨的挑戰
(一)技術驅動與業務架構不匹配,業務層面缺乏整合和創新
為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傳統金融機構紛紛開始從技術層面尋求創新和突破。在某些業務節點引入新技術,從短期來看確實能夠解決當下部分難點問題,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機構整體的轉型。主要原因在于技術驅動力高于業務驅動力,在業務架構創新方面缺乏整體的設計和規劃,導致創新功能點比較零散,與實際業務流程的匹配度不高。而且在之后的應用中,可能導致系統功能與業務流程的連貫性不足,需要多個系統才能實現不同階段的業務功能,給進一步開展系統整合帶來更大難度。
(二)行業發展趨勢推動管理模式的轉變,或將引發組織變革
從監管角度看,隨著開展金融業務和提供金融服務的市場主體越來越多元化,跨行業融合發展成為趨勢,業務數據的來源更加分散,且出現大量交叉融合的部分,傳統分行業、分區域的監管模式可能存在監管盲區。因此,需要進一步建立統一的監管框架,這一過程涉及監管組織架構調整,實施起來較為復雜。從合規角度看,目前商業銀行的管理體系多以業務條線劃分,各業務條線的數據大多是縱向管理,缺乏橫向流通和共享的渠道,容易形成數據孤島。應用監管科技則是要對海量大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所以數據整合很重要。數據整合不僅僅是簡單的系統升級,而是意味著數據背后組織權利的重組,在實踐中也必然面臨各種阻礙。
(三)監管科技推廣存在內部阻力,缺乏長期發展的驅動力
除外部阻力,監管科技在應用和推廣過程中還存在內在驅動力不足的問題。一是監管機構人才配備不足。技術的研發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監管機構作為監管科技的主要發起方,在研發方面的人才配備略顯不足,高級技術人員和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儲備不夠。二是金融機構積極性不高。監管科技的應用旨在通過技術手段強化監管效果,某些新型監管方式可能與金融機構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不一致,導致金融機構對推廣監管科技的積極性不高。三是技術應用增加新的風險。應用新技術必然會帶來新的風險,包括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以及監管套利等一系列風險,在推廣監管科技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如何降低風險。
四、深化監管科技應用實踐的路徑研究
(一)加快建立監管規則體系,提高監管科技的規范化水平
健全監管框架,建立完善、統一的監管科技規則體系。針對被監管機構制定規范、一致的風險評估和合規評價標準,加強信息共享、強化數據安全,推動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根據金融科技跨行業、跨機構的經營特點,加快建立監管技術相關應用的行業標準,鼓勵監管科技底層技術研發,建立監管科技技術創新的協同機制和創新平臺,使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更加規范,促進行業公平競爭。
(二)加強數據治理和分析,助力監管精細化發展
監管科技的應用強調數據自動采集和智能分析預測,被采集的數據必須具有較高的規范性和準確性。為此,監管機構應對數據定義和數據標準進行規范和統一,并在前置階段對監管報送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整合,提高數據的可用性,為智能化分析奠定良好的數據基礎。同時,控制數據報送接口,盡量減少數據多頭報送,避免資源浪費。在此基礎上,建立大數據監管平臺,主動、實時地對金融機構進行動態監管,加強事前、事中的監管,有效支持金融監管和風險分析。
(三)創新合作模式,推動監管和產學研的協調發展
監管機構應牽頭成立創新中心或產業聯盟,深入開展監管科技技術研發和創新實踐,推動產學研協調發展,依托研究所和高校的研究能力,加快對新型技術的研發,通過完善的市場機制實現研發成果的快速落地,再由監管方提供測試環境,使研發成果能夠轉化為實踐應用。同時,在行業參與方和監管機構之間建立更多通道,加強數據共享,促進行業自治,強化協同監管,共同提升我國的監管科技水平。
(四)構筑監管科技新生態,提高參與積極性
在監管力度逐漸加大、市場環境趨緊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應提高應用監管科技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IT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內外部資源布局和整合,從業務層面加速協同創新。應打通內部通道,消除各業務條線之間的數據流通障礙,促進合作共贏,實現優勢互補,使風險控制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服務監管合規需求。另外,監管機構要鼓勵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發揮合力,在安全與合規的要求下推動行業創新,完善金融創新管理機制,構建安全、可靠的風險防控體系。
參考文獻:
[1]董貞良.監管科技發展現狀及其研究趨勢[J].管理現代化,2020(3):1-3.
[2]陳濤.監管科技理論及發展路徑研究[J].新金融,2020(8):53-59.
[3]毛偉杰.中美金融科技監管對比分析[J].金融科技時代,2019(10):17-21.
作者:李軍 王金紅 張妍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安康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