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2008年次貸危機后,全球都對金融的功能與涵蓋的內容重新進行了審視,我國政府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有必要、也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是現代金融發展的本質要求”。金融已不再是貨幣領域的問題,而是延伸到實體經濟或者說是國民經濟的范疇內。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地處大別山山脈,是革命老區,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利用金融手段在控制風險的前提條件下實現黃州區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是實現縣域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
一、黃州區金融概況
1.有利條件(1)金融機構比較健全。黃州區轄內有8家商業銀行,共設有69個分支機構,其中:城區分支機構58個,有7家銀行分別有一個分支機構(支行)對口黃州區;有2家保險分支機構對口黃州區;黃州區有5家小額貸款公司,有4家法人機構,1家法人分支機構;有2家證券公司(華泰證券和長江證券);有3家擔保公司,其中區屬1家。(2)金融部門存貸比相對較高。黃州區金融機構近年來資產規模逐步擴大,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均保持穩定增長。截止2014年底我區各項存款余額289.33億元,貸款余額153.41元,貸存比達53.02%,高于黃岡市平均存貸比。(3)政府財政大力支持。2014年度,黃州區大別山產業發展基金有1.28億元支持新材料、生物制藥、農產品加工、汽車零部件、醫用敷料等產業,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調度資金有6000萬元用于黃州區重點支持企業,實體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285萬元,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有254萬元用于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4)金融信用創建情況優秀。2014年全區各鄉鎮、街道建立村組金融服務聯系點202個,覆蓋全區8個鄉鎮,覆蓋率達100%,村組覆蓋率超過“湖北省推進農村金融全覆蓋‘十二五規劃’”要求3個百分點,黃州區2012、2013年連續獲得省政府授予的“金融信用縣市區”稱號。(5)普惠金融工作有序進行。為構建覆蓋城鄉一體化的普惠金融體系,推進金融服務網格化工作,黃岡市政府將金融服務網格化試點安排在黃州區,目前已選擇桐梓崗社區、劉家大屋村等23個社區和村組試點,對接區轄內工、農、建、中、招、郵和農商行,搭建普惠金融網格化工作站。
2.黃州區金融發展瓶頸(1)資金外流造成金融供給不足。黃州區金融機構2014年度存貸差為42.6億元,占GDP的比重接近24.5%,說明相當于GDP四分之一的資金流向了區外,其資金的凈流向基本是沿著“村—鄉鎮—黃州區—中心城市”的路徑運行,資金通過儲蓄、信貸、投資等渠道不斷向武漢等中心城市流出。(2)貸款不足突出。從貸款構成來看,2014年末黃州區規上企業貸款513903萬元,比年初減少6732萬元,小微企業貸款231827萬元,比年初減少5873萬元,涉農貸款511835萬元,比年初增加2546萬元,個人消費貸款276535萬元,比年初增加6231萬元。企業貸款的減少,說明黃州區貸款問題仍然突出,這也使得2014年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低于2013年。(3)資金融通難。一方面黃州區大多數企業處在成長期,融資需求大,企業融資模式單一,基本為銀行貸款,企業得到的信用貸款和抵押貸款不能滿足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區轄內商業銀行經營要遵守“三性”原則,有一定的融資門檻。這種矛盾造成企業融資困難,制約了企業成長。(4)融資擔保體系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可以解決企業擔保物不足等問題,協助中小微企業成立、成長與壯大。黃州區沒有專業的擔保公司,企業的融資擔保依賴于市里的擔保公司和擔保體系,目前黃岡市沒有形成一個專業化、規模化的融資平臺,所以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有限。(5)金融要素市場基本上為空白。多層次有效的資本市場可以迅速為企業融到發展的第一筆資金,為中小微企業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但是,黃州區沒有建立規范的企業債券市場,沒有自己的交易產權市場,目前只有四家企業在武漢股權交易托管中心掛牌,融資情況不太樂觀,只有一家企業擬進入“新三板”市場,這種情況使得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雪上加霜”。
二、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1.將經濟持續發展作為主體目標和評價標準,通過金融支持與產業升級來推動整體經濟、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2.整合金融資源,通過金融手段有效地促進區龍頭企業的發展,同時通過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實現產業價值鏈增值。
3.通過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助推金融業發展,實現三大產業協同發展。
三、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的建議
1.選擇確定重點扶持的產業、企業,并制定定向培植方案,分類制定融資辦法,配置金融資源。
2.用好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縣域經濟調度資金、大別山產業發展基金、風險補償金、農產品加工園區調度資金等專項資金,定向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和產業園區發展。
3.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和降低民間資本準入門檻,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和運營,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財力不足的問題。
4.發揮好財政性專項資金的放大作用和擔保公司的增信作用,鼓勵發展“助保貸”、“助農貸”、“集合貸”“銀政同保”等新型信貸服務。
5.加強政銀企常態化對接,爭取金融機構簡化融資辦理手續,擴大信貸投放。
6.支持重點企業進入“新三板”和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直接融資,對上柜、上市企業給予獎勵。爭取與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前期宣傳-輔導培訓-企業上柜(上市)-板塊效應”的常態模式。
7.推進黃州區金融服務網格化試點工作,統籌安排區轄內銀行機構與23家試點社區對接,早日搭建普惠金融網格化工作站。
8.籌備建立互聯網金融支持信息平臺。以金融服務網格化平臺和金融服務平臺為依托,籌備建立可向全國尋求資金支持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如P2P借貸平臺、股權眾籌平臺等。
作者:萬繼軍 單位: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